第五百零四章 搶奪勝利果實
“諸位勇士們,你們辛苦了!”
城頭之上,胡宗憲大聲道:“本官這就寫奏疏,上奏朝廷,為各位請功!”
胡宗憲望著城頭下這兩千人的威武之師,心裏感慨無限。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這兩千名新兵在自己看來,無異於待宰的羔羊,可是在俞大猷和魯永順的**之下,居然就成了虎賁之師,取得了如此大的戰果。
隻可惜昨晚自己太過謹慎,如果步子大一點,膽子大一點,在倭寇潰兵出現之時,及時派兵出去圍剿,這戰果該有多大?
如今俞大猷等人雖然在獨馬關和響泉關上擊潰了倭寇大隊,畢竟殺傷有限,若是這些被打散的倭寇重新聚集到一處,隻怕又要危害東南了!
胡宗憲打定主意,隻待俞大猷等人進城安頓,就要發出命令,督促各地派兵圍剿倭寇。
痛打落水狗,這事誰不喜歡?
“胡大帥,請您下命令吧,咱們早已整修完畢,可以進擊倭寇,將他們一掃而光了!”
胡宗憲背後,十幾個將領一起站了出來,紛紛請命。
如今倭寇正是心膽俱裂之時,趁此機會大加討伐,豈有不勝之理?
這道理胡宗憲看的明白,旁人可也不傻!
“嘩嘩嘩!”
頓時,城頭上下,百姓們的掌聲響起,淚水流下。
大明朝的隊伍,果然是不可戰勝的,眼見這些將領們一個個踴躍求戰,分明都是些血性漢子,有這些勇猛之士剿滅倭寇,想必倭寇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
胡宗憲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
雖說他心裏看的和明鏡似的,俞大猷嘴上說的再好聽,也隻不過是讓自己麵子上好看一點,其實這功勞和自己一文錢的關係也沒有!
可是自己身後這些人不一樣,這些人都是自己的嫡係,他們的功勞,便是自己的功勞!
而且經過了獨馬關和響泉關下的打擊,如今倭寇已然是一股潰兵,正是趁機將倭寇各個擊破的好機會!
“好,諸位將軍求戰心切,本官看了也很欣慰!”城頭之上,胡宗憲一臉肅然,擺出了一副大將風度。
“如今倭寇雖然慘遭失敗,可是力量還在,不容小覷,各位既然要想出征,必須要立下軍令狀!諸位可敢嗎?”胡宗憲沉聲道。
往常這些事關抗倭大計的重大決策,自然實在總督府或者胡宗憲的大帳裏安排決定,可是今天,胡宗憲突然發現,在大庭廣眾之下擺出一副決戰的模樣,似乎另有妙用。
果然,胡宗憲的話一出口,所有圍觀的百姓們全都安靜了下來!
似這等派兵調將的場景,大家往常隻在戲台上見過,沒成想今天居然可以親眼目睹。
大家的心情全都十分激動。
那幾個將領互相看看,一起眨了眨眼。
都是千年的狐狸,誰不知道鬼故事講的是啥?
胡大帥的意思,大家一眨眼的工夫就理解了。
這分明就是一場戲,演給大家看的,而且大家心裏都明白,俞大猷和魯永順的這一場伏擊,打的是硬仗,是將有組織的倭寇硬生生打散了,雖說大部分的倭寇都逃走了,可是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如今這些倭寇惶惶如喪家之犬,心無鬥誌,手中無糧,彼此消息隔絕,不能互相支援,可以說,正是消滅倭寇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此時率領大兵出征,無異於驅虎趕羊,勝利自然是手到擒來。
而且之前不管是胡宗憲還是這些將領,臉上實在無光,到了這個時候,大家豈有退後的道理。
“啟稟胡大帥,末將願簽軍令狀!”
“胡大帥,末將也願意!”
“如此這一仗不能取勝,末將情願提頭來見!”
十幾個官場的老油條,頓時全都義憤填膺了起來。
“大帥,剿滅倭寇乃是我輩天職,諸位將士雖然勞頓多日,末將等二人替所有將士請戰!”城樓之下,俞大猷和魯永順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地,拱手大聲道。
“哇,當真是虎賁之師啊,剛剛決勝倭寇,戰鬥意誌還是如此堅決!”城上城下,一片鼓掌叫好之聲響起。
“俞將軍,魯將軍,你們二位這幾日辛苦了,這兩千名將士辛苦了,虎賁如刀,豈可輕用?便是本帥答應,杭州城的百姓們也不答應!”胡宗憲一臉的慈愛,微笑答道。
正麵硬碰硬擊敗倭寇乃是最難的,如今倭寇既然已經敗了,那便是到了收割勝利果實的時候了!
胡宗憲心裏明白,這二人的功勞已經太大了,大的自己拚了命也難超過,事情已經到了這個節骨眼上,若是自己再不抓緊機會搶奪勝利果實,到時候朝堂之上,豈不丟臉?
“沒錯,諸位勇士們辛苦了,快請進城,讓咱們杭州城的父老略盡地主之誼!”
杭州城內外的父老們熱淚盈眶。
這是何等英勇可愛的將士們啊,剛剛戰勝了倭寇,拖著疲勞之軀,還不肯休息,想立刻投入到剿滅倭寇的戰鬥中。
這一刻,在場的所有人都感覺到,自己內心有一處柔軟的地方被觸碰到了。
“杭州城父老的心意至誠,各位將士不必推辭!既然如此,諸將聽令!”胡宗憲袍袖一甩,虎虎生風,道:“命爾等立刻整備軍馬,備齊糧秣,立刻出城,不得有誤!”
“是!”諸將齊聲響應,心中都是大喜!
果然跟著老虎有肉吃,你俞大猷魯永順二人拚了性命,也不過才斬殺了數百倭寇,如今倭寇正是一盤散沙,處於最虛弱的時候,此時大軍進擊,豈有不勝之理?
這可是大風刮來的功勞,諸將誰不高興,一個個喜形於色,得了號令,便要下城去整軍出發。
城樓之下,俞大猷和魯永順互相看了一眼,齊齊鬆了一口氣。
俞大猷望向魯永順的眼神中飽含深意!
沒想到啊,這醉貓倒是很厲害,一雙眼睛洞穿人心!
就自己手下這兩千人,能夠擊敗倭寇,那是純屬僥幸,如果胡宗憲真的答應自己率隊出征,隻怕一遇到倭寇,立時便露出原形了,好在魯永順老早已經料到胡宗憲的心思,因此教俞大猷這般說,正是名利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