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4章 善巨郡之戰
高月舉帶著十萬大理軍出戰了,北上迎戰趙昀,趙昀的這次奔襲震動了整個大理國,皇帝段祥興派出了宰相高月舉出戰。
高月舉帶著二兒子高禾,還有數位大將和十萬大軍浩浩****地北上了,很快就來到了善巨郡城外二十裏的地方。
十萬大理軍很快就將營盤紮了下來,十萬大軍的營壘綿延將近十裏,高月舉的中軍大帳位於最中間,十萬大軍按照高月舉的戰略部署,開始進入營壘和善巨郡的趙昀對峙。
“王爺,大理軍已經來了三天了,怎麽還沒有進攻?”
王堅詫異地朝著趙昀說道,趙昀身邊的幾個將領也非常詫異,十萬大理軍可不是小數目,對於隻有一萬人的善巨郡,是完全有有優勢的,但是高月舉竟然不進攻,就是和趙昀開戰的意思都沒有。
趙昀眉頭微微皺起,他倒是低估這個高月舉了,竟然按兵不動,和宋軍對峙,這是趙昀最不願意看到的,宋軍奔襲的目的就是速戰速決,所以趙昀希望和大理國軍隊開戰,但是大理國軍隊的舉動讓趙昀非常詫異。
“看樣子高月舉是不準備和我們開戰了,他這是打算耗死咱們,逼著咱們撤軍。”
趙昀隨後歎息地說道,他身邊的幾個將領也一臉的憂慮,畢竟大理國大軍有十萬,而且還是依托營壘死守,這是最致命的,趙昀他們一定消耗不起高月舉。
“既然如此,那咱們就隻能用一些手段了,不然這個高月舉是不會出戰了。”
趙昀隨後冷冷地說道,嘴角上過一絲冷笑。
高月舉按照兒子高禾的建議,那就是十萬大軍按兵不動,不給趙昀任何機會,依托營壘死死防禦,就是要將宋軍擋在善巨郡,隻要大理城沒有危險,大理國就不會滅國,就是丟了善巨郡也無所謂。
高月舉聽了兒子的話之後,雖然絕對有道理,但是他們畢竟是十萬大軍,如果到了善巨郡城下一仗不打,就直接防守,這實在是有些不妥。
高月舉擔心朝廷對他的舉動會生懷疑,畢竟他們統領著十萬大軍,而宋軍隻有一萬人,十倍的兵力優勢,竟然防守,稍有常識的人都會允許的。
看著營壘穩定了,十萬大軍已經全部進入營壘,高月舉的內心非但沒有任何歡喜,反倒是開始憂慮起來,宋軍兵力少,他們完全可以發動攻擊,但是高禾將以死守營壘,將宋軍逼退,隻要宋軍退了,他們就是勝利的。
高月舉知道高禾說的非常有道理,趙昀的善戰是天下聞名的,雖然此時宋軍兵力隻有一萬人,但是高月舉也不敢大意,如果能夠憑借死守將宋軍逼走,那麽也不失為一個好結果。。
朝廷中皇帝和宰相的爭鬥,還有百官的態度,都直接影響高月舉的行事,此時高月舉來到善巨郡戰場,留下了長子高祥留在大理城,注意朝中的一舉一動。
高月舉召集了身邊的眾將領們,商討破敵之策。他還是希望盡快將宋軍打敗,收複善巨郡,隻有這樣才可以盡快穩定高家和朝廷的局麵。
戰事越往後推延,對高家越不利,朝廷就會對高月舉的匹敵產生質疑,況且十萬大軍麵對一萬人馬竟然不攻城,朝中百官也一定會反對高月舉。
“諸位,今天將大家召集過來,就是為了商討如何能夠破敵。”
高月舉看著大帳裏麵的眾將領,然後朝著他們說道,他現在已經在善巨郡外麵站穩腳跟了,同時也注意了善巨郡的宋軍,在高月舉看來,他還是可以破敵的,
幾個將領紛紛思索了起來,唯有高月舉的兒子高禾一臉的震驚,然後朝著高月舉說道:“父親,咱們不是準備將宋軍圍困致死,當他們消耗玩糧草之後,就會直接直接撤軍了。”
高月舉知道兒子高禾的想法也不錯,但是還是還是沒有同意,畢竟手上有十萬大軍,所以這一仗還是要打的。
“大人,召集大軍進攻就可以了,宋軍遠道而來,糧草補給不足,畢竟堅持不了多久。”
一個將領朝著高月舉說道,他認為出戰也沒有什麽,趙昀也不是神,大理軍完全可以將宋軍打敗。
高月舉點了點頭,然後看了看在場的將領們,隨後說道:“全軍明日出戰,圍攻善巨郡,攻破善巨郡,將宋軍消滅,活捉趙昀。”
在場的眾將頓時一陣肅然,紛紛領命,唯有高禾一臉的擔憂,但是看到父親堅定的眼神,於是也就放棄了建議,隻能領命出戰了。
本來認為大理軍是要將自己圍困死,趙昀心中還非常擔心,但是當看到大理軍準備出戰的時候,趙昀心中大喜,立刻召集大軍迎戰。
趙昀的舉動讓高月舉心中更加震撼,那就是趙昀放棄了堅固的善巨郡,而是直接出城集合,準備迎戰大理軍隊。
大理國的十萬大軍非常浩大,為了保險起見,高月覺調集了十萬大軍全部出戰,但是此時看到宋軍的舉動,高月舉的內心更是詫異不已。
趙昀沒有死守善巨郡,如果那樣的話,趙昀就失去了最大的優勢,死死地被困在了善巨郡了,所以趙昀要正麵擊敗大理國軍。
隨著宋軍的出戰,整個戰場都**了,大理國軍隊也根本就沒有想到宋軍竟然主動出戰,而且趙昀也根本就沒有給大理國軍隊任何準備的機會,趙昀帶著手下的精兵很快就集合完畢了。
趙昀騎在戰馬上麵,然後直接朝著身後的將士們喊道:“兄弟們,你們眼前的大理國軍隊怎麽樣?”
宋軍將士都是跟著趙昀出來的老兵,聽了趙昀的話之後,頓時一陣大笑,他們就已經明白趙昀的意圖了,那就是直取中軍。
對,趙昀的目的非常清楚,大理國軍隊十萬人,浩浩****看起來聲勢浩大,但是這個時候打仗可不是人多的。
趙昀已經深深明白這一點了,人數從來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在這個指揮不是很暢通的時代,一支大軍想要形成戰鬥力,很多時候是需要默契和意誌的,因為在戰場上麵,他們很多時候都是得不到軍令的,是需要他們堅韌不拔的勇氣和毅力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