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帝王大業

正文 第393章 宋軍騎兵

耶律楚材遠遠地看著驛站,就感覺這座驛站不同,因為驛站的後麵馬棚裏麵有很多馬匹,還有一些馬匹在遠處的軍營裏麵進出。

隨著耶律楚材進入驛站,驛站裏麵的一切也都清楚了,這座驛站非常大,正麵一大片的房間,甚至裏麵還有二層的樓閣,同時驛站裏麵非常整潔,地上看不到任何垃圾。

幾個宋軍士兵在驛站門口守衛著,警惕地看著進出的人群,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過往百姓,還有一些商人,其中雜兵也不少,還有一些宋軍士兵也進進出出。

耶律楚材他們有官文,領隊的宋軍軍官很快就確定了身份,驛丞親自指揮著眾人進入驛站,進入了驛站最後麵的一處空地上麵,五十多輛馬車也被安置到了空地上麵,附近的二十間土房就成為了耶律楚材他們休息的地方了。

耶律楚材看著這處驛站,同時也看了看遠處的軍營,感覺這座驛站其實就是一座軍營,隻是它將遠處軍營裏麵的一些雜事全部都承擔了。

最令耶律楚材感興趣的是這座驛站裏麵有很多戰馬,估計要有五六百匹,耶律楚材感覺這裏應該是宋軍的一個騎兵部隊。

趙昀在北方建立了一支騎兵部隊,準備組建三萬騎兵,這可是趙昀將家底都拿出來了,這才勉強湊足了一定數量的戰馬,其中還有一些士兵無法配置戰馬,此時隻能兩人共用一匹戰馬,先進行訓練,然後等待著後續戰馬的補充。

趙昀現在是非常缺少戰馬,此時能夠獲得戰馬的途徑也有限,北麵的遼東地區的耶律留哥和鐵木真是一心的,雖然鐵木真落寞了,但是耶律留哥依然對鐵木真抱著幻想,決絕和趙昀合作。

趙昀無法從耶律留哥那裏獲得戰馬,於是隻能使用福壽膏了,開始大量地給耶律留哥躲在的遼東輸送福壽膏,暗中進行戰馬交易,獲取了一定數量的戰馬。

現在趙昀隻能通過福壽膏這種手段獲得戰馬,此時無論是西夏,還是蒙古人,女真人,還是契丹人,都對趙昀非常警惕,幾乎不會將戰馬賣給趙昀。

這對於趙昀來說是非常棘手的,此時隻能一麵暗中交易戰馬,一麵開始自己馴養,趙昀已經開始著手組建馬場,尤其是在河北一帶,趙昀準備建造兩座巨大的馬場,直接將一州的土地作為馬場,索性這個州也沒有什麽百姓,就直接荒廢成馬場好了。

曆朝曆代對於建造馬場都有反對的聲音,主要是就是馬場需要大量的土地,但是趙昀現在根本就不愁,他現在土地非常多,尤其是在河北,這裏麵氣候寒冷,其實也適合馴養戰馬,畢竟氣候惡劣的地方馴養出來的戰馬戰鬥力更強。

趙昀需要騎兵,這是未來對付蒙古人的基礎,所以在河北之地,趙昀的三萬騎兵已經開始訓練了,這樣的寒冬,正好適合練兵,此時在這個山東和河北的交界之地,方圓三十裏內,也有大小十餘做軍營,就是三萬騎兵訓練的地方。

耶律楚材看著忙碌的驛站,裏麵有很多士兵在喂養戰馬,他的臉上一陣個感歎,他知道這個趙昀這是在為攻打蒙古草原做準備。

驛站因為耶律楚材他們的到來,也變得忙碌了起來,因為耶律楚材他們這隊人身份特殊,而且領隊的軍官按照規定,也將銀兩給了驛丞,於是驛丞開始為這兩百人準備飯菜。

趙昀的驛站係統是獨立的,所以無論是官員,還是士兵,都需要交錢,這樣就保證了這套驛站係統能夠運作下去,如果全部都是特權之人來到這裏,又是吃又是拿,那麽驛站就很難維持,驛卒也將淪落為卑賤的地位。

所以趙昀對驛站進行了明確要求,任何人到來都要繳費,但是這個費用是非常合理的,入股兩百多人去城池中的驛館落腳,那麽花費將是驛站的數倍之多,而且還需要小心謹慎。

於是雖然是護送公文的,但是依然需要交費入住,隨後驛站就可以為耶律楚材他們準備菜飯。

很快一個個推車就被送到了耶律楚材他們落腳的地方,晚飯非常簡單,也是宋軍最簡單的標準,那就是肉湯和燒餅,這對於戰亂中的人來說,已經是非常奢侈的了。

肉湯自然是每人一大碗,但是裏麵沒有肉,偶爾也就是一點肉渣,燒餅每人兩大個,絕對夠吃。

這樣的晚飯,對於耶律楚材來說,也已經是非常奢侈了,因為耶律楚材看到外麵的很多普通百姓的晚飯都是米湯和雜糧餅,米湯每人一大碗,就是雜糧餅吃不飽,一大碗米湯下去,也不會感覺餓了,肚子也被撐大了。

令耶律楚材更加驚喜的時候,他們在吃完飯之後,竟然還可以去洗澡,這對於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在驛站裏麵竟然可以做到。

在一座巨大的房間裏麵,有幾口大水缸,裏麵都是熱情騰騰的熱水,同時還有幾個涼水水桶,房間可以容納三十多人,每個人一個大盆,自己盛水,然後衝洗身上。

趙昀非常鼓勵驛站建造浴室,不僅是為了清潔,其實也是為了健康,趙昀來到這個世界之後,才知道生命的脆弱,在後世看來就是一些小毛病的疾病,但是在這個時代就是致命的,百姓壽命非常短,趙昀於是鼓勵建造浴室,這對於個人衛生是非常有好處的。

並且趙昀為此還規定,建造浴室的商人,不需要交稅,鼓勵商人建造浴室,讓百姓多洗澡。

但是這些都無法緩解百姓壽命短,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戰亂,在這個時代,脆弱的生產如果遇到戰亂,人口會大量死亡,最後就會出現河北山東的局麵,十室九空,百姓活下來的屈指可數。

所以趙昀加快了軍隊的擴編和訓練,他要盡快完成統一大業,隻有這樣才可以維持人口的穩定,清朝被很多後人詬病,但是在兩百多年的時間裏,在沒有大亂的情況下,人後還是增長到了四億之多,這就是太平時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