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第475章 翔慶府投降
李德旺很快就陷入了絕望之中,他怎麽也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是這樣的結果,就是殺了一個敗軍之將,竟然招來了整個翔慶府西夏軍隊的敵視,如果不是府門外麵有侍衛守衛,李德旺甚至認定翔慶府的西夏將領們要殺入他的府邸,將他砍死了。
李德旺認定等到這兩天塔海的後世辦理完之後,西夏軍將士就會恢複過來,然後開始和他一同作戰,對付宋軍,畢竟他們有共同的敵人。
但是李德旺失望了,就在塔海死後的第二天,翔慶府徹底變天了,李德旺本來還想去塔海的靈堂看一看,但是誰知道到他還沒有出府門,就聽到外麵有士兵的叫喊聲。
“殺了李德旺,為塔海將軍報仇。”
“殺了李德旺,投奔宋人,這樣的朝廷,還未他們買什麽命。”
“就是,塔海老將軍如此忠貞,竟然落得慘死,我輩還為他們效命什麽。”
西夏士兵激奮不已,一個個嚎叫著衝到了李德旺的府邸門口,然後就將李德旺的府邸包圍了。
李德旺頓時恐懼不已,他怎麽也沒有想到,一個塔海將讓翔慶府的五萬守軍叛變了,心中的恐懼立刻讓李德旺絕望了,索性激奮的軍隊還沒有衝入府邸。
李德旺很快就看到了幾個將軍來到了這些激奮的士兵中間,然後開始和這些士兵們說著什麽。
看到這一幕,李德旺認定是不是這些將軍在說服士兵們回營,李德旺的內心不由的一喜,他認為局麵還沒有這樣危險。
但是剛剛才高興一會的李德旺,隨後就被外麵的一個侍衛送入了府中一封信,李德旺隨後打開信件,裏麵是翔慶府的守將給他書信。
書信中明確說明李德旺此時可以帶著他的侍衛離開,至於翔慶府,交由他們駐守,如果李德旺不肯離開,並且還想要主帥,那麽這些守將就明確說明,他們已經無法控製憤怒的士兵,如果李德旺繼續留在翔慶府,發生什麽就不是他們說了算的了。
李德旺看望書信之後,頓時絕望了,事情還是朝著他最壞的打算發展了,但是還好這些人讓他離開。
李德旺本來就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此時可以離開,那就不再有任何猶豫了,立刻帶著身邊的幾百侍衛騎著戰馬出了府門。
李德旺知道府外的將士們是會放他走的,這些人如果想要攻打府邸,李德旺的府邸早就被攻破了,此時給了他一條生路,那麽李德旺就趕緊逃命離開。
李德旺一出府門,府外的將士們都是一臉憤怒地看向李德旺,他們對這個西夏太子憤恨不已,如果不是幾個將軍穩住了局麵,李德旺早就成為一具屍體了。
此時留在翔慶府駐守的軍隊多數都是翔慶府當地的守軍,他們對於李德旺憤怒,可以轉變城兵變,因為他們的家眷都在翔慶府,根本就不需要擔心。
況且明白的人都知道,西夏的日子不多了,彪悍的女真人,還有殘暴的蒙古人都不是宋人的對手,當年在這兩個力量之間平衡的西夏,更不是宋人的對手。
宋軍眼看著就要來到翔慶府了,此時又發生了塔海被逼死的事情,這讓翔慶府的西夏將士們徹底絕望了,他們決定殺了李德旺,為塔海報仇,然後就投降宋人。
雖然宋人對夷族非常殘暴,但是之前得到的消息,隻要是投降的夷族,就是立功之人,就可以享受和宋人一樣的待遇。
於是翔慶府的守軍認為西夏已經不值得他們效忠了,最後就準備投降宋軍,畢竟投降過去,可是獻出了翔慶府,也是大功一件,甚至可能得到更多的封賞。
李德旺看著憤怒的人群,那裏還敢久留,立刻帶著侍衛狼狽地逃出了城門,然後就直奔興慶府而去了。
李德旺的內心已經悲痛不已,他身為主帥,帶著八萬軍隊守衛翔慶府,此時竟然連宋軍的麵都沒有見到,就直接丟了翔慶府,回去該如何是好,如果得知翔慶府丟失了,李遵頊不知道要震怒到什麽樣子。
李德旺內心恐懼,但是也改變不了眼下的局麵,孫武正帶著宋軍很快就來到了翔慶府城外,但是令孫武正沒有想到的,翔慶府的五萬守軍竟然開城投降了。
這個舉動讓孫武正都大為驚愕,但是隨後了解一番情況之後,這才明白翔慶府裏麵發生了什麽,孫武正也不由地感歎不已。
翔慶府投降了,五萬西夏軍隊放棄了抵抗,宋軍自然是優厚對待的,於是按照規矩,投降的城池裏麵的錢糧,全部都歸屬這些獻城的西夏將士。
於是孫武正臨時認命了幾個黨項將軍為翔慶府的主將,讓他們繼續鎮守翔慶府,同時翔慶府裏麵的一切錢糧,宋軍不動一問,全部都留給這些西夏軍隊。
孫武正心中歡喜不已,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翔慶府,這將進攻西夏的計劃大大提前,同時也讓他們有更多的準備攻打翔慶府了。
和翔慶府的一片歡喜不同,當李德旺回到興慶府之後,皇帝李遵頊看到兒子李德旺回來了,心中一陣詫異,認為是不是發生什麽事情,竟然離開翔慶府,回到了興慶府。
在李遵頊的心中,根本就沒有想到翔慶府的守軍竟然投降了,但是當李德旺悲痛地說出翔慶府丟了之後,整個西夏朝堂都被震撼到了。
翔慶府都沒有傳來開戰的消息,竟然就丟了,這實在是讓眾人不解,隨後李德旺給出了解釋,那就是塔海勾結宋人,想要將翔慶府獻給宋軍,最後被李德旺識破,斬殺了塔海,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宋軍已經到了城下,最後李德旺隻能帶著侍衛逃出翔慶府,餘下的西夏軍隊全部投降了宋軍。
這個解釋一開始確實讓眾人相信了,憤怒的皇帝李遵頊直接下令將塔海的府邸抄沒了,男丁全部斬殺,女眷變為奴隸,充入教坊司。
但是,另外一個版本的消息很快就在興慶府傳開了,而且也很快就傳到了皇帝李遵頊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