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第533章 京城大學
阿裏穆哈穆德進入城門之後,反倒是感覺有些安靜了,完全沒有了外麵的熱鬧了,京城裏麵的建築多數都很高,而且布局非常合理,地麵都是水泥地麵,看上起很幹淨。
阿裏穆哈穆德一路繼續進入內城,身邊的翻譯告訴阿裏穆哈穆德,內城因為裏麵很多都是國家機構或者是政府部門,所以就沒有市井百姓居住的地方熱鬧。
而且翻譯告訴阿裏穆哈穆德,隻要看到有廣場,然後樹立著一根旗杆,上麵飄揚著宋帝國的金龍旗幟的地方,就是政府部門。
聽了翻譯的話之後,阿裏穆哈穆德也很快就看到了內城裏麵果然到處都是飄揚的旗幟,這些主要集中在南城區。
翻譯告訴阿裏穆哈穆德,南城大部分都是國家機構和官府,北城是學院去,東西兩區則是以住宅為主,所以阿裏穆哈穆德如果想要建立官方聯係,那就需要在南城區。
但是阿裏穆哈穆德似乎對於他的官方身份沒有什麽認同的,他此時對於宋帝國的大學來了興趣,因為此時也是歐洲大學興起的時候,此時西方世界出現了很多大學,巴黎大學,劍橋大學,比薩大學等等。
但是這些大學都是在西方國家裏麵,在阿裏穆哈穆德看來,這些大學都是天主教統治西方的工具,因為很多大學的座右銘都是“上帝就是真理”之類的說法。
而且這些大學裏麵,最重要的學科就是神學,很多學生都渴望能夠在裏麵學習,然後成為一名神學者,或者是傳教士之類的。
翻譯非常好奇阿裏穆哈穆德為什麽對大學這樣感興趣,相反,阿裏穆哈穆德身邊的阿巴德裏此時得知西城是商品聚集去,於是非常想要去新城看一看。
但是阿巴德裏礙於阿裏穆哈穆德的身份,於是也就隻能帶著一絲遺憾,然後三人就步行去了北城的大學城。
路上,阿裏穆哈穆德從翻譯那裏得知,翻譯本人就是從大學畢業的,但是翻譯畢業的學院在泉州,隻要是語言類,至於京城的大學,很多都是新建的,或者是從其它地方遷移過來的。
阿裏穆哈穆德得知,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帝國大學,這所大學剛剛建立不久,是之前臨安學院的搬遷到了京城,其中最重要的專業就是政法專業,隻要考入帝國大學,學生學業合格畢業了,就可以省去科舉考試,直接入仕為官。
於是帝國大學也成為天下學子們爭相報考的大學,在帝國大學裏麵,政法專業,這個全新的學術之地成為了趙昀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
帝國大學開創了很多全新的專業,其中政法最重要,還有農學,水文,格物,算數等等,這些都讓很多人不解。
但是因為帝國大學的特殊,所以依然成為學子們爭相報考的地方,至於帝國大學的校園,也是京城最繁華的地方,那就是當年燕京城的皇宮,遼金兩朝皇帝住過的地方,其中二十座殿堂全部被各學科占據,成為了他們講學的地方。
至於皇帝趙昀,這是在皇城東麵的一座偏殿居住,辦公都是前往皇城外麵的內閣府去辦公。
得知皇帝將皇宮讓出來了創辦大學,阿裏穆哈穆德直接驚呆了,他完全被震撼到了,他雖然對大學有著一些偏見的認識,但是對於教育他是認可的,此時完全被趙昀對教育的投入感動了。
而且從翻譯那裏得知,帝國大學裏麵設置的專業都非常好,其中政法是治理國家的,農學和水文是這個時代的基礎,還有格物算數,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較現在西方的很多大學都在宣講神學,宋帝國的大學似乎更加實用一些。
隨後,阿裏穆哈穆德等人就進入了北城的大學區,進入北城之後,阿裏穆哈穆德明顯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氛圍,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一座巨大的九成高樓,並列的還有五座五層高樓。
這裏是宋帝國的圖書館,裏麵收集的圖書是最全麵的,於是最重要的著書之地,集中了大量學者在裏麵研究。
和圖書館相鄰的就是帝國大學,也就是之前的皇城,這座帝國大學建立在皇城裏麵,看上去更加的霸氣和巍峨。
整個大學區環境非常優美,到處都是清水綠地,學子們都是青衫布帽,挎著斜肩的書包,手中握著書籍,一邊走路,一變談論著。
這樣的景象,完全震撼到了阿裏穆哈穆德了,就在他還沒有明白過來的時候,阿裏穆哈穆德得知,在大學區,最受追捧的學院出了帝國大學之外,就是帝國醫學院,還有帝國軍官學院。
這兩座大學也是當下最受歡迎的,其中帝國醫學院也是趙昀建造的重點,裏麵已經招納了三萬名學子就學,學製是三年,他們出來之後,就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對於為生意料條件落後的這個時代,這些醫生的出現意義非常重大。
得知帝國醫學院裏麵每年就有將近一萬名學生畢業,然後這些學生就會被分配到各州府的官府醫館裏麵,阿裏穆哈穆德完全震撼到了。
他非常清楚這個時代疾病對人口的影響,宋帝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治理這樣的國家,不僅需要強有力的政治體製,同時更需要強大的為生保障,宋帝國已經開始在這方麵投入了。
明白了之後,阿裏穆哈穆德心中一陣歎息,他知道如果繼續讓宋帝國這樣發展下去,不出三十年,宋帝國就會完全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也就是更加強大。
在帝國醫學院的一側,就是帝國軍官學院,這裏是宋帝國培養軍官的地方,此時裏麵的專業也開始變革,廢棄了傳統的陣列,開始加入火炮、火槍、火藥、航海、參謀等專業,航海專業不在京城,在陳家島教學。
帝國軍官學院裏麵教學為一年製,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特色,趙昀不可能建立後世那種繁瑣的教育計劃,動不動就是九年十年,大學都是四年以上,那他實在是等不起,況且這個時代的知識量也沒有那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