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關曉凡的意見
鄭洪國這麽一搞,楊全生不但臉被氣青了,心也差不多要被氣炸,他絕對沒有想到會議會開成這個樣子,鄭洪國充當了攪局者的角色,完全打亂他原來的計劃,如果沒有鄭洪國的攪局,事情就會按照他所設想的那樣,一個個發表完意見,即使到時候有人投票反對,但是也會因投票過少,而順利通過,即使關曉凡不同意也要強行通過,不然他這個黨委書記的權威就算沒了。
但是鄭洪國這麽一攪合,一下子引爆的會場,再想按著原來的設想進行下去,恐怕是很難了,他覺得自己不能上鄭洪國的當,自己越理會他,恐怕他越叫得響,但是如果不理他,又沒法把鄭洪國給打壓下去,其他人還怎麽表態?
楊全生也算是聰明至極的人物了,但是此時也是感到了為難,臉色變得越來越青,突然猛得站起來,一拍桌子指著鄭洪國道:“老鄭,你胡說些什麽?不能說話,不要參加會議!”
鄭洪國一看到他要趕自己走,頓時站起來也不示弱:“黨委會議,你有什麽權力不讓我參加?我發表自己的意見,你蹦什麽蹦?我可沒有什麽酸菜給你上!”
鄭洪國就是指桑罵槐說起楊全生了,這麽一來,會場就是亂了。一看不成樣子了,關曉凡急忙站起來道:“散會吧,散會吧,再議,再議!”
關曉凡這樣說也是好意,眼看著鄭洪國與楊全生都吵起來了,會議還怎麽開得下去?所以便建議散會再議。但是楊全生一聽卻是感到他是在借機與鄭洪國配合一起阻撓此次人事調整,所以他一轉臉看向關曉凡道:“再議什麽,繼續開會!”
楊全生說話的時候非常嚴肅,明顯沒有給關曉凡麵子,關曉凡感到臉上一熱,看來楊全生惱羞成怒了,衝著自己來了,那好吧,自己也不會客氣了,議就議吧,看能議出什麽結果來。
而那邊,坐在鄭洪國旁邊的徐占學也是拉住鄭洪國讓他坐下來說話,看到楊全生不再衝著他了,便也是不再說什麽,過了一會兒也是坐了下來。
楊全生平息了一下心情,終於也坐了下來。看到他一坐下來,關曉凡掃了會場一眼,直接說道:“我現在來說兩句,請楊書記批準!”
看都沒看楊全生,關曉凡直接說道,楊全生聽出了他的話外之音,他不能說不批準,也不能說批準,隻能黑著臉繼續坐在那裏。
看到楊全生不說話,關曉凡索性就不再問他了,直接說道:“對於這一次的人事調整工作,我在這裏發表一下意見,不對之處請楊書記和各位同誌批評指正。”
關曉凡顯得非常客氣,表現出來的素質就是與一般的黨委委員不同,其實像楊全生和鄭洪國這些領導班子成員,其實學曆都不是很高。鄭洪國初中學曆,當兵後轉業到地方工作的,楊全生上的是成人中專,當初也就是初中學曆參加工作,後來進的修,所以說他們不可能有關曉凡這樣的文化素質。
但是他們越是沒有這樣的文化素質,爭鬥起來卻是經驗豐富的很,所以關曉凡現在一般不輕易與楊全生進行正麵衝突,隻能變著法子表達不滿之意,或者用著一些軟法子與楊全生進行對抗,實在不行的話,才會表現地強硬起來。
現在他一這樣說,楊全生的心情似乎平靜了許多,與鄭洪國相比,關曉凡表現地實在是非常文明,讓他麵子上能過得去,而鄭洪國就是太直接了,完全無視他的存在,而且是冷嘲熱諷。
鄭洪國之所以今天爆發與他過不去,一方麵是想著幫關曉凡一把,而另一方麵也對楊全生個人有著不小的意見。楊全生來到春水鎮之後在男女作風上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而鄭洪國又是在這方麵非常注意的人,十分討厭那種男女作風不正的領導,尤其是楊全生這樣長的很猥瑣,卻又利用自己的職權來搞男女關係的人。
除此之外,楊全生的手伸的也很長,作為人武部長,主要負責征兵工作,每年要招多少兵一般是他說了算,但是今年楊全生卻是插起了手,硬是要求他把兩名村支書的侄子給招進去,明目張膽地讓他給開後門。
鄭洪國出於楊全生來的時間也不算長,給他一些麵子,沒有堅決抵製他,但是也讓他感到非常不滿了。征兵工作是他的職權,而除此之外,他也沒有什麽職權了,楊全生還想著要插手他的事情,不能不讓他感到惱火。
然後這次的人事調整,楊全生又沒有征求他的意見,而且所作的人事調整太讓他看不下去,所以才爆發出來,可以說拆了楊全生的台。
看著關曉凡在那裏講話,楊全生想了一想,恢複心情之後,便是仔細聽一聽關曉凡會怎麽說,是不是能如他的意,如果能如他的意,鄭洪國即使搗亂也不要緊。
關曉凡說道:“這次人事調整,我認為有些操之過急了,不能說人員調整的不合適,但是就是有些過急了,我認為可以分批進行調整,而這一次馬傑的財政所長和謝若軒的黨政辦主任不宜進行調整,可以先調整一下幾個管理區書記,我們鎮裏的工作主要還是要依靠管理區的同誌來做,所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安排好他們是最主要的,鎮直部門的同誌不宜立刻進行調整,等過一陣子,大家形成共識之後再作打算,我覺得這樣比較穩妥一些!”
關曉凡一這樣說,楊全生先是眉頭一皺,接著便是又想了一想,感覺關曉凡還是要反對他的這次人事調整,但是在鄭洪國搗亂的情況下,如果想把這些人全部給調整了,恐怕是不可能的了,因為鄭洪國專門提到了楊翠花的事情,他如何再明目張膽地直接讓楊翠花擔任財政所長?如果不讓楊翠花擔任財政所長,其幾個人也沒法進行調整了,所以關曉凡提出分批再進行調整,或許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免得因為鄭洪國的搗亂,而導致整個人事調整全部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