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中亞政策
鹹陽沸反連天的情況已經通過鎮楚司陸續傳進秦旭的耳裏。不過秦旭絲毫沒有在意,看見這份報告的時候隻是微微一笑,吩咐趙宏道:“讓鎮楚司加把勁,把這個消息盡量傳遞出去。不要用季氏集團和鴻臚寺的通訊網絡,朕需要的是口口相傳。”
趙宏低眉躬身:“諾!”
趙宏知道,秦皇不用季氏集團和鴻臚寺的正規傳播渠道去傳遞這個“公民裔民製”是為了避免中華政府的責問。
可以預測,這個消息如果傳遞出去會在中華國內xian起多大的風潮。初步估計將會有數億的人民想要遷移到黔首郡乃至帝國新擴張出來的地方。這勢必會引起中華政府的重視。中華人口過剩,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這種過剩隻是在現代戰爭模式下的定義。慢慢的,中華乃至世界各國會發現自己國家的人口實在太少了---冷兵器戰爭的實際殺傷自然沒有現熱兵器戰爭來的快,但兵力損失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秦旭不想以後因為這個政策招來中華政府的埋怨---當然,現在中華政府除了埋怨,也不可能再對秦帝國的發展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影響了。
“陛下,東北急電。鐵騎侯來電,由於E軍並未將所有兵力壓向雙城子,左將軍想再進一步刺激E軍,是以行動要推遲一天。”
秦蟄急急走進了文華殿匯報。
“嗯!知道了!”秦旭沒有過多的.表示,“去中宮備案吧。東北局勢交給郭名譽全權處理。該怎麽打他心裏有數。現在主要的是黔首郡。蟄,忠武王可有新的消息?”
“今日的消息還沒有傳回來。昨日.的消息中忠武王說已經坑殺了四十餘萬當地居民,但是反抗浪潮依舊不斷。丞相和季大人商量過了,黔首郡的反抗與我大秦的施政策略無關。我們的策略絕對是寬鬆的,在很多方麵甚至比前政府還要惠民,會導致這種此起彼伏反抗浪潮,丞相認為是有外國勢力在幹擾和鼓動。”秦蟄老實地回答。
“哼!一幫刁民。”秦旭麵lou不悅,“紅.色討伐令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回陛下,是三個月!”
“那就再加半年!”秦旭冷冷地道,“黔首郡乃是我大秦.帝國第一個示範點,絕對不能出問題。既然他們不服從,那朕不介意把他們殺光。
絕對的武力才能鑄就絕對的權威。
告知忠武王,給朕殺,哪怕殺到赤地千裏無人煙,下.個月後朕也能給他足夠的人口。。。。。。
不過,提醒忠武王,絕對不能越境殺戮。哪怕在邊.境上吃點虧也絕對不能殺過界。伊朗等國還是我大秦的盟友,暫時不能有所動作。
同時可以選用.當地裔民,組建地方附從軍。讓他們打仗自然不行,不過整治地方還是可以的。但必須明確一點,軍法絕對不能鬆懈。對秦軍一樣,對附從軍也一樣,若是有肆意欺壓裔民的行為,就地格殺。
三日後,再從鹹陽調集五萬新秦軍去黔首郡,協助鎮壓。”
這就是秦旭的方案。
有了中華這個人口大國做後盾,占領的土地絲毫不用擔心沒有人居住。既然黔首郡已經拿下,自然沒有讓他們造反成功的道理。二十萬秦軍在黔首郡絕對是無敵的存在。秦旭不能讓自己的士兵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所以,秦旭提出了“公民裔民製”。逐個城市逐個村莊的進行排查。先用地方軍隊進行排查,然後是秦軍。一旦有一個村落發生襲擊事件,全村屠滅。一個城市有襲擊事件,全城屠滅。大秦本來就是以殘暴聞名世界,既然如此,就不用再顧及自己的形象問題。
絕對的暴力雖然會激起更大的反抗。但在絕對的力量麵前,任何陰謀詭計都隻能是笑話。
一力降十會。以力破巧。
更何況,現在的大秦帝國並不缺少人口和資源。
而對於黔首郡周邊的國家,秦旭最先關注的是伊朗這個傳統意義上的中亞大國。
這個國家自立國以來就和西方作對。一直受到打壓。卻一直與中華處於一種莫名的互利互惠狀態。在M國部署太平洋島鏈完成之後,原本也想在陸上完成一個包圍圈。可就是這個伊朗的存在,讓M國的這個包圍圈始終無法形成。所以在很長的時間裏,伊朗其實是中華的保護傘。而伊朗呢,也很樂意看見這種狀況,一麵對西方憤恨有加,一麵又不斷以自己的身份從中華和西方之間不斷賺取好處。特別是隨著中華實力增強之後,伊朗這個國家在兩者之間的地位日益重要,所獲取的利益自然更大。
秦旭自然不能放棄這樣一個玩“外交平衡木”相當熟練而又在中亞有著傳統影響力的大國。所以在各國申請大使駐鹹陽的時候,秦旭首先同意了伊朗的大使駐節申請,其餘各國卻隻是同意派遣公使。
這點在有意無意間體現出了秦帝國對伊朗的重視。
而在駐節的同時,秦旭也玩了一個平衡木遊戲。黔首郡的主要邊界是以原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與中亞各國的邊界為主。但此時的國際大環境顯然不允許秦旭對這個邊境要求太過嚴謹。所以秦旭同意將邊界問題擱置不談。同意各國的駐節要求,顯示了大秦帝國強大武力下的向心力,同時也是在尋求中亞各國對黔首郡的承認。
很顯然,二十萬秦軍的強大戰鬥力讓中亞各國膽寒。以伊朗為首的各國紛紛派出使節入駐阿斯塔納。其中,除了一直受M國掌控的阿富汗,伊拉克,阿聯酋等十個國家沒有派出使節外,和黔首郡接壤,或者和伊朗接壤的中亞西亞各國都派出了使節。
這樣一來,最起碼在名義上,中亞各國已經在明麵上承認了黔首郡屬於秦帝國的樣子。
能達到這個程度秦旭已經很滿意了。隻要中亞各國派遣了使節,那他們在強大秦軍的震懾下,對於發生在黔首郡的屠殺行為就無法進行幹涉。
而沙漠民族以強者為尊的心態也在漸漸轉變。
當然,這些都不是秦帝國沒有絲毫付出的。
秦旭已經答應給各國供應黑金戰甲,同意幫助各國訓練軍隊,以此來幫助中亞各國擺拖西方的控製,同時還和各國簽訂了一係列的條約來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特別是對黔首郡的商業交往上,秦旭采取了開放式的態度,讓季氏集團和中亞各國的大家族進行公平競爭,誰能搶到市場,秦帝國都絕對保護他的利益。即使有高昂的商業稅,中亞各國依舊對此樂此不疲。
當然,在黔首郡本地人口漸漸稀少中華人口逐漸增多,而本地人口又畏懼了秦軍的威力,開始安心轉為順民的情況下,季氏集團的競爭能力隻會越來越強大。
秦旭之所以如此布局,很大情況下是為了以後的發展做準備。
秦旭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都拿來進行內政的建設。一定要把黔首郡的局勢完全穩定住,然後再徐徐圖謀發展。在這段時間裏,秦軍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利用三點:一,與中華軍的合作不斷朝東擴張;二,利用神策,劍南,靖海三軍不斷朝南擴張,通過擴張來謀求最基本的利潤;三,出售黑金戰甲。秦旭不能容忍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區還處於熱兵器戰爭階段,一定要把世界的戰爭模式都扭轉為冷兵器,這樣才能凸顯秦軍的強大。而在黑金戰甲製造技術隻有M國,中華以及秦帝國掌握的情況下,秦帝國當然要好好利用手中的資源來換取中亞地區的轉變。
而出售黑金戰甲在初期一度成為了秦帝國外匯來源的重要項目。
當然,此時的外匯已經不是美元。秦旭不接受美元進行交易。但此時秦帝國還不能發行有效幣種,所以秦旭接受三種交易方式---黃金,人民幣還有各種資源。
其中,中亞各國,以及一些西亞國家和秦旭主要交易的物品就是資源。
比如,一個師的黑金戰甲裝備,秦旭需要對方支付一個油井或者一塊一萬平方米的天然氣田一百年的使用權。然後秦旭再把這個使用權以國有的方式租借給季氏集團或者出價高的其他國家的財團,同時還要收取相應的保護費用。
不過,由於秦旭隻同意出售黑金戰甲,橫刀,陌刀等等兵器的製作方法以及軍隊的訓練方法都是需要拿其他東西來交換的。總之,秦帝國不能吃虧。秦帝國的商業在始皇鎮壓了呂不韋之後又一次升到了一個可怕的高度。
單此一項,大秦帝國的財政在昭武二年的時候就已經完全平衡,甚至還有戶部官員所說的節餘。
在這個過程中,秦旭下令組建大秦國防軍和大秦預備軍。大秦國防軍由原來十個甲等軍團充任,而大秦預備軍則是黔首郡各地的裔民組成。至此,秦帝國的軍隊體係分成了三個部分。國防軍,預備軍以及皇家直屬軍隊。
國防軍和預備軍是歸兵部直接統帥的。而皇家直屬軍隊則是禁衛軍和羽林衛。
這四個主力兵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秦旭規定,各個軍隊之間是可以互相配合,互相調動的。關鍵看功勳。
而在黔首郡的穩固方麵,秦旭也做出了許多努力。
首先是教育。秦旭讓禮部編寫出了一部以《秦律》《秦法》為大綱的教學教材。規定黔首郡各地的學校必須以此為標準進行教學。
黔首郡原本的基層學校有十七萬六千九百一十四所,中級學校有五萬四千九百所,高等院校有四百七十一所。在這個基礎上,秦旭又投入了大筆資金進行改造和修建。幸好現代人都比較重視教育,所以秦旭所花費的心思不多。
而教學語言上,秦旭規定,凡大秦子民一律學習古文。以秦朝的小篆和隸書為基準。其餘文字一律廢除。
這是改革聖旨中,秦旭措辭最為嚴厲的一篇。不尊聖旨者,斬!
其次是宗教。對於這點,秦旭沒有愚蠢的采用大一統的模式。各個宗教依然允許傳播。宗教是一個民族的思想。秦旭的帝國此時已經不可能統一的了這些宗教。但是秦旭進行迂回策略。傳播宗教可以,但隻要是在大秦的境內傳教,必須以大秦的文字來傳播,而且傳播教材也必須使用大秦禮部規定的教材。
同時,秦旭還利用新疆的回教和伊斯蘭教的高級長者聯合改編了《古蘭經》這部伊斯蘭教的聖經。
當然,初期的改編是完全尊重原著的。但這僅僅局限於第一版印刷的十萬冊中。從第二版開始會逐步加入各種秦朝人自己的思想。比如修改了原文中對真主的稱呼,同時加入了秦皇即是真主之子之類的類容。
秦旭的意思是用軟刀子漸漸魔化自己,軟化伊斯蘭教的思想影響。這些都是機密。秦旭吩咐了馮四郎好生去做,不可出錯。馮四郎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這個過程中,馮四郎提出希望秦皇能禁書。即規定除了使用秦文的書籍,其餘書籍全部禁掉。
這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紅色討伐令的實施過程中,秦旭加入了一條:“收繳所有非秦文所書寫的書籍,盡皆焚燒”
絕對不能給後人留一點戀想。
最後是人民。人民才是統治的基礎。秦旭了解這一點。所以在對待公民裔民時,秦旭並沒有太多的偏差。
“公民乃朕之赤子,裔民亦為朕之赤子。”
隻要是真心擁護自己的臣民,秦旭絕對不會允許他們受到傷害。昭武三年,一名原烏茲別克斯坦的商民斯穆特.卡拉爾在去印度的喀畢經商時,遭到印度政府的暴力執法,結果慘死他鄉。其親人悲慟之餘告到了阿斯塔納秦皇這裏。
秦皇得知後,竟然調動了十萬大軍,還出動了禁衛中軍和羽林衛一個師前往討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屠滅了整個喀畢,二十萬人成了陪葬。之後秦皇還對斯穆特.卡拉爾的後人進行了妥善安置。
此舉一舉奪得了黔首郡居民的歸心。
當然,印度政府也因此發動了第一次對秦戰爭。
這些都是後話。
最關鍵的是,秦旭的一係列舉措都得到了妥善施行。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秦帝國擁有強大令人生畏的軍隊上,若沒有這支軍隊,任何改革都是鏡花水月。
------------
老黑山,中華軍指揮部。
“輕裝夜行,銜枚急進。第九集團軍的三個師必須在十五日夜到雙沼窩(達斯帕斯克達尼亞),對其形成合圍。”
廖國忠正式開始下達命令。
“可是,三十公裏外的E軍。。。。。。”楊鐵成推了推眼鏡,猶豫地道。
“那些E軍交給我們吧!”郭名譽淡然地說道,“有重炮團的協助,那些E軍不會成為你們的阻礙的!”
楊鐵成一愣,然後用力地點了點頭:“嗯,好的。十五日夜一定對目標形成合圍。”對於秦軍的戰鬥力,楊鐵成總是有著盲目的信服。
廖國忠接著下令。
“嚴輝,第一師也必須在今夜九點之前完成進攻準備。繞過塔爾卡娜湖,攻擊斯索摩斯克。”
斯索摩斯克處於海參崴的正北麵,一條海拔高度達一千米的山巒橫亙在海岸線上,正好擋住了海上敵海軍的視線。攻擊這裏就等於正式開始進攻海參崴,可以對海參崴的E軍造成巨大的心理恐嚇。當然,這樣的地形和地勢是不可能攻破海參崴防守的,占領這裏,更多的是出於一種戰略上的包圍。
嚴輝沉聲應是。不過眼神卻飄向了楊鐵成。
這次出擊計劃雖然是郭名譽提出的,但是具體的計劃方案卻是中華東北軍參謀部做的。秦軍如今有一萬五千騎兵。按照最初的出擊計劃,是把秦軍分為兩批,然後作為主力進攻。但被廖國忠和郭名譽拒絕了。
“秦騎兵的威力重在集群威力。E軍雖然如今隻有一個裝甲部隊,不過誰也說不準廖愛夫會把這把尖刀放在哪裏。一旦他沒有上當,把老黑山作為重點,幾千名騎兵根本憾不動擁有兩千輛坦克的裝甲部隊。所以秦騎兵必須形成絕對威力,達到一擊必殺!”
這是廖國忠和郭名譽的意見。
坦克陸戰之王的地位受到了動搖,但卻遠遠沒有到退出戰場的地步。鋼鐵終究比血肉之軀要讓人更加難以抗衡。每次麵對坦克集群,穿著黑金戰甲的士兵不是不能獲勝,但總要付出許多條人命才可能。雖然坦克的戰場速度並不是很快,遠不能和那些汽車相比,但在人群裏的碾壓還是很恐怖的。
都是娘生爹養的,誰都是一條命。唉,能不死,誰又會輕易的去觸碰那根死亡神經。
於是秦軍雙線輔助變成了單線出擊,還從主力變成了預備部隊。但這一切都沒有改變秦騎兵的地位。
“這次我的出擊沒有秦騎兵的幫助,一樣先拔頭籌。哼,鐵成,咱們打個賭吧,看誰先完成任務!”
“來就來,誰怕誰!”
楊鐵成習慣性地推了推眼鏡。
這些對話都是兩人在意念中完成的。也許這就是冤家聚頭了。
“好,就這麽定了!”廖國忠一拍地圖,“三日之後,我希望看見我們的旗幟cha滿海參崴周圍,嚇也嚇死他們!”
這時,一個急促的腳步聲打斷而來他們。
“司令員,雞西急電。”
眾人臉色一肅。
廖國忠忙道:“念!”
“中華東北軍總司令廖將軍敬啟:。。。。。。”
一聽這開頭,郭名譽笑了,不用說,這消息估計是左鬥親自發過來的。
“。。。。。。現E軍集中在雙城子,初步估計敵軍總數在四萬之間。敵軍未能雲集,鬥恐計劃有失,故請將令攻占雙城子,後佯敗撤出。望將軍延後一日攻擊。
切盼。
雞西,大秦鐵騎軍團,左部。”
廖國忠,包括在場的所有人頓時就皺起了眉頭。
延遲攻擊時間,這可不是廖國忠一人說了算的。
這個計劃已經上報首都指揮部,所有後勤供應,火力支援,乃至整個國家的外交攻勢,談判措辭都是圍繞著這個計劃來運轉的。一旦推遲,很多東西就必須做出調整。廖國忠不得不慎重。
“司令。。。。。。”楊鐵成擔憂地看著廖國忠。
郭名譽也是一臉嚴肅。
廖國忠擺了擺手,才一會兒,果斷地放下手:“全部計劃暫時停止,延後一天,立即給首都去電話,嗯,我親自跟主席解釋。”
郭名譽暗歎一聲。這個廖國忠果然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這麽重大的事情這麽快就做出了決定。
“嗯,我也立刻和鹹陽聯係。”郭名譽也立即道。
郭名譽知道,自己此番出征,秦旭雖然給了他很大的便宜行事之權,但很多事情必須要先報備一聲,否則,自己很可能是另一個菟裘勉。。。。。。
----------
如今的鹹陽已經恢複了往日的繁華。隻是這次戰爭帶來的過剩人口一下子讓鹹陽陷入了住房空前緊張的狀態。
中華民族世界上最容易習慣的民族。隻是這段時間的居住,從西安遷過來的幾百萬人口就已經習慣了秦朝的製度。
戰鬥結束後,除了六十四萬想繼續回到西安居住外,大部分人都留了下來。秦朝的生活讓他們感覺到了新鮮,更有一種複古的懷舊感讓他們迷戀。
最關鍵的是,秦朝的律法雖然森嚴,但在經過秦旭改進後,撤銷了那些嚴酷的刑罰。眾所周知,秦是依法治國,會亡國的原因是刑罰太過苛刻。秦的律法可是最接近現代社會的法律,甚至在很多方麵要遠遠超出現代水平。
所以,隻要是一個遵紀守法的人,在鹹陽住的還是很舒服的。而且寬袍博帶的古裝也讓這些穿慣了西裝革履的現代人有了一種真正的融入感---這身衣裝可是中華祖祖輩輩穿了五千年的衣裳,那種深入到骨髓裏的迷戀可不是短短幾百年的西方入侵能化解的。
而另外一個讓現代人不願意走的原因是。大秦打下了黔首郡的消息已經路人皆知。
而且,鹹陽之戰結束後,又有一個消息開始在市井之間流傳:秦皇打算遷都。就遷到原來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現在的大秦黔首郡。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秦皇打算把鹹陽居民都遷過去。不但會給予高昂的遷移費用,而且會實行“公民裔民製”。
遷移過去的加入了秦籍的漢人都是一等公民,可以享有無數的特權。比如可以蓄養一定人數的奴隸,可以擁有足以稱為富人的房產,可以擁有對外民事豁免權等等等等。
那些沒有能加入秦籍的漢人是二等公民,享有的特權僅比一等公民少一些。
擁有中華國籍的人在黔首郡是三等公民,擁有除了房產和奴隸外,也一樣擁有對外民事豁免權。
而黔首郡的居民,沒有加入秦籍的就是裔民。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各自擁有不同的權利。
但是對於公民來說,裔民的身份還是低下的。
具體公民有什麽權利之類的,還沒有定論。據說內閣為這事已經爭吵的沸翻連天了。這種民政上的事,秦皇是不參與的。隻要內閣能拿出一個條例,秦皇就會批準。
但即使是這樣,鹹陽居民已經開始瘋狂了。
想想,在中華十六億人口中,富人隻占百分之二十不到,窮人占了絕大多數。隻要肯加入秦籍,立即會成為人上人。擁有堪比富人的房產不說,還能有奴隸。這種事情去哪裏找啊?
現代的中華人已經不同於古人那般有念鄉情節。能換個地方打拚出一片新天地誰不想。雖然成為公民有很優渥的生活條件,但有多少權利就要承擔多少義務。當兵是免不了的。可在中華連綿兩年的戰事下,國人的尚武精神已經激發,對於當兵的熱情絕對沒的說。再說,秦軍又不是和中華政府作對,所以這些現代人根本沒有什麽抵觸情緒。
可是這個申請秦籍的事情在原先鹹陽城剛剛建立的時候顯得很容易,但如今卻是非常困難。有許多非常苛刻的條件。
不過這依然不能打消鹹陽的現代人對遷都的狂熱想法。成不了一等二等公民,但是三等公民他們是絕對跑不了的。可以說,隻要長了張東方臉,那拿到三等公民證書還是非常容易的。
至於黔首郡還有暴亂的事情早已經被人們人為的忽略掉了。
“大秦忠武王在黔首郡執行帝國的紅色討伐令,殺的是赤地千裏,現在根本沒有人敢反抗我們秦人啦!”
酒肆裏。一個新秦人心情大好地衝那些還沒有加入秦籍的現代人嚷嚷著。
在這個人心浮動的年代,秦帝國拋出的無疑是最誘人的橄欖枝。
絕對的武力不但帶給了國人無比的信心,也帶給了這些人無比的安全感。
於是,現在的鹹陽城到處都是去戶部登記的人流。不但戶部,連禮部,刑部,工部。。。。。所有部門,隻要是跟民事有點沾邊的部門現在無不成為了香餑餑。
對比著天樞宮熱鬧非常的勁頭,主管軍事的中宮就顯得冷清了不少。不過這股冷清背後卻潛藏著冰冷的殺意---中宮才是整個秦帝國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