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

周延儒

清·梁章钜【浪跡續談】然餘嚐聞明思陵偶問詞臣曰:“今市肆交易,但雲買東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輔臣周延儒對曰:“南方火,北方水。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此不待交易,故但言東西耳。”思陵善之。

周延儒,字玉繩,號挹齋,明末江蘇宜興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會試掄元,一個月後京城殿試,高中狀元,按實歲算剛二十。終大明一朝,連中三元的隻有兩位,周延儒連中兩元也是個很了不起的高考成績了。宜興城曾有一座漢白玉牌坊,刻著“會元狀元”,就是明廷為表彰周延儒所建,不過現已無,被紅衛兵小將當“四舊”給砸了。

《明史》把周延儒列入“奸臣傳”,跟嚴嵩趙文華扔一堆了,似有點冤。清人趙翼的《廿二史劄記》中說周延儒:“不過一庸相耳,以之入奸臣傳,未免稍過。”趙翼認為周延儒被列入奸臣傳的主要原因就是“特以不由廷推而得,故謗議紛然”。“廷推”簡言之就是當廷推薦官員,然後由皇帝決定是否任用。崇禎年間的這次廷推最不平常,稱得上是波詭雲譎,想看文人官袍裏的“小”的,一定不要錯過這段。

那時大學士劉鴻訓剛被罷免,崇禎讓廷臣們推薦接替人選,拿到名單之後,崇禎遍覽成基命、錢謙益等十一個人名,居然沒有他最心儀的周延儒,就問怎麽回事。這時溫體仁站了出來,說錢謙益那樁舊案子處理得輕,沒資格入選。周延儒隨即出班附議,建議罷免老錢的閣臣職位。溫體仁說的是錢謙益當年主持浙江省高考時,曾經收受童生錢千秋的重金賄賂,以試卷中一句“一朝平步上青天”為暗號,被取為浙江解元一事,實際上錢謙益並未收錢,也不知此中關節,最多是失察之罪。事後錢謙益也背了個奪俸處分。溫體仁在這種時候翻出來,目的很明確,致老錢於死地,把皇上喜歡的周延儒推上去,自己今後也少不了好處。崇禎果然大怒,罷了錢謙益的官,推薦的十一人也一個不用。這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把朝臣的嫉妒心徹底激發出來了。崇禎二年(1629年)三月,周延儒被叫到文華殿,和皇上密談了好幾個鍾頭,沒人知道兩人的談話內容。隨即周延儒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翌年九月,升為首輔,成了貨真價實的宰相。而為周躥升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溫體仁,也於同年入閣。

趙翼的態度是,太得主子寵的奴才必遭嫉。現在說說崇禎為啥那麽喜歡周延儒。崇禎元年(1628年)冬天,袁崇煥奏疏到,說錦州官兵要鬧嘩變,請朝廷趕緊發餉。崇禎召大臣問計,都說戰事要緊需立即補餉,否則激發兵變後果不堪設想。獨周延儒說:過去是防外敵,現在得防自己的兵。皇上您想,寧遠鬧,發了餉銀沒事了;錦州鬧,發了餉銀又沒事了,既然要錢這麽容易,其他駐防的官兵還不都得鬧嘩變?崇禎覺得特有道理,就問計將安出。周說,事急,不得不發,但以後得想個長久之策。皇上越聽越有道理,就把支持發餉的群臣劈頭蓋臉臭罵一頓。《烈皇小識》記:“時天威震迅,憂形於色。大小臣工皆戰懼不能仰對,而延儒由此荷聖眷矣。”

都支持發餉,唯獨你周延儒揣摩對了皇上的心思專享表揚,能不羨慕嫉妒恨嗎?

兩日後,崇禎又問周延儒袁崇煥要餉這事兒,周說,糧食不缺,缺的是銀子,古人羅雀掘鼠,軍心不變,這事貌似是將官們煽動士兵嘩變來要挾袁崇煥。“羅雀掘鼠”這句話說得再操蛋不過了,周延儒舉的是唐代張巡守睢陽的典,那是因為被安祿山圍城沒了給養,張巡的將士無奈之下才捉鳥逮老鼠吃,跟守遼東的袁崇煥部情況一樣嗎?不過沒辦法,崇禎愛聽,周延儒的話,句句與帝心對榫,周延儒太清楚了,朱由檢同誌是個又多疑又摳門的最高領導人。

有“羅雀掘鼠”在先,崇禎再回複袁崇煥的時候就有了底氣,他的話隻有比周延儒的更混蛋,“將兵者果能待部屬如家人父子,兵卒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懷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這說明崇禎不是個合格的CEO,沒有認識到大明的公司屬性,又讓馬兒跑,又叫馬兒不吃草,老拿情懷忽悠人,誰給你保家衛國刀頭上舔血呀。

《明季北略》中記錄了崇禎摳門加缺心眼的證據:“每兵二十錢,兵領出,以指彈錢曰:皇帝要性命,令我輩守城,此錢止可買五六燒餅而已”,因此,“流賊到門,我即開城。”至北京城破之前,崇禎還繼續葛朗台,居然下詔每個妓女月收五錢銀子,逼得妓女都從良了。堂堂一皇上,從操皮肉生涯的姑娘那摳錢,你也好意思。崇禎是想不到這一點的:所謂對事業的忠誠,也要有個填飽肚子的前提,不花錢隻開個愛國主義空頭支票,能力挺你才怪。

讀到《明史·食貨誌》時,豁然開朗,對大明的覆滅有了幾分心得,看這句:“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萬以輸京師,又括京師二千萬以輸邊者乎?”就是說,自古財政都是地方流向中央,你讓中央給地方哪怕是邊疆撥款,這種事沒發生過,就是亡了國也不改。藏富於國,也是末世景象之一。

有關大明朝的末世景象,《明季北略》的作者計六奇指出:“謂皇帝欲守天下,而征及妓銀,時事可知矣。”後來呢,後來“李自成破京,取銀十七庫而去”。捂著十七庫的銀子舍不得花,到了全便宜了李自成。

周延儒是不會替崇禎算經濟賬的,對於他而言,揣摩皇帝的心中所想,不觸怒龍顏確保自己的地位是第一要務。在他的政治生涯後期,崇禎也讀懂了這位自己一直倚重的周閣老的心思,“朕恨其太使乖”,對周延儒在自己跟前兒賣俏耍手腕有點恨,也有點無奈,然而你知道的,崇禎到死也不知悔,他是真龍天子,天子哪能有錯,哪怕是被李闖逼得上吊的天子也沒錯,他永遠不知道自己就是培植周延儒這種諂臣佞臣的土壤,認定了誤國的永遠是大臣。

聽說皇上說他“太使乖”之後,周延儒不反思反倒很美,說:我伺候的領袖太英明了,不出乖討巧哪成啊。

溫體仁是弄權高手,既然能把周延儒扶上高位,也能給你轟下來。崇禎四年(1631年),溫體仁完成周延儒劣跡的搜集整理工作後,先是指揮言官上疏,隨後又抖出新科狀元陳於泰和周延儒的姻親關係。崇禎有點崩不住了,這位朱元璋的重重重孫子,遺傳密碼裏的懷疑因子被溫體仁激活了。

周延儒是個交友廣泛的人,早年和同學馮銓關係就不錯,不僅同過窗,還有同床之誼,兩人又都是美男子,為了鞏固友誼並且優化遺傳基因,周、馮還結了兒女親家。此外周延儒還拔擢了一群東林黨人,最有名的就是複社領袖張溥和吳偉業,一時間滿朝都是他的門生故吏。而溫體仁壓倒周延儒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朋黨”二字,崇禎最恨黨爭,終於下決心免了周延儒的官,讓他告病回老家。寫到這兒交代一個細節,周延儒動身前,崇禎命人送來金銀彩緞,並派人護送回鄉,周延儒不傻,領導還惦記自己,這說明還有起複的機會。

崇禎十四年(1641年),溫體仁玩完了,當了五年首輔後被免了官。官是免了,但政治生態環境也毀得差不多了,之後任命的首輔一個比一個貪。而朝廷之外,李自成、張獻忠的造反事業如火如荼,皇太極也在東北稱帝,於是周延儒又被想起來了。起初老周有些不想出山,但經不住學生張溥和吳昌時的慫恿,尤其是張溥的話很有**力,“恩公若再度為相,改弦易轍,可重得賢聲”,周延儒聽了老軀一震,鬧半天我是個老不賢,好吧,出山做點好事留個好名聲吧——於是,於是就進《奸臣傳》了。

梅開二度之後,周延儒在首輔一職幹得相當不錯,提拔了一堆能臣,清除溫體仁的弊政,免除災民稅賦,使勁整理大明這個爛攤子。一段時間之後,貌似有了起色,感動得崇禎搞了一場行為藝術。崇禎十五年(1642年)的大年初一,滿朝文武列好隊,崇禎讓周延儒臉朝西站好,鞠了個九十度的躬,然後含淚說:以後我就聽周爺你的了。太可怕了,我要是周延儒第一反應就是逃跑,拯救世界和平的擔子太重了吧,區區文人哪扛得起。野史裏說,周延儒出發前晚夢到了死去多年的老妻,囑咐他千萬別去京城,他沒聽。周的兒子做的也是同樣的夢,告訴老爸後,老周還是沒聽。北方話管這叫“作死”。

從崇禎十五年(1642年)到十六年(1643年),清軍頻繁入侵,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明軍一觸即潰。周延儒身為首輔沒辦法,責無旁貸啊,不得不主動申請督師。這一督就督出了奇跡,大清的兵還真退了,周延儒就屢上捷報,說把滿人揍跑了,崇禎高興得要瘋,賞!

周延儒回朝後即加封太師,賜蟒袍,兒子也蔭了個中書舍人的官。可能是覺得做人不能太不要臉,太師的職稱周延儒沒敢要。然而這事還是很快穿幫了,錦衣衛和東廠是幹嗎的,搞刑偵的。真相大白後崇禎看到的真實一幕是:大清官兵覺得這趟撈夠了,天兒也漸漸炎熱,都是東北爺們兒,受不了高溫,就帶著金銀財寶回家避暑去了。臨走還在牆上留字:大明的哥們兒,別送啦,回見吧您呐!張岱的《石匱書後集》中有這段:“崇禎十六年癸未二月,督師閣部周延儒至關門,敵飽揚去,陸續出口,畏不能堵截;受經略範誌完賄,尾其後,放空炮數聲。北兵於沿途驛步、城牆大書‘官兵範免送!’天下笑之。”

如你所知,知識分子隻要當了奴才就失去了人的屬性,成為權力手中的行貨。比如周延儒明明不是打仗的料,卻不得不請命督戰,這就是行貨感逼的,你不去自然有人逼你去。因此指望這種人抵禦外侮太不現實,所以崇禎也不是一般的缺心眼。臨死前的周延儒不知有沒有想起,當年他是怎麽幫崇禎擠對袁崇煥的,都說皇帝不差餓兵,可老周卻建議讓明軍捉鳥捕鼠。唉。

即便如此,崇禎對周延儒還算夠意思,對一幫單等皇上鬆口就要活撕了周延儒的群臣說:“延儒功多罪寡,令免議。”然而不久,周延儒一手提拔的吳昌時貪贓案發,終於使崇禎起了殺心,籍沒周延儒家產,賜了一條上吊繩。看到這回想一下,周延儒的字是什麽?玉繩——“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再賜繩,繩係延儒之頸,一同狐狗之頭。”這是首童謠,據說,周死前就在四九城傳唱開了。

史載周延儒死前,把自家的獨棟別墅燒了,裏麵堆放的紫貂皮有數十張,人參每個都一斤多,跟大白蘿卜似的,珍珠翡翠貓兒眼都是上乘貨色,因此那日京城百姓看到的火焰猶如煙花,絢麗多彩。《明季北略》中說,欽使宣旨時,周延儒聽到“姑念”兩個字就high了,忙不迭叩頭謝恩,以為崇禎免了他死刑,把錦衣衛都氣樂了,說不是不弄死你,是姑念你年紀大了,過去也有點小功勞,不砍頭不棄市了,給你根繩子自己了斷吧。周延儒痛哭流涕,一度還想跑,被揪了回來,磨蹭了半天才老大不情願地上了吊。負責監刑的錦衣衛怕他沒死透,從房梁上解下來後,又在他腦頂揳入一顆大鐵釘,回朝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