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三百一十二章 準備打仗

長江之上,周瑜率領東吳水師沿江而上,聲勢極其浩大。

自曹安民大鬧江東之後,孫策深刻的認識到水軍的短板。因此,將大量錢財全部投入了水軍培養和戰船打造之中。

靠著江東得天獨厚的優勢,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之內,他們就將水軍恢複到巔峰時期,樓船等主力戰船甚至遠超巔峰期的數量。

正因為靠著水軍優勢,在進攻江夏之時,他們才能壓著本土作戰的劉表毫無還手之力。

望著眼前平靜的江麵,不知為何,周瑜的心忽然砰砰直跳。

“大都督。”周泰、淩操快步而來。

“二位將軍匆匆前來,可有要緊事?”

二人對視一眼,周泰進言說道:“進軍徐州的計劃,末將認為不妥,還望大都督三思。”

“是啊,大都督,廣陵太守斛律金和下邳太守王安石皆是文武全才,更兼魯智深和關勝之勇,重兵防禦之下,此二郡可謂是滴水不漏。渡江而上,強攻二郡,強攻不下,將對我們極為不利,望大都督三思。”

周瑜看著眼前的江麵,淡淡說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助伯符僅用了一年時間,便打下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之地。而後三年多時間之內,我卻寸功為例,困守在這小小江東之中。二位豈不聞,困守江東,乃是偏安,長此以往,大業難成。如今大敵曹安民已經死在了鄴城,正是我們一雪前恥,攻克徐州的最佳時刻,二位為何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江東徐州乃是血海深仇。當初,若不是曹安民進攻江東,以孫策和周瑜的能力蟄伏數載定可以穩定後方,趁天下有變之時,率眾過江,一鼓作氣統一天下。

如今,曹安民已死,他們如果還故步自封。

一旦袁紹擊敗曹操,北方一統,豈還有他們這些人存活的餘地。

“可是,大都督!”

“行了,沒有什麽可是的。我已經上表主公,大軍回建業休整十天,然後整裝待發進攻徐州。”

曹安民離開沛郡直奔徐州。五日後,方才趕到了徐州城內。

和兩個多月前相比,眼下最大的不同就是,大量百姓還沉寂在曹安民被害的陰影中。

尤其是越下層的百姓,臉上的哀色也就越重。

感受著眼前這一幕,曹安民的心中湧起了一陣滿足感。

自打新政推行出去,徐州境內的百姓終於是得到了實惠,全境都普遍種植水稻,雖然受到季節影響,第二季產量會降低,但也遠超小麥和粟米的產量。

一季下來,畝產首次達到了六石。除去繳納的稅賦之外,每家每戶再也不用為吃飯發愁。

正因如此,百姓們對於新政推行者曹安民才能如此尊崇。得知曹安民被害,哀傷布滿了整個徐州不說,還有不少百姓自發的為他修建祠堂,予以祭奠。

李世民的一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然不能道盡百姓擁戴的好處,但是也證明了沒有百姓擁戴就會船毀人亡。

如今的徐州,除非所有百姓被屠殺幹淨,否則沒人可以動搖的了自己的統治。

而且隨著農業不斷增產增收,勢必會降低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再加上曹安民大力推行墨家之學和商業發展,縱然不會讓資本主義萌芽誕生,但也會不斷促進徐州騰飛。

馬車在城中繞行片刻,就回到了州牧府內。

因為曹安民麾下人才濟濟,各郡太守盡是五千年之中的治國能臣棟梁之才。本來應該作為核心的州牧府,反倒有些削弱。

在曹安民離去的這段時間之內,上麵有姚廣孝負責全麵,下麵則由各郡太守全權負責,所有文書全部由姚廣孝和陳登進行決斷。

徐州一係,除了三韓之外,全部都在準備作戰。因此,在回到府邸之前,曹安民先行去了前院,尋找陳登,查看各郡的最新情況。

眼下的陳登可不像過去。

陳氏一族雖然越發的低調。但人人都知道,他這種低調就是一種隱含起來的高調。

姚廣孝慵懶,除非是大的政務,不然都懶得管理。繁雜瑣事全部壓在陳登身上,雖然每天累得頭昏眼花,但身上那股重臣的氣息越發濃烈。

除非是和父親陳圭在一起,麵對其他人時,陳登身上那股氣勢足以壓著對方喘不過氣來。

“主公。”宇文成都先行一步通知了陳登。因此,在曹安民到來時,陳登已經先一步走了出來。

“元龍清瘦了不少啊,成都,讓葛洪弄點補品,再從子仲那裏弄些肉食給元龍好好滋補下。”

“遵命。”宇文成都知道禮物不過是借口,其實曹安民是要和陳登私下密談,故而給自己一個差事。

退出去,關上門。

陳登連連稱謝。

曹安民拉著陳登來到桌前,大量的竹簡堆積如山。

“我知道主公回來第一件事情肯定是要問準備如何,因而在前兩天拉著子仲他們將各郡的東西全部排查了一遍,現在全部都在這裏。”

“這麽多我一下也看不完,你就給我說個大概。糧草軍械準備的可曾充足?”

“主公放心,這兩者都極其充足,就算這場大戰曠日持久,我徐州囤積的物資也足夠一兩年消耗。”徐州聯合世家一起經商可不是說的玩的。縱然三韓爭霸花費了一些錢財,但對於如今的徐州來說,那點錢不過是九牛一毛。

眼下各郡的糧草和軍械都在不斷聚集,軍士和藥材也全部分發下去,隻待曹安民一聲令下,大軍即刻便可以出動。

“很好。我有元龍,大事無憂。此戰之後,如果能夠滅了袁紹,我一定上表天子為諸位加官進爵。”

“謝主公。”爵位這東西陳登其實不看重,他更加看重的是名聲。

如今的徐州,他儼然成了僅次於姚廣孝的第二人,甚至在很多時候他就是第一人。

盛名之下的他,再也沒有之前的那般懷才不遇的抱怨,對於曹安民他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既然如此,馬上拿著我的手令,發往各郡,讓各郡守將馬上前來徐州,商議軍情。”

“屬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