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群雄忙稱帝
北平城內,張燈結彩,好不快活。
一場廝殺下來,斬殺鮮卑胡虜十餘萬。如此大勝,完全刷新了漢人和草原遊牧部落之間斬獲的最高記錄。
對於有功之臣,曹安民皆賞賜了金銀,至於其他爵位和官職的升遷,則一並記下,待大軍班師之後再行冊封。
第二日便傳來拓跋氏驅趕慕容氏,稱霸草原的消息。鮮卑一族的至高統治權也從慕容氏一族交到了拓跋氏一族的手中。
新任大單於拓跋珪繼承大統後,頒行的第一條政令,便是號召草原各部落族長組建聯軍,進攻匈奴。
匈奴單於劉豹聞之膽顫心驚。
前番進攻慕容氏,匈奴陣亡三萬之眾,後遭拓跋珪追殺,又折了萬餘人,七萬兵馬僅剩三萬人。
如今別說是諸胡討伐,就算是自己麾下的羯族也是蠢蠢欲動,伺機崛起,覆滅自己的統治。
內憂外患之際,劉豹沒有忘記自己的漢人的主子。再次派出劉曜為使臣,出使北平請求援軍。並且釋放之前被扣押的陳慶之等人,以示自己歸順之心。
曹安民不為所動,將匈奴使者劉曜晾在一邊,全身心處理一件更為要緊的大事。
建安九年五月二十三,魏王曹昂宣布了大漢最後一位天子劉協駕崩的消息,隨後便在洛陽稱帝。
漢自公元二十五年,光武中興起,至公元二百零四年獻帝而終,立國一百七十九年。
曹昂繼位後,尊自己的太爺爺曹騰為魏高祖,祖父曹嵩為魏文帝,父親曹操為魏武帝。因王室宗親絕大多數都被齊國擄走,因而,皇後和太子之位暫時懸空。
誰能想到,太監出生的曹騰居然也能夠成為皇帝,享受宗廟香火。
真可謂,時勢造英雄,雞犬皆升天。
宗室之中,大司馬曹仁加封舞陽王,大將軍曹洪加封萊陽王,原征東大將軍曹文詔封為驃騎將軍,原征南大將軍蕭摩訶封為車騎將軍,原征西大將軍裴元慶封為前將軍。老將徐晃加封征東大將軍,老將於禁,因保護宗室公子曹植曹宇夏侯尚突出重圍,加封征西大將軍;自己本部班底的魏延和徐盛二人分別加封征南大將軍和征北大將軍,虎賁軍首領許褚加封“虎侯”。
相比武將,此刻魏國的文臣卻格外凋零。除了鎮守洛陽的鍾繇和隨軍出征的徐庶、司馬朗、滿寵和董昭之外,其他皆是碌碌之輩,不堪大用。
曹昂雖然稱帝,但魏國根基已斷。加上朝局混亂,盜賊橫行,百姓皆東投齊國,西投秦漢,以求庇護。
劉協身死,曹昂稱帝的消息傳到長安。
漢秦王劉備聞知,痛哭終日,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祭,上尊獻帝諡曰“孝湣皇帝”。玄德因此憂慮,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務皆托與李善長。
李善長與楊素、楊廷和等人商議之後,皆言天下不可一日無主,上書劉備進皇帝位。
劉備推辭再三,最後文武皆上書勸進。劉備無奈,為保漢室江山延續下去,在眾文武的一致推崇之下,進皇帝位。國號依舊為漢,立義子劉封為太子,封李善長為丞相,楊廷和為司徒,統領朝政。封楊素為大司馬,關羽為大將軍,張飛為驃騎將軍,馬超為車騎將軍,高寵為衛將軍,其餘文武皆有封賞,大赦天下。雍涼百姓,無不歡悅。
次日設朝,文武齊聚之後,劉備下詔道:“魏主曹昂,奸賊之後,殘骸忠良, 天子,背主弑帝,朕每逢此事,都倍感痛惜。自高祖斬白蛇起義至今,數百年之大漢,如今天下群雄皆是食漢祿的忠臣之後,為何這些人不痛定思痛,忠君愛國。隻因,天上陰霾籠罩,世人無法感悟天子光輝。因此,寡人打算傾全國之兵,兵發魏國,修葺宗廟,迎回天子遺骸葬之長安帝陵。”
眾人聞言皆大驚失色。
魏國雖然經過宋江之亂和許昌淪陷實力大損,但是他們所占據的兗豫並三州之地,乃是中原腹地,根基深厚。
加上,魏國廟堂名將不少,之前數次交手,魏漢兩軍互有勝負。但往往都是漢軍勝少敗多。
如今大漢再臨西垂,未曾安撫民心,新朝立國第一件事便是興大軍攻伐魏國,確實並非明智之舉。
而且之前合縱之策,漢魏皆是同盟關係,如今不對付齊國,反倒是內部自戕。其他盟國會如何想,天下士人又會如何想。
話音剛落,丞相李善長走了出來說道:“陛下此舉萬萬不可。魏乃小國,縱然滅之,不過是延伸部分土地,卻無法成帝王大業。臣認為,當務之急,我們應該發大軍入西川,滅掉割據於此的天平天國。占據川蜀大地,再效仿高祖,已成帝王大業。”
“臣附議!”司徒楊廷和站出來也讚同道。
楊廷和出生弘農楊氏,自楊彪逝去之後,楊氏一族便徹底倒向了劉備。
如今楊廷和成了當朝司徒,而其子楊素更是官拜大司馬。
一朝兩公,使得楊氏一族徹底超越了當初的袁氏一族,成為當今天下最為顯赫的世家。
重臣各有所求,但見文臣之首的兩位皆是反對劉備的計劃,眾人也不禁猶豫起來。
就在眾人徘徊之際。
武將之中的征西將軍馬超站了出來說道:“魏主曹昂乃賊子之後,如今篡漢自立,乃是我國大敵。若陛下興全國之軍東征討伐,乃是順應天命,百姓豈能不前來歡迎。西蜀雖好,但卻易守難攻,數次攻伐勞民傷財,乃是白白浪費國力。如今當趁此機會,率軍東征,攜天時人和,定能一舉吞並魏國,成就大業。”
“吞並西川乃是偏安,陛下若成大業,當先取河南,後取西川。”衛將軍高寵也建言道。
文武意見不同,朝堂之上頓時亂糟糟起來。
劉備微微皺眉,而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一直笑而不語的楊素身上。
“大司馬為何不建言?”
楊素躬身施禮答道:“陛下早有決斷,臣不好多言。”
“廟堂之上,群臣皆建議,朕不好善做主張,但聽大司馬決斷。”
楊素環視周邊臣子說道:“我大漢自攻克西域諸國,國力大增,確實是開疆擴土的最佳時機。無論是東征魏國還是南征西川,皆是擴充國力的最佳時機。但有一國,卻比這二國更要先取!”
“哪一國?”劉備驚訝的問道。
“齊國!”
“齊國?”
“齊主離國,國之精銳盡出,乃是我們一舉滅亡齊國的最佳時機。陛下為伐齊聯盟的盟主,當敕令各國率軍趁此機會攻伐齊國。齊國若滅,天下它國皆不是陛下對手。不出數年,漢室定將複興。”
劉備聞言,並未言語,思索片刻,才說道:“待朕思量之後,再做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