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登陸倭島
倭國南部,鹿兒島。
建安十年三月,戚繼光和劉仁軌率領大軍,一路披靡,迎著風浪,不斷北進,最終靠著曹安民所畫的草圖,在茫茫大海之中發現了倭國的蹤跡,準備一舉登陸,一舉踏平倭國。
邪馬台女王卑彌呼得報之後,萬念俱灰。織田信長率領的大軍,是集結了倭國最為精銳的存在。如今他們全軍覆沒,倭國元氣大傷,再也湊不出如此強悍的大軍,與中土列國一戰。
但齊軍登陸,殺氣騰騰,卑彌呼為了防止滅國慘劇,急忙以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帶領京都周圍的百姓,在鹿兒島周圍沿岸設置防禦工事,阻止齊軍登陸倭國本土。
倭國大軍雖然實力更弱,但集結了全民族的綜合實力之後,這支大軍貴在人數眾多。數十萬大軍的努力之下,倒也形成了一股哀兵必勝的姿態。加上天氣越發的寒冷,齊軍連年征戰,已經呈現疲憊之態。在劉仁軌和戚繼光商議之後,便在鹿兒島南邊諸島進行修整,修繕甲胄,待開春之後再戰。
時光飛逝,齊軍駐紮海外也足足有兩月有餘。
一轉眼便進入了建安十年五月,齊國廟堂之上眾文武皆為登基之事謀劃,身為水師主帥的劉仁軌欲在此時錦上添花,在修整了兩個多月之後,幾位主將這才決定發動搶灘登陸,先行占據鹿兒島與周邊島嶼。
“大都督,據末將探查,那倭國大軍在沿岸深溝高壘,在岸邊後方,還有敵軍不少兵馬駐紮,強行進攻,我們必定傷亡巨大。末將認為,鹿兒島已經不是合適的登陸地點,不如出海另外尋找合適位置。”
出列向劉仁軌進言的正是曹安民麾下水軍悍將甘寧。
“嗯……興霸此言正合我意,倭國似乎料定我們進攻的目標是鹿兒島,故而在這裏修建如此之多的工事,就是想要抵擋住我們進軍的步伐。但這倭國全境都是島嶼,他能夠守住這裏,難不成還能守住整個海岸?”劉仁軌手撫胡須,極為讚同。
戚繼光也讚同道:“興霸所言正是,請大都督調兵,準備開拔。”
劉仁軌當即拍板下令道:“留張橫將軍率領五千人鎮守營寨,看守物資。其他將士全部登船,揚帆向東,尋找適合搶灘登陸的地點。若倭軍堅守鹿兒島,放任我軍不管,我軍便趁機登陸;若倭軍沿海跟蹤,則之前修築的防禦工事便派不上用場。而且我軍乘舟以逸待勞,倭軍步行精力疲憊,無論如何,我軍都可立於不敗之地!”
隨著劉仁軌一聲令下,齊軍各部快速開動。島上旌旗招展,號角嗚咽。除張橫和五千士卒留守大寨之外,其餘六萬水軍乘坐千艘戰船楊帆向東而去。
待逼近鹿兒島之時,戚繼光和劉仁軌兩支大軍擺開左右架勢。劉仁軌率領一支兵馬向東,而戚繼光率領另外一支兵馬向西。行軍速度緩慢,意圖就是吸引倭國大軍撤離島邊工事。
劉仁軌的計策很快便奏效,上杉謙信在得知齊軍並未在鹿兒島登陸,而是兵分兩路沿著東西海岸線繼續航行尋找絕佳登陸地點。急忙率領五萬士卒沿著海岸線繼續追擊,齊軍的戰船走到哪裏,他們便跟到哪裏,絕對不能給齊軍登陸的任何機會。
但齊軍在船上以逸待勞,一個個逍遙自在;倭軍在海岸線上的叢林中穿梭,一個個累的筋疲力盡,氣喘籲籲,不過兩天功夫就被齊軍甩開。
而且最為氣人的是,齊國的水師並不是悠閑的待在水麵之上,而是不是也會發起攻擊。
尤其是當沿岸出現了倭國百姓的村莊和城池之後。水師戰船之上的霹靂車快速發射火油彈,引發一連串的大火。
倭國青壯全部參加軍隊,抗擊齊國大軍,城內皆是一些老幼,又如何抵擋。
被折騰一番之後,武田信玄終於是氣急敗壞,不再繼續追趕,而是另尋破敵之法。
“這敵將頗懂用兵之道,吾國海岸線綿延萬裏,四周皆是大海。我軍能防得住百裏,防得住千裏,又怎能防得住萬裏海疆?”
上杉謙信也是搖頭歎息,吩咐身邊的士卒讓他們快馬加鞭趕往鹿兒島通知鎮守在那裏的大部隊,海岸線恐怕是守不住了。與其在那裏繼續僵持,浪費精力。不如棄了海岸,退回境內,據守各處要塞重鎮。
武田信玄則又不同看法,在上杉謙信率領大隊人馬撤走的時候,自己率領一支三萬兵馬繼續鎮守鹿兒島要塞。
三日之後,齊軍各部則在另外一處僻靜之地登陸,不費吹灰之力治理便進入了倭國本土之內。
待劉仁軌和戚繼光穩定了登陸地之後,劉仁軌留下張橫鎮守營地,看守船隻,自己率領大軍,直接調轉方向,進攻鹿兒島之內的武田信玄。
鹿兒島前,倭國大軍如臨大敵,人人臉色大變。
眼前威風凜凜的齊軍,如同吃人的雄獅一般,站在那裏,呼吸之間,便釋放出了無窮無盡的殺氣。
“兒郎們,奉大王旨意,殺倭寇。”劉仁軌一身鎧甲,手提重劍衝鋒在前。
而甘寧手持一把大刀,咆哮著衝鋒在後,不肯落後。
六萬齊軍將士刀劍出鞘,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呐喊著掩殺上去,與倭軍展開了激戰。
鹿兒島雖然是倭國修築已久的防禦工事,但一直以來他們的目的都是抵擋齊軍從海上攻擊。
齊軍反其道而行之,直接進攻倭國腹地,所有的工事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就是一個擺設,起不到任何用處。
齊軍主將劉仁軌身先士卒,陣斬倭將,齊軍人人奮勇,各個爭先。甘寧一身青銅鎧甲,手持大刀所向披靡,迎麵相逢者,幾乎盡皆一刀劈死。
左右衝殺,酣戰半個時辰,死在甘寧刀下的倭寇已超百人,恰在這時,遇到一員倭將,當胸一刀砍去,直接砍下頭顱,懸在馬前。
兩軍從清晨激戰到傍晚,雖然倭寇大軍熟悉地形,但麵對齊軍的強弓硬弩,裝備精良,無論是士氣還是實力都完全形成了吊打之勢。
日落之前,倭寇大軍折損了兩萬多人,齊軍陣亡不過千人,武田信玄被嚇破了膽子,不敢再戀戰,率領部族,向著北邊快速撤去。
鹿兒島防線也徹底落入了齊軍手中。劉仁軌則將齊軍大營定在了鹿兒島之內,開挖壕溝,使得防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