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九百五十九章 合圍漢軍

蒲阪之內,哀嚎遍野,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屍體腐爛的臭味。

自從被韋孝寬包圍以來,已經過去了近半個月的時間。

這半個月以來,劉裕從最開始充滿希望,到如今徹底步入了絕望的深淵。如此情形,縱然是古代先賢,兵家大師恐怕也難以挽救。數萬漢軍,外無救援,內無糧草,起初還能夠靠著殺馬為生。

但隨著時間推移,縱然劉裕極力控製食物,可惜麵對數萬部眾,那些馬匹也不過是杯水車薪。餓瘋的士卒,為了活下去,隻能以樹皮、草根為食。草根吃完之後,為了生存,人們隻能放下心中做人的底線,開啟了吃人的勾當。

從最開始的吃傷兵,到後來的吃老弱,半月過去,漢軍的人數越吃越少,所有士卒的意識也越來越模糊,最後的底線放開之後,他們完全就是一具具行屍走肉。

帥帳之內,劉裕眼眶深陷,雙眼通紅,呼吸也不似之前那般短促有力。桌案之上,一碗泛著油花的肉湯,正在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味。

不知為何,今天他的心中格外的發慌,似乎有什麽不得了的事情發生。

“大王!”

帳外,王仲德搖搖晃晃的走了進來。瞟了一眼桌案上的肉湯,舔了舔嘴巴,坐到了劉裕的對麵。

“你怎麽來了?”

王仲德歎了口氣道:“今天又有兩百多弟兄頂不住壓力自盡了。”

劉裕聞言,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沮喪。

“待事後,將他們的屍骨火化,帶回去。”

王仲德似乎有些傷感,聲音頓時低沉了不少,看著劉裕問道:“大王,我們還能回去嗎?”

劉裕的眼神之中頓時釋放出恐怖的光亮,如同黑暗中的燈塔般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一定可以,本王保證,一定把你們安然無恙的帶回去。”

話音剛落,外麵忽然傳來了喧鬧聲。

還未等劉裕追問,劉遵考快步跑了進來說道:“大王,大事不好了!”

劉裕心中咯噔一下,難道真的是一語成讖?

“何事如此驚慌?”

劉遵考道:“齊軍各部在山澗對岸喊話,他們說劉勃勃和呂光打進長安,挾持了天子。”

劉裕聞言,身上最後一絲力氣仿佛都被抽空,眼睛瞪得溜圓,半天說不出話來。

“不……不可能。”

話一出口,就連劉裕自己都沒法勸說自己。

作為獵手,劉勃勃、呂光是什麽人,他自己最為清楚。往昔,有自己震懾,劉勃勃他們縱然心有二心,也不敢造次。

如今自己被困在蒲阪,沒有獵人的獵狗,誰能管控?

“大王,若真是如此,如之奈何?”

劉裕心煩氣躁,六神無主,半天說不出話來。

縱然他們返回長安又能如何?

出征之時,他們還有數萬大軍。可如今,他們僅僅剩下不到三萬人。

一時間,所有人的腦海之中,隻有大勢已去四個字。

就在這時,帳內一直沒有說話的何無忌忽然發話道:“末將有辦法掩護大王突圍出去!”

劉裕聞言,急切的問道:“十萬齊軍將咱們團團圍住,咱們又沒有戰船,如何離開?”

何無忌咬牙切齒說道:“臣在隴西,曾見不少百姓將羊皮縫製起來,然後往裏麵吹起,使他漂浮起來。我軍雖然沒有羊皮,但有不少人皮,隻要照葫蘆畫瓢,定可掩護大王順流而下逃出去。隻要大王能逃脫出去,振臂一呼,定能中興大漢。”

劉裕微皺眉頭,雖然眼下有一條生路擺在那裏,但劉裕卻有些猶豫。

“我若突圍,爾等又將如何?”

何無忌等人笑道:“我等深受大王厚恩無以為報,如今大廈將傾,我等縱然一死也難報大王。計策已定,望大王速速行之。齊軍擾亂軍心,必然有所行動,若是此時齊軍攻襲而來,我等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近旁的劉遵考也急忙進言道:“無忌所言甚是,大王切不可猶豫,請速速行之。”

劉裕再三反對,但架不住眾將的懇求,最終還是做出了決斷,快速準備人皮筏子突圍出去。

與此同時,齊軍各部也接到了曹安民的詔令。

帥帳之內,韋孝寬召集眾將議事,左側邊上乃是副手陳慶之。

鎮守蒲板西側的時日,漢軍的慘狀都在他們的眼中。

雖然史書上曾經有述,戰國時期,秦趙交手之際,趙國四十萬大軍與秦國六十萬大軍會戰長平,趙國大軍被秦國困死,外無任何糧草救援的情況下,趙國餓死無數,人人相食。

如今蒲板東側,已經變成了人間地獄,粗略估計,被吃掉的人不計其數。

“諸位,陛下的詔令已至,讓我等督軍決戰漢軍,一鼓作氣吞滅劉裕。”

陳慶之聞言笑道:“如今關中大亂,陛下此舉看樣子是準備**平雍州以北的全部敵人,恐怕年末之時,我等就能直入關中,向陛下邀功。”

漢軍的戰鬥力雖然已經全部瓦解,但好歹還有數萬之軍。韋孝寬一向極其沉穩,縱然是勝券在握,但也不驕不躁穩定有序。

“劉裕雖然敗亡在即,但常言道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劉裕強行反撲,我等也必然會有些受損。與其如此,不如直接給漢軍留出一條出路,讓他們心存活下去的僥幸。如此,敵軍必然毫無戰心,潰散而逃。在他們逃跑之時,我軍則躲藏在兩側埋伏,進行伏擊,縱然劉裕有滔天的本事,也難以扭轉乾坤。”

眾將聞言皆是心悅臣服,陳慶之進而說道:“韋將軍,敵軍遠遁,我軍還需追殺,這等好事,不如就由我去吧!”

韋孝寬聞言笑道:“陳將軍乃是陛下愛將,當初進攻南陽威震天下,如今追殺劉裕,將軍去自然最為合適。”

韋孝寬雖為主帥,但論級別還是低於陳慶之。

二人皆是當世名將,互相之間也有較真的間隙,但韋孝寬常控大局,正因如此,曹安民才以韋孝寬掌控全局,以陳慶之為鋒利的長矛。二人合作,方能發揮出最大的戰力。

“諸位,漢軍敗亡就在此時,望諸君共同用命,一鼓作氣全殲漢軍。”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