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逆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大唐當以德服人

秦王從太廟中走了出來。

外麵等候的官員們竟然沒看到那個禮部官員,不禁大怒。

這廝竟敢懈怠嗎?

隨後官員麵色慘白的走出來。

接下來是祭祀社稷,之後該去宮中登基即位。

“去城樓上。”

皇帝率先走向城樓。

雖然早就知曉了今日會在城樓上登基,可官員們依舊黑著臉……

曆代帝王都在在恢宏大氣的宮殿中登基,接受群臣參拜。

氣氛很是濃重。

城樓上……

外麵全是人啊!

秦王一步步緩緩走上台階。

他走的很是從容,目光轉動,看著兩側肅立的軍士,微微頷首。

那些軍士沒想到竟然能得到秦王的讚賞,不禁站的越發筆直了,麵色發紅。

秦王身後便是群臣。

當秦王走上城頭時,陽光正好籠罩了皇城。

從朱雀大街看去,整座皇城金碧輝煌。

秦王走上前去,看著那些百姓,揮手。

嶽二看到久違的秦王,不禁歡喜不已,舉手喊道:“殿下千歲!”

“殿下千歲!”

朱雀大街上的百姓紛紛高呼。

秦王微笑點頭,回身看著群臣。

“帝王登基,當告知天地,告知萬民。躲在宮殿中玩神秘,玩受命於天的把戲,這是什麽?沐猴而冠!”

您這是把前麵的帝王都洗刷了一遍啊!

群臣已經麻木了。

秦王仰頭看著城樓,“這地兒,不錯!”

他走進了城樓中,回身,麵對朱雀大街。

禦座在身後,他沒坐。

就這麽站在門樓內,案幾之後。

禮部的官員麻木的念誦著程序。

“奏樂!”

樂聲起。

群臣肅立。

樂聲結束,有官員把玉璽放在案幾上。

“百官就位!”

百官在禮儀官員的帶領下走上前。

“鞠躬!”

百官鞠躬。

“拜!”

百官拜。

四拜之後,便是宣讀表冊。

這個流程很是繁瑣。

城下百姓能看到城頭的百官,不禁踮腳,想看到城樓中的秦王。

這時百官再度拜下。

“萬歲!”

這是登基之禮成了之意。

“陛下萬歲!”

周圍的人,包括樂師們都在高呼。

“陛下萬歲!”

朱雀大街上的百姓也跟著高呼。

聲浪中,一個人緩緩走到了城頭前方。

“是殿下……不,是陛下!”

秦王雙手按著城頭,看著那些百姓。

“這是朕的子民。”

秦王提起雄渾的內息,說道:“帝王登基,多是躊躇滿誌,想著能讓百業興旺,讓百姓能填飽肚子,讓王朝能抵禦外辱……”

已經被帶進皇城中的年胥抬頭,訝然道:“他這是要把自己的治國方略告知萬民?”

年子悅低聲道:“不能嗎?”

年胥搖頭,“那是廟堂之議,豈可告知百姓?”

這是帝王將相,士大夫們的世界,百姓,那隻是工具。

“希望不是!”年胥說道。

“離經叛道啊!”

身後有使者幸災樂禍的道。

這話引來了一陣竊笑。

年子悅抬頭看著秦王,隻見那背影筆直,有一種俯瞰世間的氣勢。

你這是要和他們對著幹嗎?

“一國之基為何?”

秦王的聲音在內息的作用下傳出去很遠。

“有人說一國之基在於士大夫。”

這話說的是南周。

帝王與士大夫共天下。

“結果,滅了。”

年胥的老臉一紅。

“有人說是帝王。曆史如輪回,無數帝王走馬燈般的,你方唱罷他登場。可江山呢?依舊在不斷興衰……此起彼伏。”

“那麽,這個天下的根基是什麽?”

秦王仿佛是在捫心自問,“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先知曉何為天下!”

“天下,乃是帝王的天下,這是多年來的認知。天下是世家大族的天下,是豪強們的天下,這是肉食者們的認知。”

劉擎麵色微白,“陛下說這些……”

人群中,楊新相和淳於典並肩而立。

“他這是想做什麽?”楊新相麵色鐵青。

“是誰,麵朝黃土背朝天耕種?”

“是誰,辛苦奔波轉運貨物?”

“是誰,在火光四濺中揮舞鐵錘,打造器物?”

“是誰,拿著刀槍在保家衛國?”

“是誰,在傳授萬民學識,開啟民智?”

秦王指著城下萬民,“在朕的眼中,這個天下,是由無數人組成的天下。士農工商,缺一不可!”

“既然天下是由萬民組成,那帝王施政為誰?”

淳於典隻覺得心中有一種喜悅在往外衝,“他這是……”

“為了萬民!”

秦王舉起手,“朕今日在此告知天地,告知天下萬民,朕登基執政,當為萬民!”

那些百姓幾乎是呆住了。

帝王執政為何,和他們有啥關係?

他們隻有聽從,隻有被動接受的命。

王朝延續,誰獲得了好處?

百姓隻求溫飽,而肉食者卻吃的腦滿腸肥。

可今日新帝卻當著萬民鄭重宣告,朕,為民執政。

朕要把那些好處,分給萬民。

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怕是聽岔了。

“陛下萬歲!”

一個有些蒼老的聲音傳來。

嶽二!

他舉起雙手,狂熱的喊道“陛下萬歲!”

隨即,朱雀大街上爆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呼喊。

“陛下萬歲!”

淳於典倒吸一口涼氣,“他這是在向我等宣戰!”

“沒錯,他在昭告天地,在告知咱們,咱們的好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這個瘋子!”淳於典喃喃的道。

城樓的一側,寧雅韻甩甩麈尾,看著那些麵色難看的官員說道:“這些人的好日子,也結束了。”

帝王執政的理念會形成慣性,比如說另一個世界中的儒皮法骨,到後續的以儒治國,一旦形成慣性,再想改過來就難了。

新帝當眾宣告為民執政,這個理念便會貫穿於他的政令之中。

隨之而來的便是這個大唐發生劇變。

那些大族、豪強伸向百姓的黑手會被一一斬斷。

那些貪官汙吏的好日子也將一去不複返。

這個大唐的利益將會向萬民傾斜。

秦王舉起手,微笑著回應萬民的歡呼。

他不隻是要切斷那些黑手。

他還準備讓那些人把吃進去的都吐出來。

“陛下萬歲!”

皇城中的將士開始歡呼。

接著一隊隊的走出來,朝皇帝行禮。

這是效忠之意。

“陛下萬歲!”

看著自己的百戰虎賁,秦王說道:“莫要以為朕登基之後,便會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大唐的敵人依舊還在。那些跳梁小醜依舊還在。隻要這個世間還有大唐的對手一日,朕就不會停止攻伐!”

那些使者不禁脊背發寒。

有人甚至控製不住,尋了邊上的官員試探。

“陛下這是何意?可是要攻伐我等嗎?”

老夫也不知道啊……官員們的心也是崩潰的。

他們從未見過這等殺氣騰騰的帝王,更沒見過這等不按常理出手的帝王。

但安撫是必須的。

“陛下不是說了嗎?大唐的對手,是對手。”

官員愕然發現,十餘使者中,竟然半數麵色難看。

草泥馬!

合著經常來大唐混吃混喝,表現的對大唐忠心耿耿的你等,竟然居心叵測?

這時候,新帝的那句話浮上心頭。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

“陛下萬歲!”

周寧帶著兩個孩子在宮中等候。

新帝登基後,接著便是冊封。

身後,幾個女人都在。

歡呼聲傳進了後宮中,李老二嘟囔道:“我都餓了。”

“別說話!”阿梁說道。

“為何?”李老二抬頭,桀驁的道:“阿兄,可是有人不許咱們說話?”

“並無。”

“那管他作甚?”李老二最喜無拘無束。

“來了!”一個內侍飛也似的跑進殿內,“娘娘,來了。”

接著一個內侍進來,“大郎君,請隨奴婢來。”

阿梁放開李老二的手,“乖一些。”

“阿兄你去哪?”李老二有些不舍。

“我去別處,晚些還回來。”阿梁安慰著小老弟,接著向周寧行禮,“阿娘,我先過去了。”

“去吧!”周寧摸摸他的頭頂,“我兒也長大了。”

阿梁拜別母親,跟著內侍去了東宮。

隨即便是冊封之禮。

周寧為皇後。

母儀天下!

阿梁為太子,入主東宮。

不過因為還小,故而還跟著耶娘一起住。

“二郎君為德王。”

宣讀旨意的官員幹咳一聲,“陛下先前頒布了年號,永德。陛下解釋,德,道德也!大唐當以德服人。”

周寧的眼皮子跳了一下。

“陛下說,冊封二郎君為德王,便是希望二郎君能記住這話……以後啊!要以德服人。”

李崇看看自己的拳頭,委屈的道:“是。”

薑鶴兒為靜妃,封號一出,皇後歎息,心想這必然是皇帝的主意。

薑鶴兒鬧騰,故而封號為靜。

赫連燕為麗妃,這個倒是名副其實。

吳珞為瑾妃。

這個封號也找不到毛病。

四個女人。

有些孤零零的。

東宮。

冊封太子的儀式更為隆重一些。

一些臣子欣慰的看著溫和的阿梁,仿佛看到了多年後一位仁慈的帝王。

“陛下來了。”

臣子們:“……”

這是帝王該來的時候嗎?

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新帝來了。

他徑直縮短了冊封之禮,說道:“太子乃國儲,相比於民間父子,朕更希望你能先有個目標。隨後朝著這個目標一直前行。”

“道德當有,但當帝王把道德奉為圭臬時,便是這個國家災難的開端。”

皇帝招手,太子走過來。他摸著太子的頭頂說道:“帝王的責任是什麽?是為子民謀生存。可這個大唐的好處就那麽多,給萬民多了,便得罪了另一些人。

為此,他們會衝著帝王撒潑,會衝著帝王捅刀子。

大唐之外還有許多勢力,這個世界就那麽多東西,大唐多拿了些,他們便少了。是大唐退讓還是他們退讓……道德在這個時候,便是個累贅。”

這個離經叛道的皇帝啊!

臣子們低下頭。

“要學會以德服人!”

皇帝牽著太子的手,認真的道。

“是!”太子認真點頭。

父子二人都在看著案幾上的一個東西。

是皇帝強行加進來的玩意兒。

一柄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