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一節 北美殖民地的形成

關於美洲曆史的開端,有兩個問題至今仍聚訟紛紜:一是,最先發現美洲大陸的是何人、何時?二是,美洲原有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在本土發展起來的,還是從其他大陸遷徙進入美洲大陸並繁衍起來的?深入探討這些問題,是曆史學、考古學、人種學、古人類學的任務。為簡便起見,本章對上述兩個問題姑且采納目前大多數人共同接受的論點,即認為美洲大陸最初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在距今大約2.5萬年至1萬年從東北亞經白令海峽進入美洲大陸的。熱那亞的水手哥倫布(C. Colombo)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率船隊於1492年10月到達美洲大陸,從此開始了歐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活動。到16世紀中葉,西班牙在美洲的移民區已達200餘處,它占領了整個中美洲和除巴西以外的南美洲,而巴西則由葡萄牙人占領。16世紀時,歐洲掠奪者曾到過北美洲南部今佛羅裏達、新墨西哥一帶,並建立了教堂、學校,但後來在印第安人的反抗暴亂中被掃**無遺,對後來北美文化教育的發展沒有留下明顯的影響。歐洲人在北美建立的永久性移民區始於英國人於1607年在弗吉尼亞建立的詹姆士城。1609年,荷蘭人在哈德遜河建立殖民地。1613年,荷蘭人在曼哈頓建移民區,名為新阿姆斯特丹,後被英國人強占,易名紐約。1620年,一批英國清教徒從荷蘭乘五月花號船抵達北美樸次茅斯建立殖民地。1630年,又一批英國清教徒到達北美,建立馬薩諸塞殖民地。對後來美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給予重大影響的就是這批移民。到美國進行獨立戰爭時,歐洲人已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 13個殖民地。美洲的發現和歐洲人在新大陸的殖民對世界曆史進程起了重大推進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1]

從英國來到馬薩諸塞的清教徒移民中,有為數眾多的一批人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畢業生,他們是為逃避國教會的迫害,追求宗教信仰自由來到北美的。據說,就大學生在人口中的比例而言,當時的新英格蘭(馬薩諸塞等北美東北部的幾個殖民地)在全世界是最高的。這批移民對文化教育比較重視。1630年來到馬薩諸塞的移民,行裝甫卸,茅廬初建,在斬荊棘、辟草萊的同時,便著手在茫茫荒原上創辦學校。當歐洲人到達美洲時,整個新大陸還處於原始氏族公社發展階段,除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和南美洲的瑪雅人外,印第安人沒有文字。北美洲則完全處於文明時代的前夜。歐洲移民第一次將文明帶到了北美。1635年,移民們在波士頓建立北美第一所中等學校——拉丁文法學校。1636年,清教徒在坎布裏奇創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所高等學校——哈佛學院(哈佛大學的前身)。1642年,馬薩諸塞議會製定了父母必須使孩子受教育的法律。1647年,該議會又通過法律,規定在人口達到一定數量的居民點必須建立學校,違者罰款。這項立法為其他許多殖民地所仿效,罰金由5英鎊增加到10英鎊、20英鎊。此後,各殖民地也紛紛建立學校。

隨著學校的發展,極其自然地會出現有關教育觀的問題。波士頓的拉丁文法學校和哈佛學院的辦學方針基本上是繼承了英國的傳統教育觀,其辦學宗旨、課程設置大都沿用舊製,但也根據清教徒的宗教信條和新大陸的具體情況做了局部改革。例如,按照清教徒提倡嚴肅、簡樸生活,視音樂、舞蹈為邪惡之源的信條,在拉丁文法學校的基本課程“七藝”中取消了音樂課。又如,哈佛學院打破學院不能授予學位,隻有大學才能授予學位的英國傳統,第一次在新大陸擅自授予學位。但是,整個說來,舊的傳統仍然在學校中居於統治地位。這種舊傳統的兩個顯著特點是濃厚的宗教性和根深蒂固的古典主義、脫離實際。

這時,在歐洲,隨著經濟、政治、社會、宗教、自然科學和技術的新發展,一股革新教育的思潮開始首先在英國,緊接著在整個舊大陸激**。這股新思潮代表了在人類曆史告別中世紀、走向近代的轉變時期,先進人士對未來社會教育的憧憬、展望、設計和預測。實際上,近代教育大體上是在17~18世紀奠定理論基礎,在19世紀付諸實踐的。

17世紀歐洲的教育革新思潮也被歐洲移民帶到了北美,成為北美最早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