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三節 論年青一代的教育

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列寧深深體會到共產主義事業的艱巨性與長期性。共產主義事業既要徹底根除舊有的資本主義製度的影響,又要在改造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與舊社會完全不同的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建設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的努力,因而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便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出於對這一問題的高度一貫的重視,列寧對年青一代的教育給予了具體指導。在《青年團的任務》《論無產階級文化》《論綜合技術教育》《偉大的創舉》等一係列著作中,他號召青年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成長為繼承共產主義建設事業的共產主義者。

列寧首先要求青年人認清社會形勢以及自己的職責。十月革命後,蘇聯麵臨著嚴峻的社會形勢,迅速恢複與發展備遭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成為事關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同時也關係到共產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這一問題必須引起廣大青年的重視,青年必須自覺地學習文化,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接受係統的共產主義教育。“每個青年必須懂得,隻有受了現代教育,他才能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如果不受這種教育,共產主義仍然不過是一種願望而已。”[14]

在教育內容上,列寧主張年青一代首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說。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借助於人類文化積累的全部成果,研究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得出的科學結論。年青一代隻有充分掌握馬克思主義學說,才有可能真正掌握並徹底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堅定自己為共產主義事業終生奮鬥的信心和決心。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列寧強調,馬克思主義及共產主義知識的學習必須貫徹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而不可流於若幹共產主義的口號及共產主義若幹空洞概念的學習上。在這個問題上,列寧再三強調:“如果說,學習共產主義隻限於領會共產主義著作、書本和小冊子裏的東西,那我們就很容易造就出一些共產主義的書呆子或吹牛家,而這往往會使我們受到損害,因為這種人雖然把共產主義書本和小冊子上的東西讀得爛熟,卻不善於把這些知識融會貫通,也不會按共產主義的真正要求去行動。”[15]

繼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之外,列寧還主張加強共產主義道德教育,主張使培養、教育和訓練現代青年的全部事業都成為培養青年的共產主義道德的事業。針對資產階級把自己的道德吹噓為天賦的、全人類的、超階級的道德,列寧著重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我們的道德完全服從無產階級鬥爭的利益,我們的道德是從無產階級鬥爭的利益中引申出來的”[16];“為鞏固和完成共產主義事業而鬥爭,這就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這也就是共產主義教育、訓練和學習的基礎”[17]。在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目標上,列寧主張從共產主義事業的宏偉目標出發,並結合當時的國內情況,著重年青一代的集體主義精神、自覺紀律和共產主義勞動態度的培養;培養教育青年克服利己主義的私有心理,發揚一心為公的精神,消除舊習慣的影響,養成主人翁的勞動態度及團結一致的紀律。在實施原則上,列寧強調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即要求年青 一代要把自己學習、教育、訓練的每一步驟同無產階級及勞動人民不斷進行的反對剝削者的舊社會的鬥爭聯係起來,同參加生產勞動及社會公益活動聯係起來,要求青年人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通過學習與磨煉,全麵提高自身的共產主義道德水準。

除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之外,列寧還號召年青一代係統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用人類所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充實自己的頭腦。年青一代為具備現代有學識的人所必須掌握的一切知識,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借助於長期學習,使知識成為年青一代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為實現年青一代掌握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所積累的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這一目標,列寧向廣大年青一代提出倡議,把從前用在政治鬥爭上的全部熱情用在掌握科學技術上,必須使那些在學習上表現出懈怠或不用功的學生受到在同資產階級鬥爭時期的逃兵或工賊所受到的類似待遇。

在學習方式上,年青一代的學習也應表現出自身的特點,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在論述對舊學校、舊教學內容所持的正確態度的基礎上,詳細說明了年青一代的學習方式以及相應的教育教學方式。這些論述既結合了當時蘇聯教育的實際,又充滿了辯證色彩,極具說服力和號召力。列寧指出:“有人說,舊學校是死讀書的學校,實行強迫紀律的學校,死記硬背的學校。這說得對,但是,要善於把舊學校中的壞東西同對我們有益的東西區別開來,要善於從舊學校中挑選出共產主義所必需的東西。”[18]他又說:“舊學校是死讀書的學校,它迫使人們學一大堆無用的、累贅的、死的知識,這種知識塞滿了年青一代的頭腦,把他們變成一個模子倒出來的官吏。但是,如果你們試圖從這裏得出結論說,不掌握人類積累起來的知識就能成為共產主義者,那你們就犯了極大的錯誤”;“我們不需要死記硬背,但是我們需要用對基本事實的了解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因為不把學到的全部知識融會貫通,共產主義就會變成空中樓閣,就會成為一塊空招牌,共產主義者也隻會是一些吹牛家。你們不僅應該掌握知識,而且應該用批判的態度來掌握這些知識,不是用一堆無用的垃圾來充塞自己的頭腦,而是用對一切事實的了解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沒有這種了解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現代有學識的人”。[19]列寧諄諄教導廣大年青一代,要以曆史的與現實的態度相結合的方式對待學習問題;要善於並有能力把具體的學習任務與共產主義建設事業的遠大目標結合起來;要從具體的社會實踐出發,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要接近生活,接近工農,參加勞動和社會服務,把學到的書本知識應用到實際建設任務中去。

為了使年青一代真正掌握文化知識,特別是現代科學和現代技術,列寧要求堅決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則,並立即盡可能地實施綜合技術教育。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這一原理曾做過全麵的科學論述。馬克思在《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幹問題給代表的指示》中還明確地提出了對男女兒童和少年實施綜合技術教育的要求。列寧結合俄國實際和蘇聯麵臨的教育問題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些思想。

早在1897年,列寧在對俄國民粹主義分子尤沙可夫的空洞計劃提出批評時,就十分完整地表述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理。他指出:“沒有年青一代的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未來社會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無論是脫離生產勞動的教學和教育,或是沒有同時進行教學和教育的生產勞動,都不能達到現代技術水平和科學知識現狀所要求的高度。”[20]這裏,列寧把“脫離生產勞動的教學和教育”與“沒有同時進行教學和教育的生產勞動”同時提出,並作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麵進行分析。就學習對象而言,前者是指學齡期的兒童和少年在學習期間的教學、教育與生產勞動之間的結合,後者則是指已走向勞動崗位的青年工人的生產性勞動與教學、教育的結合。至於兩種形式的結合的區別是很清楚的,前一種結合當是以學為主、以學為基礎的結合,後一種結合則是以勞為主、以勞為基礎的結合。應該說,嚴格區分這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並對蘇聯年青一代的教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列寧對年青一代提出的教育要求、對新一代學校教育任務的論述無不體現了這一思想。

依據馬克思在《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幹問題給代表的指示》中所提出的男女兒童和少年應接受綜合技術教育的論述,列寧在1920年就綜合技術教育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及發揮的作用等問題專門撰寫了《論綜合技術教育》。在《論綜合技術教育》中,列寧要求必須根據馬克思的思想來理解綜合技術教育的原則性意義,不可從抽象的觀念出發來認識這一問題,而應結合蘇聯國內的實際情況來推行綜合技術教育。列寧認為,綜合技術教育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主要途徑和重要形式。他主張把普通教育、綜合技術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告誡人們要避免過早地專業化。列寧主張,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個問題上必須著重發揮綜合技術教育的作用。因為這關係到人的全麵發展問題,關係到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事業的得失成敗大事,一切否認或輕視綜合技術教育的認識和行動都是愚蠢的;另一方麵,綜合技術教育的實施又必須正視社會現實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

在綜合技術教育的內容上,列寧結合20世紀初現代生產進入以電力為基礎時代的新形勢,提出綜合技術的見識和綜合技術教育的基本知識應包括:關於電力的基本概念,關於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中運用電力的基本概念,關於蘇俄電氣化計劃的基本概念,關於農藝學的基本原理。關於綜合技術教育的具體實施措施,列寧也根據當時的條件提出,組織學生到電站、工廠和國營農場參觀考察;邀請工程師、農藝師及大學數理係的畢業生做關於綜合技術教育的報告;設立關於綜合技術教育的小型博物館、展覽車、展覽船;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綜合技術教育的實習作業。當然,囿於當時的客觀條件,列寧的許多關於綜合技術教育的見解難以較好地實現;不過,列寧關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及綜合技術教育的許多見解是寶貴的,是馬克思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基本原理與蘇聯實踐相結合的珍貴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