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六章 亞裏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生平與著述

亞裏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博學的思想家。馬克思稱他為“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1],恩格斯說他是古希臘“最博學的人”,具有“百科全書式的科學興趣”[2]。亞裏士多德的傳記材料,主要來自3世紀的思想文化史專家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記載。當代學者對亞裏士多德的生平資料進行了多方搜尋,但終因年代久遠,許多具體細節已難以確定。根據普遍接受的觀點,亞裏士多德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童年、少年時期:出生~16歲

公元前384年,亞裏士多德出生在馬其頓邊區,愛琴海北部卡爾西乃西半島東岸的斯達吉拉城(現名斯塔夫羅斯)。他的父親尼各馬科斯是安德羅斯的移民,出生於愛奧尼亞一個以醫生為祖業的家庭;母親菲斯蒂絲是伏卑亞島人。

作為一個以醫生為祖業的家族子弟,亞裏士多德幼年學習了醫學的基礎知識,如醫學、解剖學等,接受了醫學的基本訓練。豐富的基礎知識,嚴格的實踐訓練,使亞裏士多德自幼形成了注重事實的特點,樹立起了尊重經驗的作風。醫學和解剖學激起了他強烈的好奇之心,習慣於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把自然看作完整的有機體。這對於他以後形成哲學和教育思想,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二、學園時期:17~37歲

在17歲時,亞裏士多德來到了古希臘文化教育的中心——雅典,並進入了柏拉圖創辦的學園(阿卡德米,Academy)學習。這時,學園正處於人才薈萃、思想活躍的高峰時期。亞裏士多德的到來,在學園中引起了轟動。他廣泛鑽研政治學、戲劇、詩歌、物理學、心理學、曆史、邏輯、天文學、倫理學、自然史、數學、修辭學、生物學,等等。人們驚歎於他多方麵的才華:一個人竟能向如此眾多的科學知識敞開心智的大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柏拉圖曾幽默地說,他的學園由兩部分組成——其他學生們構成學園的身體,亞裏士多德則是它的頭腦。正因為這樣,他才得到了阿卡德米的nous的美稱。nous這個詞的含義是心靈、精神、理智、理性等。這個稱譽是亞裏士多德當之無愧的。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去世。據說,亞裏士多德期望被選為柏拉圖的繼承人來主持學園,但這個願望落空了。由於雅典與馬其頓的戰爭,雅典掀起了反馬其頓的怒潮。在這種局勢下,作為一個外邦人、馬其頓宮廷醫生的兒子,亞裏士多德的境遇可想而知。就是在阿卡德米的內部,他對數學的態度也引起非議。柏拉圖臨終前指定他的侄兒斯彪西波為園長,而斯彪西波則主張哲學和數學相等同。於是,亞裏士多德決定結束20年的學園生活,回到小亞細亞。

三、遊曆時期:38~50歲

從公元前347年亞裏士多德離開雅典到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這12年是他的壯年漫遊時期。他受赫爾彌亞的邀請來到了小亞細亞,並和赫爾彌亞的養女丕茜亞結婚。但由於波斯人的入侵,赫爾彌亞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亞裏士多德被迫離開。幸運的是,他受到了馬其頓國王菲利浦之邀,擔任其子亞曆山大(Alexander)的私人教師。亞裏士多德在阿卡德米所受的教育,就是以把君主變為“哲學王”為最高目的。亞裏士多德成功地執行了這一方針。他把柏拉圖尊重理性和哲人治國的思想,撒播在亞曆山大年輕的心靈裏。亞曆山大即位以後,在武力得天下的同時,積極振興文化,以行“哲學王”之治,這與亞裏士多德的教導是有密切關係的。黑格爾認為,亞曆山大事業上的成功和與先生持久的友誼,是對亞裏士多德教育精神的最好鑒定。他說:“亞裏士多德在亞曆山大身上,比柏拉圖在狄奧尼修斯身上,找到了一個不同的、更有價值的學生。”[3]“在亞曆山大的教育裏麵,能夠歸於亞裏士多德的哲學教化的是:亞曆山大的精神稟賦的特有的偉大,那自然的本性,得到了內在的解放,被提高到完美的、自尊的獨立,而這是我們在他的目的和事業中所看到的。”[4]

四、著書立說時期:51~62歲

公元前336年,亞裏士多德的學生、年僅21歲的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攻陷雅典,亞裏士多德重返雅典。這一時期是亞裏士多德事業的高峰時期。漫遊加深了他的閱曆,增長了他的見識,他積累了一批數量巨大的資料,思想見解也逐漸成熟,走上了獨立探索的道路,並形成了自己的學派。他創辦了呂克昂學校,上午,他帶領高年級的生徒,一邊漫步,一邊探討那些專門性的問題;下午在運動場的回廊上,向眾多低年級學員,包括一部分旁聽者講授基礎科目。此外,他還編寫了大量的講義或教學提綱,如今隻有這一部分作品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亞裏士多德一生的著作共有146部,保留至今的主要是一些講義、講稿和材料。1831—1870年,德國柏林出版了依曼努爾·貝克所編的《亞裏士多德全集》標準本,共收集著作46部,分為七類。第一類,是以《工具論》為總標題的邏輯學著作。第二類,是以《物理學》為核心的有關自然的著作。第三類,是以《論靈魂》和以《小物理學》為總標題的有關心理現象的論文。第四類,是關於生物學的著作,這是在亞裏士多德全集中篇幅最多的,約占全部篇幅的1/5。第五類,是哲學和哲學史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形而上學》。第六類,是政治、經濟、倫理著作。第七類,是文藝理論。

亞裏士多德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亞裏士多德不僅貢獻了《政治學》《倫理學》《論靈魂》等一係列有關教育的著作,而且樹立了一種堪稱典範的亞裏士多德人格——在對純粹知識的追求中實現自我。他以自己無與倫比的成就證明了自己就是他所稱頌的那種自我實現的人、幸福的人或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