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汪曾祺散文隨筆選集》自序

本集所收不是我的散文的全部,也很難說是精選。在編這本集子的同時,我還給另一家出版社編了一本隨筆選。為了怕雷同得太多,大體上劃分了一下:篇幅短小的歸入隨筆集,篇幅稍長的歸入散文集。本來散文、隨筆是很難劃界的。就這樣,也還有兩集互見的。我原來很躊躇。出版社的編輯同誌說:無妨,兩本書的讀者不是一樣的。如果有讀者同時買了兩個集子,那就隻好請你們原諒了。我沒有存心使你們上當。

這本書的編法是進行了分類,將文章性質相近的歸為一輯,共六輯。

第一輯是懷師友的。第二輯是遊記。第三輯是對人生的一點省悟。

第四輯是談吃食的。沒有想到我竟然寫了這麽多篇談吃的文章!我在《中國烹飪》雜誌上還發過一些食單之類的小文章,因為找不到了,沒有收入。如果收進來,數量會更多。近年來文藝界有一種謠傳,說汪曾祺是美食家。我不是像張大千那樣的真正精於吃道的大家,我隻是愛做做菜,愛琢磨如何能粗菜細做,愛談吃。你們看:我所談的都是家常小菜。談吃,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對文化的態度。那麽,談談何妨?

第五輯《城南客話》是應《中國文化》之約所開欄目的總題目。《中國文化》是一學術性很強的,嚴肅的大型文化刊物,找一個作家來開一個專欄,無非是調劑調劑,使刊物活潑一些。由於刊物的性質所決定,不得不談一點有關文化,有關知識的問題。但隻不過是一些讀書筆記,卑之無甚高論,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有人說這樣的文章是學者散文,則吾豈敢。不過我倒是希望作家多寫一點這一類的文章。王蒙同誌前幾年提出作家學者化的問題。唐弢同誌曾慨歎中國近年很少學者小品,以為是一缺陷。我寫這樣的讀書筆記也可以說是對王蒙同誌、唐弢同誌的意見的一點響應。我還有兩篇稿子存在《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半年出一期,發表將在明年,等不及了,就將已發表的幾篇先收進來再說。

第六輯《逝水》是應長春《作家》雜誌之約所寫的帶自傳、回憶性質的係統散文。我本來是不太同意連續發表這樣的散文的,因為我的生活曆程很平淡,沒有什麽值得回憶的往事。《作家》固請,言辭懇摯,姑且應之。有言在先,寫到初中生活,暫時打住。高中以後,寫不寫,什麽時候寫,再說。我真不知道讀者要不要看這樣的文章。也許這對了解一個作家童年所受的情緒的培育會有一點幫助,那就請隨便翻翻吧。

一九九二年十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