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關於小說的主題問題

我在山東菏澤有一次講話,講完話之後有一個年輕的作家給我寫過一個條子,說:“汪曾祺同誌,請您談談無主題小說。”他的意思很清楚,他以為我的小說是無主題的。我的小說不是無主題,我沒有寫過無主題小說。

我寫過一組小說,其中一篇叫《珠子燈》,寫的是姑娘出嫁第一年的元宵節,娘家得給她送一盞燈的習俗。這家少奶奶,娘家給她送的燈裏有一盞是綠玻璃珠子穿起來的燈。這燈應該每年點一回,可她這盞燈就隻點過一次,因為她丈夫很快就死了。我寫她的玻璃珠子穿的燈有的地方脫線了,珠子就掉下來了,掉在地板上,她的女傭人去掃地,有時就可以掃出一些珠子,她也習慣了珠子散線時掉下來的聲音。後來她死了,她的房子關起來,屋子裏什麽東西都沒動,可在房門外有時候能聽到珠子脫線嘀嘀嗒嗒地掉到地板上的聲音。這寫的就是封建貞操觀念的零落。我的作品還是有主題的。

我覺得,沒有主題,作品無法貫串,我曾打過一個比喻,主腦就好像是風箏的腦線,作品就是風箏。沒有腦線,風箏放不上去,腦線剪斷,風箏就不知飛到哪去了。腦線既是幫助作品飛起來的重要因素,同時又給作品一定的製約。好像我們倒杯酒,你隻能倒在酒杯裏,不能往玻璃板上倒,倒在玻璃板上怎麽喝?無主題就有點像把酒倒在玻璃板上。當然,有些主題確實不大容易說得清楚。人家問高曉聲他小說的主題是什麽?他說:“我要能把主題告訴你,何必寫小說,我就把主題寫給你就行了。”

綜觀一些作家的作品,大致總有一個貫串性的主題。比如契訶夫,寫了那麽多短篇小說,他也有一個貫串性的主題,這個貫串性的主題就是“反庸俗”。高爾基說,契訶夫好像站在路邊微笑著對走過的人說:“你們可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了。”這就是他總結的契訶夫整個小說的貫串性主題。魯迅作品貫串性的主題很清楚,即“揭示社會的病痛,引起療救的注意。”我的老師沈從文先生,他作品的貫串性主題是“民族品德的發現和重造”。

另外,跟思想主題有關係的就是作家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或者作品的社會功能。沒有社會功能,他的小說能激發人什麽?我是意識到作家的社會責任感的。有人說:我就是寫我自己的,不管自己的作品在社會上起什麽作用。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作品產生的作用往往是不一樣的,有的比較直接,有的比較間接,有的比較明顯,有的比較隱晦。有的作品確實能讓人當場看了比較激動,有所行動。比如解放區農村上演《白毛女》,人們看了非常氣憤,當時報名參軍,上前線打敵人,給白毛女報仇。這個作用當然就很直接。但有很多小說從接受心理學來說,起的作用不是那麽太直接,就好像中國的古話“潛移默化”。一個作品給人的思想情緒總會有影響,要不就是積極的,要不就是消極的。一個作品如果使人覺得活著還是比較有意義的,人還是很美、很富於詩意的,能夠使人產生一種健康向上的力量,它的影響就是積極的。盡管這是不大容易看得清楚的,這也是一種社會效果。我覺得,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就好像杜甫寫的《春夜喜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像一場小小的春雨似的,我說我的作品對人的靈魂起一點滋潤的作用。

我很同意法國存在主義者加繆的說法,他說任何小說都是“形象化了的哲學”。比較好的作品裏麵總有一定哲學意味,不過層次深淺不一樣。但總會關連作者自己獨到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作者有什麽獨特的風格,我說首先是他有獨特的思想。但是,有的作品主題不那麽明顯,而有的主題可以比較明顯,比較單純。現代小說的主題一般都不那麽單純。應允許主題的複雜性、豐富性、多層次性,或者說主題可以有它的模糊性、相對的不確定性,甚至還有相對的未完成性。一個作品寫完後,主題並沒有完全完成。我們所解釋的主題,往往是解釋者自己的認識,未必是作家自己的反映。有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而這一千讀者所解釋的哈姆萊特都有它的道理,你要莎士比亞本人解釋,他大概也不太說得清楚。所以說主題有它一定的模糊性。林斤瀾有一次講話,說人家說他的小說看不明白,他說,我自己還不明白,怎麽能叫你明白?確實有這種情況,一個作者寫完了以後,自己也不大明白。為什麽說不確定性呢?你這樣寫也可以,那樣寫也行。主題的解釋不能有個標準答案,願怎麽理解就怎麽理解。但是有一點,必須有你自己獨到的理解,有一點你自己感到比較新鮮的理解。《紅樓夢》的主題是什麽?現在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四大家族的興衰史,有的說是釵黛戀愛的悲劇,你叫曹雪芹自己來回答《紅樓夢》的主題是什麽,他也可能不及格。

下麵講語言問題。

我覺得小說以及其他文學作品,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我這幾年講語言比較多,人家說你對語言的重要性強調過多,走到極致了,也許是這樣。我認為小說本來就是語言的藝術,就像繪畫,是線條和色彩的藝術。音樂,是旋律和節奏的藝術。有人說這篇小說不錯,就是語言差點,我認為這話是不能成立的。就好像說這幅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這個曲子還可以,就是旋律和節奏差一點這種話不能成立一樣。我認為,語言不好,這個小說肯定不好。

關於語言,我認為應該注意它的四種特性:內容性、文化性、暗示性、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