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富貴閑人,風雅盟主——企業家我對你說

全美保險公司是一個很大的企業,我參觀了它在衣阿華州的分公司。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全部電腦化。大辦公室裏幾百張辦公桌,每張桌上一架電腦,電腦正在運作,室內卻沒有一個人。小寫字間的工作人員也很少。使我覺得奇怪的是到處都是現代抽象藝術作品。會客室、展覽廳、辦公室,牆壁上、桌上、茶幾上、樓梯口,都是,油畫、丙烯畫、木雕、金屬雕飾……

後來參觀了別處的幾家企業,情況也大體相似。

這是怎麽回事呢?為什麽這些企業主對藝術,特別是現代抽象藝術,那樣感興趣?

後來知道,美國政府有一條政策:凡企業花錢購買美國藝術家的抽象派的藝術作品,這筆錢可以從應繳稅款中扣除,即企業家可以免繳部分稅,白得一件藝術作品。以企業養藝術,這是一條好政策!

企業主著眼的似乎不全在可以免稅,一半也表現出他們扶植藝術的熱情,顯示他們的藝術欣賞的品味。

江·迪爾是一個很大的農機廠,它的廠房是一道風景。主建築是鋼結構,鋼的自然的鏽色和透明的鋼化玻璃門窗,造成極為疏朗的視覺效果。一切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走道階級,布置得宜。連院中鋪地的方石之間種的草都是從國外高價選購移植的。主建築前有一個圓形小湖,湖中有島,島上安置著亨利·摩爾的雕塑。

亨利·摩爾是個可以與畢加索相提並論的大藝術家。像是青銅的,是抽象雕塑,很難確認表現的是什麽,但是不論從哪一個方向看,都很美。其思想內涵,照我的感覺是:母親——愛。買這樣的傑作,是要很多錢的,而且這一大筆錢是不能頂稅的,——美國政府允許購買藝術品的政策,隻限於對美國藝術家,作品的用費可以於稅款內扣除。亨利·摩爾不是美國人。但是江·迪爾不惜巨款買下了,而且特為挖了一口小湖,堆出一座小島,農機廠主對藝術鑒賞的眼光魄力真是“鎮了”。亨利·摩爾的雕塑現已成為江·迪爾的驕傲,它的形象成了農機廠的標誌。我們看過介紹江·迪爾的紀錄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亨利·摩爾的雕塑。

藝術是要靠錢養活的。高級的藝術需要真正的“大款”的扶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中國也是這樣。

起初,藝術與宗教密切相關。沒有那樣多的“供養人”出錢,就不可能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的壁畫和彩塑,不可能有戴逵、吳道子。

後來,藝術成了皇家占有的精神享受。黃筌、徐熙、馬遠、夏珪、蘇漢臣……都曾供職畫院,領取俸祿。元明都設畫院。清有如意館,羅致了一大批畫家、書家,隨時待詔。蔣南沙、冷枚、鄒一桂都是禦用畫家。

到了清中葉以後情況有些改變。中國經濟走進了前資本主義時期,出現了一批資力雄厚、規模不小、網絡縱橫的企業,紡織業、絲綢業以及山西的票號、揚州的鹽商……。經營官鹽的販運也可算是一種企業,而且是非常發財的企業。鹽商有一特點:愛錢,也愛藝術。他們樂於結識文人、書家、畫家,待之如上賓,酬之以重金。在他們的照拂下,揚州一時名士雲集。可以說沒有揚州鹽商,就沒有“揚州八怪”。“揚州八怪”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與揚州鹽商分不開。我很希望有人寫出一本《揚州八怪和揚州鹽商》,從經濟角度、文化角度分析企業和藝術的關係。我覺得鹽商之於書畫,不隻是“附庸風雅”,他們實是風雅的盟主,藝術的保護神。

我希望中國的企業家能夠繼承播揚風雅的傳統,借鑒外國的經驗,給中國的藝術家更多的支援、幫助。

扶植藝術,對企業家本人有什麽意義?

一是可以從書畫的奔放豪邁的氣勢中受到啟示,引發**,成為辦企業的真正的大手筆。

二是可以得到一點精神上的休息,於洶湧而不免汙濁的商海搏擊中找到一分清涼的綠蔭,於浮躁中得到慰藉。

三、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文化素質,少一點市儈氣、暴發戶氣,多一分書卷氣,文質彬彬,活得更瀟灑一些。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