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甓射珠光

我小時學刻圖章,第一塊刻的是長方形的陽文:“珠湖人”。

沈括《夢溪筆談》:

嘉祐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予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正視,十餘裏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殊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崔伯易嚐為《明珠賦》。伯易高郵人,蓋常見之。近歲不複出,不知所往。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行人至此,往往維船數宵以待現,名其亭為“玩珠”。

這就是所謂“甓射珠光”。甓射湖即高郵湖。“甓射珠光”是“秦郵八景”之一,甚至是八景之首。因為曾經有過那麽一顆珠子,高郵湖又稱“珠湖”。這個地名平常不大有人用,隻有畫家題畫時偶爾一用。

關於這顆珠子最早的記載大概是沈括的《夢溪筆談》(崔伯易的《明珠賦》今不傳)。這則筆談不但詳細,而且寫得非常生動,使人有如目睹。“十餘裏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這是何等神奇的景象嗬!我們小時候都聽大人談過這顆神珠,與《筆談》所記相差不多,其所根據,大概也就是《筆談》。高郵人都應該感謝沈括,多虧他記載了這顆珠子,使我們的家鄉多了一筆美麗的虹彩。否則,即使口耳相傳,一代又一代,因為不曾見諸文字,聽的人也是不會相信的,因為這顆珠子實在太“神”了。

沈括的記載大概是可靠的。沈括是個很嚴肅的人,《夢溪筆談》雖亦記“神奇”、“異事”,但他不是專門搜神誌怪的人,即使是神奇、異事,也多有根據,不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這則《筆談》所以可信,一是有準確的時間,“嘉祐中”(距今約九百三十年);二是他是親自聽“友人”說的。這位友人不會造謠。

這究竟是什麽東西?曾經有人寫過一篇文章,認為這是從外星發來的異物,地球上是不可能有發出那樣的強光,其行如飛的東西的。這隻是猜測。我寧可相信,這就是一顆很大的珠子。這顆大珠子早已不知所往,不會再出現了(多麽神奇的珠貝也活不到九百多年)。但是它會永遠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之中。在修縣誌時也不妨仍然把“甓射珠光”這個事實上不存在的一景列入“八景”之中。珠子沒有了,湖卻是在的。

我刻的那塊“珠湖人”的圖章早已不知去向。我還記得圖章的樣子,長一寸,闊三分,是一塊肉紅色的壽山石。

一九八八年十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