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歲交春

今年春節大年初一立春,是“歲交春”。這是很難得的。語雲:“千年難逢龍華會,萬年難逢歲交春”。一萬年,當然是不需要的,但總是很少見。我今年七十二歲了,好像頭一回趕上。歲交春,是很吉利的。這一年會風調雨順,那敢情好。

中國過去對立春是很重視的。“春打六九頭”,到了六九,不會再有很冷的天,是真正的春天了。“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是準備春耕的時候了。這是個充滿希望的節氣。

宋朝的時候,立春前一天,地方官要備泥牛,送入宮內,讓宮人用柳條鞭打,謂之“鞭春”。“打春”之說,蓋始於宋。

我的家鄉則在立春日有窮人製泥牛送到各家,牛約五六寸至尺許大,塗了顏色。有的還有一個小泥人,是芒神,我的家鄉不知道為什麽叫他“奧芒子”。送到時,用嗩呐吹短曲,供之神案上,可以得到一點賞錢,叫做“送春牛”。老年間的皇曆上都印有“春牛圖”,注明牛是什麽顏色,芒神著什麽顏色的衣裳。這些顏色不知是根據什麽規定的。送春牛儀式並不隆重,但我很願意站在旁邊看,而且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動。

北方人立春要吃蘿卜,謂之“咬春”。春而可咬,很有詩意。這天要吃生菜,多用新蔥、青韭、蒜黃,叫做“五辛盤”。生菜是卷餅吃的。陳元春《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北平風俗類征·歲時》:“是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鹽醃各肉,並各色炒菜,如菠菜、豆芽菜、幹粉、雞蛋等,而以麵烙薄餅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餅。”

吃春餅不一定是北方人。據我所知,福建人也是愛吃的,辦法和北京人也差不多。我在舒婷家就吃過。

就要立春了,而且是“歲交春”,我頗有點興奮,這好像有點孩子氣,原因就是那天可以吃春餅。作打油詩一首,以誌興奮:

不覺七旬過二矣,

何期幸遇歲交春。

雞豚早辦須兼味,

生菜偏宜簇五辛。

薄祿何如餅在手,

浮名得似酒盈樽?

尋常一飽增慚愧,

待看沿河柳色新。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