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三百四十八章:今天講“徐誌摩”……

“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說得太好了。”

“這次詩會,簡直是陳凡老師給一眾大佬上課啊。”

“我就喜歡這樣的上課,感覺聽了陳凡老師的課,整個文學細胞都增長了不少。”

不得不說。

新詩三美主張一下子讓大家對於現代詩有了一個更為全麵的認識。

此前不少對於現代詩沒有太多感覺的,這時候在聽了陳凡闡述的三美主張之後,亦是開始認識到現代詩如果符合三美主張,同樣也能創作出經典作品。

對於此。

陳凡繼續說道:“所以,聞一多先生的三美主張,得到了新月派一眾詩人的認可。其中,新月派代表人物徐誌摩,便身先力行,先後創作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新詩。”

要說新月派,不得不提聞一多。

同樣。

要說新月派,徐誌摩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物。

“徐誌摩是江浙嘉興人,祖上是經商世家,小的時候曾經在杭市一中讀書。後來去了滬江大學,北洋大學以及BJ大學。在國內學習期間,徐誌摩結交了許多的朋友,並拜梁啟超為師。後來徐誌摩便前往米國留學,三年之後,又前往了劍橋大學。而在劍橋大學期間,徐誌摩認識了一代才女林徽因。”

徐誌摩的愛情故事向來在前世為人津津樂道。

在這個世界。

同樣也是。

雖然陳凡暫時還沒有說出整個愛情的全部。

但從開場來看的話,這一看就是才子佳人的故事。

而這樣的故事。

千百年來,經久不衰。

“但其實,徐誌摩在認識徐徽因之前,他就已經結婚了。他的妻子叫做張幼儀,不過,他與張幼儀沒有太多的感情。之所以結婚,完全是父親的安排。或者,徐誌摩認為,他的婚姻是父親與張家的聯姻。原本就向往自由的徐誌摩並不喜這一樁婚事,而在他前往米國以及劍橋之後,更是被西方自由思想所影響。當然,如果沒有認識林徽因之前,或許徐誌摩與張幼儀的婚姻仍能繼續一段時間。可是,在認識了林徽因之後,徐誌摩感覺自己所有的心思都在林徽英身上。”

“為此,徐誌摩開始不斷的追求林徽因,並為林徽因寫了大量的情詩。而麵對著如此有才華的徐誌摩,自然,林徽因也非常的欣賞。隻是,徐誌摩畢竟結了婚。因為實在是太喜歡林徽英,所以,徐誌摩便狠心與自己的妻子張幼儀離婚。哪怕當時他知道妻子張幼儀有孕,但徐誌摩卻是勸張幼儀將孩子打掉。而一向堅強的張幼儀一方麵同意與徐誌摩離婚,另一方麵卻將孩子生了下來。”

有的時候,詩人的個人生活當真不怎麽樣。

陳凡一邊講著徐誌摩的時候,不少遊客已經開始吐槽起來。

“我靠,看起來又是一個渣男。”

“渣男算不上吧,畢竟徐誌摩離婚了。”

“但妻子有孩子了還離婚,同樣渣。”

對於此。

陳凡也不知道怎麽評價。

這一些才子佳人的風韻事,放到現在,也成為了故事。

所以。

陳凡則繼續說道:“與張幼儀離婚之後,徐誌摩更是瘋狂的開始追求起林徽因。在追求當中,恰好,這一年也就是1924年,著名詩人泰戈爾來華訪問,徐誌摩與林徽因擔任泰戈爾的翻譯。兩人的感情逐漸升溫,可是,後來徐誌摩卻陪泰戈爾去了其他國家繼續訪問。而林徽因則認識了梁思成,並與梁思成去往了米國學習建築。兩人再次見麵,已是四年之後。而四年之後,林徽英卻是嫁給了梁思成。”

“梁思成就是梁啟超的兒子,也是徐誌摩老師的兒子,對此,徐誌摩也無奈。後來,徐誌摩與陸小曼相戀。陸小曼其實與徐誌摩早在之前就認識,他是徐誌摩好友王庚的妻子。隻是陸小曼與王庚的婚姻與徐誌摩與張幼儀一樣,也是家裏包辦,陸小曼與王庚沒有太多的感情。後來王庚官職又連連高升,並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陸小曼。甚至,王庚在忙的時候還對陸小曼說,我沒有時間陪你,你有時間去找徐誌摩吧。就這樣,徐誌摩在與陸小曼朝夕相處當中相戀了。”

故事雖然狗血,不過。

這種文人才子佳人的故事一向都是那麽狗血。

眾人暫時也不知道徐誌摩怎麽樣,同樣也不知道陸小曼是誰。

但這會兒聽故事,還是感覺挺有趣的。

“嘖嘖,這個徐誌摩,又和一個有夫之婦搞在了一起。”

“陳凡老師說,陸小曼也很有才華,很擅長戲劇,也寫得一手好文章。”

“沒辦法,才子自然喜歡才女,才女也喜歡才子。相對於王庚這種不解風情的官員,陸小曼自然更為喜歡風度翩翩,即有才又有錢的徐誌摩。”

一眾遊客又是不斷的議論紛紛。

不過兩人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陳凡講起來則是很有**。

畢竟。

不管是徐誌摩,還是林徽英,更或是陸小曼。

陳凡對於他們都是十分的了解。

這幾個人物,在當時可是大名鼎鼎的文壇大佬。

現在陳凡講他們的故事,就像講他們的八卦一樣。

是的。

陳凡也同樣很喜歡八卦。

就像陳凡喜歡講李白的八卦,喜歡講蘇軾的八卦,喜歡講辛棄疾的一些八卦一樣。

“雖然有違禮法,但後來,陸小曼與王庚離婚了。同年,陸小曼與徐誌摩結婚。當兩人結婚之時,因為兩人在當時很有名氣,特別是徐誌摩,他還是新月派的新詩的代表人物。同時,不管是徐家還是陸家,他們在當時也有著一定的地位。此時兩個有違禮法的年輕人走到一走,遭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議。

首先是徐誌摩的父親不同意這樁婚事,後來徐誌摩父親改口了,說是如果徐誌摩前妻張幼儀同意,那也就不反對。之所以如此重視張幼儀,則是張幼儀雖然與徐誌摩離婚。但張幼儀仍然以徐家兒媳一直侍奉徐誌摩雙親。後來,徐誌摩父親也認了張幼儀為幹女兒,甚至還將徐家的產業分了三分之一給張幼儀。”

“麵對著父親的說法,徐誌摩親自出麵。而張幼儀雖然沒有陸小曼,林徽英這麽有才華,也沒有她們有眼見,更沒有她們這麽美麗。但張幼儀卻一直深受中華儒家文化影響,對於前夫徐誌摩並沒有過多的阻攔,而是很大方的同意徐誌摩與陸小曼的婚姻。”

“為此,徐誌摩準備與陸小曼籌備婚禮。隻是當時兩人的婚禮遭受到了世人的非議。這個時候,徐誌摩便請了自己的老師,也是當時文學界的泰鬥梁啟超擔任自己的證婚人。當時徐誌摩的想法是想用文學泰鬥梁啟超的名義堵住其他人的非議,可不想,當梁啟超來到兩人的婚禮之上,卻是直接大罵了徐誌摩與陸小曼一翻。但終究梁啟超也是更為照顧徐誌摩的,在婚禮當中,梁啟超對徐誌摩說,希望你這次婚姻是這一輩子最後的一次婚姻。”

故事越來越推進,眾人也慢慢被徐誌摩的故事給吸引了。

畢竟。

雖說兩人的婚姻有違禮法,也被很多人不看好。

但這樣的婚姻的確比之普通人的婚姻,普通人之間的男女感情更為有看點。

而且在婚禮場上,徐誌摩老師梁啟超突然大罵這一對新人,這樣的看點也讓眾人沒有想到。

“婚後,徐誌摩與陸小曼感情還可以,過了一段比較舒心的時間。可是婚後,一係列的毛病也犯了。這倒不是說徐誌摩又有了新歡,在對待這個感情上,徐誌摩還是聽從了老師的話,還是比較認真的。隻是妻子陸小曼並沒有出去工作,加之陸小曼自小生活優越,花銷很大。後來又因為染病,受到了他人的蠱惑,陸小曼進而吸食了鴉片,一時之間,花銷更是讓徐誌摩有一些吃不銷。”

“但為了滿足妻子的花費,徐誌摩先後在光華大學,南市大學,大廈大學講課。講完課後,有時間徐誌摩還寫詩賺取稿費。當時社會平均薪籌是8個大洋,而徐誌摩可以賺幾百個大洋。可就算是這樣,仍是滿足不了陸小曼的開銷。”

“1931年,徐誌摩前往北市。因為家裏開銷比較大,所以當時的徐誌摩選擇了一個比較廉價的航班。可也正是因為這一次航班,不想飛機開到一半時,突然大霧彌漫,不小心撞到了山體。隨即機身起火,機上所有人員全部遇難。”

是的。

很可惜。

年輕的徐誌摩就在這一場空難當中去世,年僅34歲。

……

“故事講完了。”

徐誌摩的人生隻有34年。

所以。

他的人生並不長,陳凡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就此講完。

“陳凡老師,好像您說徐誌摩是新月派創始人之一。”

“是的。”

“但好像,我們還沒有欣賞到他寫的詩。”

“這倒是忘了。”

陳凡說道:“徐誌摩原本不寫詩,他學的是經濟學。不過,他自小有很深的國學功底,所以他的底子很好。直到他認識林徽英之後,一時之間,卻是爆發了他的詩歌才情。他曾經給林徽英寫了一首叫做《偶然》的新詩,這首詩也是徐誌摩向林徽英表白的詩。”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不得不說。

徐誌摩確實是個天才。

他寫的情詩,同樣非常的經典。

陳凡將這一首詩念完,不少人一下子雞皮都起來了。

不是這首詩寫得不好。

聰明的一眾遊客知道。

這樣的詩,對於戀愛中的女子來說,有著巨大的殺傷力。

更不用說,這一首詩寫得還非常不錯。

試問。

當一個女子對你有好感,而你又給她寫了一首非常美妙的新詩時,你是什麽感覺?

“好吧,徐誌摩確實有渣男的實力。”

“沒辦法,實力太強了。”

雖然大家此前都吐槽過徐誌摩。

但不得不說。

人家徐誌摩的實力一般人真比不了。

正如這一首詩。

那可是100多年前人家寫下的。

試問一下。

100多年過去,有多少詩人能超過徐誌摩的?

“其實感情不感情,這倒是次要的。徐誌摩與林徽因,徐誌摩與陸小曼的感情雖然被世人所知,甚至閑下來在當時還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但這畢竟是八卦,真正讓我們記住徐誌摩的,並不是他的感情,而是他的詩。當然,我說的詩,並不是徐誌摩寫給林徽因的情詩。雖然徐誌摩寫給林徽因的情詩確實也很不錯。但是,比起徐誌摩其他的詩來說,那就真的隻能算一般了。”

“1920年,徐誌摩曾經在康橋大學讀書。這個康橋大學,也就是現在的劍橋大學。在康橋大學裏,徐誌摩在這裏學習到了許多的知識,同時,徐誌摩也認為他的自我意識也是在康橋才開始的。所以,對於康橋,徐誌摩有著無比的眷戀。1928年,徐誌摩再一次來到康橋大學。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隻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徐誌摩感慨萬千。隻是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徐誌摩乘船歸國途中,麵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徐誌摩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這一次感受,便化為了一首新詩——《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而這首《再別康橋》,也成為了新詩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