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以死直諫
見秦風一時沒有說話,蔣沛中這個愣頭青竟然就直接奔著燕子奴去了。
“我太祖爺從立下祖訓,其言明閹黨不得幹政,今日這燕子奴,擾亂朝綱,禍亂朝局,依臣等明言,理應將其處死,再不濟也該貶出京師,永不錄用!”
蔣沛中這番話幾乎是指著燕子奴鼻子說的。
他將對於燕子奴的輕蔑展現得淋漓盡致,這被人指著鼻子罵閹黨,就算脾氣再好也未必能夠受得了。
燕子奴也不例外,要不是朝堂之上不好發作,他恨不得出手一掌將蔣沛中這個腐儒給擊斃了。
秦風聽後也是頭疼無比,自己如今能夠倚仗最強的力量正是這燕子奴,所以自己無論出於什麽考慮,也都要維護他。
想到這裏,秦風手掌猛地發力攥緊龍椅扶手。
“好了,此事朕自有決斷,諸位愛卿,此事日後休得再議!”
“聖上!宦官幹政乃是亡國之兆,古今共鑒,所以還請聖上務必嚴懲燕子奴!”
聽到這話,秦風的臉色難看至極。
這世上還真不缺這不識好歹的人,自己的話都已經說到這個地步了,他竟還敢在此咄咄逼人。
“蔣侍郎,怎的,朕的話你是聽不明白嗎?朕說了,此事不得再議!如今,朕念你一片衷心,且不和你一般計較,你若是再敢聲張,小心你的腦袋。”
蔣沛中說到這裏,當即一撩朝服跪在了秦風的麵前。
“皇上,臣居於此位,食君之祿,理當為國分憂。雖死,誌亦不能改!今日聖上若執意要縱容這閹黨,臣願以死諫之!”
聽到這裏,秦風的臉色早已經難看到了一種無以複加的地步。
他緊咬牙關,看著麵前這不知好歹的蔣沛中,與此同時,秦風的目光也不由自主的落到了那內閣首輔韓鞅的身上。
可韓鞅此時雙眼緊閉,一副老神在上的模樣,看模樣他絲毫沒有說話的意圖,哪怕秦風此時已經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他卻仍不予理會。
無奈,秦風隻能自行處理麵前這焦灼的局麵。
“蔣侍郎,朕的話,你是沒有聽見嗎?朕說了,此事誰都不要再予以過問。”
“皇上,我等在朝為官,豈能不會天下計,難道皇上真的要做那無道的昏君嗎?”
蔣沛中一邊說著,一邊磕頭。
此時他額頭上所流出的鮮血,已經浸透了地上的宮磚。
秦風忍無可忍,伸手一拍龍椅直接站了起來。
“大膽的奴才,朕一忍再忍,而你卻步步緊逼,全然不念朕一片為國為民的苦心,既然你想做以死明誌的諫臣,那就去死吧,朕不會攔你。”
聽到這話後,所有人的臉上都浮現出來了一絲錯愕。
隻有蔣沛中含淚苦笑。
“唯願吾皇基業,千秋萬代,永世相傳!”
說完,蔣沛中攬起下身衣擺,而後直接站起身來,他對準了金殿之上那根盤龍玉柱,而後一個箭步衝出,隨即直接一頭撞死在了大殿金柱上。
蔣沛中抱著必死的心思,所以撞柱之時,也是使出了十足的力氣。
隻聽見砰的一聲,蔣沛中的頭顱直接裂開,鮮血順著金柱緩緩流淌。至於蔣沛中那瘦削的身軀此時則是靠著金柱緩緩倒下。仰麵朝天,再無生機。
這一幕算是嚇傻了在場的所有人。
因為他們原以為這蔣沛中如此作為,隻是為了沽名釣譽而已,但誰成想他竟真的連命都能不要。
秦風看著這一幕,憤怒要遠遠大過震驚。
朝堂之上,被自己的臣子如此羞辱,這無論是換做誰都不能忍受的了。
秦風此時額頭上青筋暴起。
“好!好!好!你既然想要以死來證明朕是個昏君,那朕也成全你!”
說完,秦風轉頭看向燕子奴。
“燕子奴!”
“奴才在!”
“將這蔣沛中的屍體帶出去給朕梟首!且派兵抄沒其家產,男子羈押充軍,女子變賣為奴。誰敢再議,形同此僚,退朝!”
此話說到這個地步,滿朝文武也再不敢多說什麽。
隻見蔣沛中的屍體,被一群士卒拖拽出殿,此時倒也難免有些顯得淒涼。
滿朝文武見此無不戰戰兢兢,但礙於秦風威儀,眾人也不敢多言,隻是一個個都長歎不已。
秦風怒而退朝,燕子奴看著這朝堂上的將相公卿,不由冷笑不已。
“諸位還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吧,操心傷神,指不定會短命呢!哈哈哈哈!”
燕子奴看著這朝堂官員,仰頭笑道而出。
他這一舉動則是氣的這一朝官員一個個跳腳大罵,暴跳如雷。但是對於燕子奴而言,這般舉動卻絲毫不亞於過耳清風。因為倚仗皇權,他也不認為這些人能夠帶來什麽威脅。
等燕子奴走出皇宮之後,一班朝臣瞬間圍到了韓鞅的身旁。
“首輔!首輔!奸黨亂國,對此您怎可一言不發啊!”
韓鞅聞言,扭頭看著身旁的官吏。
“鄭左使,你既然如此不忿,先前聖上在朝,你為何一言不發呢?”
“你是當朝首輔?你不說話,難道還指望我們出頭嗎?”
“你若願意當忠臣留美名,就應效法蔣侍郎當朝死諫。可你既沒有這種做清流效死的膽子,就該苟安衣食,而不是衝我如此犬吠。至於我這首輔該如何做,想必也不用你來教,你若是覺得自己有這個能耐,老夫也絲毫不建議退位讓賢。”
韓鞅這一番話,讓麵前這個鄭左使瞬間冷靜了下來。
因為他此時總算是想起來了,麵前所站著的這位內閣首輔,可算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燕子奴難惹,但和這位首輔相比,怕也算不得了什麽了。攀扯了燕子奴隻是殺一人,但是要攀扯了這位首輔,怕要九族夷滅,血流滔滔。
鄭左使伸手拭去額頭冷汗。
再看向韓鞅時,眼中滿是畏懼。
但好在韓鞅此時並不準備和麵前這位無知小吏一般計較,他先前一直沉默不語,是因為摸不準秦風的態度。這些朝臣謀的是一時之快,但是韓鞅心中卻裝著滿盤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