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施琅
了一炷香的時間,一身藍色補服的李光地碎步進來:地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
康熙一臉肅然的坐回鑾椅上:“起來吧。”
李光地起身:“謝皇上。”
“白洋澱那裏現在如何了?”
李光地躬身答道:“如今白洋澱水麵上戰艦如織,揚帆百裏,水師男兒在圖海將軍的**下,個個龍精虎猛,隻等著為皇上效力呢。”
康熙一臉蕭索,打了個哈欠,顯然對這種阿諛之詞:“這些話朕聽的耳朵都出繭子了,說些有用的吧。”
李光地微微欠了欠身:“微臣萬死,微臣去白洋澱時,確實是看到這樣的場景,絕不敢欺瞞皇上。”李光地頓了頓,他現在才三十歲的光景,雖然戴著盒帽穿著官服,卻仍是一副白臉書生的模樣:“隻是,白洋澱畢竟隻是內湖,新艦體型龐大,訓練起來殊為不易,若要讓水師經曆實戰,非要下海不可。
”
康熙點點頭,李光地先揚後抑,到了最後才談到了重點,其實此事也是康熙心裏的一個結,隻是明軍控製了海權,北洋,東洋水師的戰艦經常性的在山東,直隸沿海騷擾,讓水師下海,豈有這麽容易,一不小心,說不定就要全軍覆沒了,這可是康熙的**,為了打造這支水師,康熙連內府的銀子都動用了,一旦完蛋,這關內恐怕就呆不下去了。
“如今皇上驅逐了流民南下,明軍舉國陷入缺糧,南明的水師恐怕也沒有多少糧草應付了,定然會縮減巡航次數以及船隊的數量,皇上不若趁著這個機會在京畿附近擇一良港,最好三麵環山,上麵多造炮台防事,再將白洋澱的戰艦運到海灣下海訓練,隻有這樣,才能練就精銳水師,否則不管如何,我大清地水師隻不過是內河遊戈的大型舢板而已。”李光地慨然道。
康熙從鑾椅上站了起來。低眉不語。水師下海地事地確有些冒險了。但是不下海。這水師又豈能叫水師。聽李光地一說。康熙倒真是想起來了。近來山東。直隸地海麵上。還真沒有什麽大明地戰艦巡航騷擾。難道真地是明軍缺糧造成地?
現在康熙要決斷地是。明軍是否因為流民地原因而導致糧草不濟。若果真如此。倒是水師下海地絕佳時機。他招了招手。對邊上側立地梁九功道:“去。把近來地密探地折子都呈上來。一件都不可漏下。”
梁九功接了口諭。連忙去了。康熙讓太監給李光地搬來了錦墩讓他坐在索尼。索額圖之下。片刻功夫。梁九功已摟著一疊奏折進來。房子啊康熙身前地案上。
盡管康熙對這些密探地折子已經反複看過。但是仍想著再看一遍。以求決定真假。否則若是明軍故意放出地煙霧彈。那就得不償失了。康熙翻開第一張密折開始細讀起來。無非是明人不能對流民進行有效安置。隻能將他們留在長江南岸。百萬人每日隻能吃三碗稀粥度日。盡管如此。這還是江蘇明軍省出了大部分地口糧出來。如今江蘇明軍每日隻能吃上兩頓飯。
以後地密折幾乎都是延續這種套路。糧食從南明各地運來。既有國庫地糧食。也要百姓捐納地口糧。而且‘聽聞’各軍區已開始提出結餘糧草地口號。
康熙認真地又看了一遍。將其中地一份丟到梁九功手裏:“讓索大人也看看。”
索大人當然指的是索尼了,梁九功捧著折子傳遞到索尼手裏,索尼認真地看了一遍:“皇上,南明有沒有糧食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南明的水師是否有足夠的糧食,海上的風浪巨大,所耗地體力也十分多,若是水師沒有足夠的糧食,明軍定然會減少水師巡航地次數和數量。”
康熙點了點頭:“那麽依索愛卿的意思是?”
索尼捋著~下花白地長須道:“奴才的意思是不管如何,這個險我們一定要冒,大清地水師不能下海,水師在白洋澱再怎樣練也缺乏作戰經驗。”
康熙點了點頭,得到了索尼的支持,他顯得更加篤定了一些:“既然如此,李光地,你認為在哪裏設立海港修建炮台工事合適一些?”
李光地從錦墩上站了起來,欠身道:“自然是天津衛更加合適一些,那裏乃是京城的門戶,幹係重大,明軍的艦隊經常在那裏遊戈,若是一旦從那裏登陸,可以立即圍攻北京城,微臣進京趕考時曾路過那裏,絕對是最優良的海港。”
康熙點了點頭:“難得李
朕想到一塊去了,此事便交由你來辦吧,朕敕你為專職督促炮台工事的建造。”
“臣遵旨。”李光地躬身謝恩,接著又道:“皇上,微臣在白洋澱時,見過水師副將施琅了。”
康熙皺了皺眉,施琅是福建龍湖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方集鎮。早年原本是鄭芝龍的部將,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由於鄭成功的招攬,入海加入鄭成功的抗清隊伍,成為鄭成功部下最為年少、知兵、善戰的得力驍將。
施琅之後隨鄭成功下廣東南澳勤王。後因與鄭戰略“舍水就陸,以剽掠籌集軍餉”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鄭成功很不高興,削施兵權,令施琅以閑假人員返回廈門,這個時候清軍成功偷襲廈門,守廈主將鄭芝莞驚慌棄城潰逃,時施琅親率身邊六十餘人主動抵抗,勇不可擋,殺死清軍馬得功,馬得功差點被活擒,率殘兵敗將倉惶逃離廈門。在南澳的鄭成功見軍心動搖,繼續南下已不可能,隻好回師廈門。鄭召集抵抗將領一概重賞,唯獨對“假回閑員”施琅奮勇抗敵隻字未提,隻賞紋銀二百了事,先前施琅左先鋒兵權也未恢複其職,個中諸多緣由引起施對鄭不滿情緒,恰在此時,施琅一位親兵曾德犯了死罪而逃匿於鄭成功處,並被提拔為親隨。施琅抓回曾德,準備治罪。鄭成功聞訊急派人傳達命令,施琅不得殺曾德。施琅曰:“法令,琅是不敢違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脫責任?”接著他下令殺了曾德。
施琅殺犯法親兵曾德再次觸怒了鄭成功,由此施鄭矛盾升級,鄭遂下令逮捕施琅父子三人。後來,施琅用計逃脫,鄭成功大怒即殺施父大宣及其弟施顯。
施琅被迫降清,先任同安副將,繼任同安總兵。後來南明崛起,鄭氏覆滅,康熙在白洋澱建立水師,便以圖海為水師都統,設施琅為水師副將,在白洋澱勤練水師。
對於這個施琅,康熙還是較為欣賞的,滿人以馬上得天下,不習水戰,唯有這個施琅是個水師幹才,可是能力越大,又因為他的漢人身份,康熙對施琅還是很有提防的,早年施琅與鄭芝龍一起在海外做盜賊,接著隨鄭芝龍降清,隨後下海投奔鄭成功,如今又是降清,這樣的履曆,讓施琅在康熙的心目中已經將他定為反複無常之人,因此,康熙寧可讓圖海做這個都統,而施琅之授予了個不能統轄任何戰船,隻能在圖海身畔參謀的副將之職。
“哦?施琅說了什麽?”康熙顯然對這個既有才幹,卻忠誠無幾的施琅頗有興趣。
“施琅請皇上給他個千總之職,管轄一條戰船,親自臨陣,讓他殺賊立功,以報效君恩。”李光地老老實實的答道。
康熙已皺起了眉頭:“狂妄,這成什麽體統?各司其職這麽淺顯的道理他施琅會不知道嗎?恐怕是不滿朕隻讓他做水師副將吧。哼。”
李光地道:“皇上教訓的是,施琅此人確實狂妄了些,我大清也不是他一個懂水師的將領。隻是……”李光地順著康熙的話先是表示讚同了一番,接著話鋒一轉:“隻是施琅此人雖然狂妄,本事還是有的,他上疏的平海七策微臣在邸報裏也看過的,咳咳…微臣以為,施琅也是立功心切,再加上與鄭經是不共戴天之仇,總想揚帆南洋,破海都,擒獲永曆,鄭經等賊寇才致如此,請皇上明察。”
鄭成功殺害施琅一家老小的事康熙是知道的,這也是康熙用施琅的原因,李光地提到這一茬,康熙便不說話了,沉吟了半晌道:“他願意做千總,朕便許了他的心願,撤銷副將之職,改為水師遊擊將軍,統轄幾條戰艦,為朕立功罷。”
康熙說剛說出口,又覺得有些不妥,望了李光地一眼:“他統轄的戰艦劃屬到天津衛防務的名下,專司保衛海港安全,由李愛卿統轄。”
李光地連忙謝恩,康熙到現在仍然不太放心這個桀驁的水師將軍,將他留在天津衛,又劃歸到李光地的屬下,意思自然是讓李光地管著他,李光地心裏明白,這是皇上對他的信任。
…………………………………………………………………………………………………………
透露一點消息,李光地和施琅兩個人有鬼。額,馬上會有一場海戰了,大海戰。
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