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辛棄疾 陸遊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人。他出生的年代正是北宋亡後的第十三年。他二十一歲時,組織了一支抗金的隊伍,第二年,他帶著這支隊伍參加了耿京領導的抗金義軍。後來耿京為叛徒所殺,辛棄疾親自率領五十多人襲入金軍營中,將叛徒活捉,縛送到建康。他這種英勇的愛國行為,受到了廣大人民的熱烈讚揚。辛棄疾投歸南宋後,屢次向朝廷提出收複失土的主張,都未被接受。

他對南宋統治階級的庸弱表示憤慨,對淪陷在金貴族統治下的人民表示關懷;他時刻不忘失土的收複,希圖根本改變宋朝衰弱的處境。他把自己這種憤激、壯烈的感情,寫進了許多詞裏: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南共北,正分裂。

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他責問南宋君臣,有幾個真正是治理國家的能手?他指出,國土淪喪,山川風景固然依舊,可是卻無人關心受難的北方父老。半夜風起,掛在屋簷下的“鐵馬”(薄鐵片,有風吹動,就相互碰擊出聲,人們用來測風)錚錚作響,不禁激發起一個具有愛國心腸的人的萬千感慨。美麗的山河,“南共北,正分裂”,難道可以允許這種現象長期存在下去嗎?“看試手,補天裂”,作者滿懷著雄心壯誌,發出了多麽豪邁的聲音!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móu,“兜鍪”為頭盔),坐斷(占據)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首詞借古喻今,表達了作者晚年時對國事深刻關懷的悲憤心情。作者通過對孫權這樣一個奮發有為的曆史人物的思慕,間接地對南宋最高統治者那種屈辱妥協的行為進行了抨擊。

辛棄疾流傳下來的詞,共有六百多首。他的許多詞,在思想內容上和藝術造詣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比辛棄疾大十五歲,但比辛棄疾晚死三年。陸遊留下了近萬首詩,全麵深刻地反映了他所處的時代。他的很多詩篇,充滿了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如“汴洛我舊都,燕趙我舊疆”“幅員萬裏宋乾坤,五十一年仇未報”等類句子,在他的詩集裏,舉不勝舉。陸遊痛恨殘暴的金貴族統治者,深刻同情處於苦難中的人民,熱切渴望宋朝已失國土的收複。在一首詩裏,他這樣寫道: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古時以八尺或七尺為一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詩的大意是:祖國的山河無比雄偉壯麗,在金貴族占領的地區,人民正遭受著無盡的痛苦。可是南宋政府卻從來沒有收複失地的打算。人們年年“南望王師”,年年感到失望。

陸遊為祖國歌唱了一生,直到臨死的前夕,他還念念不忘收複失地的事業,寫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示兒》,詩道: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張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