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留學生
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留學生是容閎,他於鹹豐四年(1854)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不過,清政府正式派留學生到外國留學是從同治十一年(1872)開始的。
1840年以前,外強中幹的清朝統治,表麵上還是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但實際上十分衰弱,早已危機四伏了。清朝統治者一方麵自以為是天朝上國,對當時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西方國家很看不起;另一方麵又很害怕本國人民與外國接觸,深恐由此招來“內憂”“外患”,危害自己的統治。所以,它嚴格地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也就是拒絕和外國往來的政策。
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動了武裝侵略,昏庸無能的清政府無力抵抗,“閉關政策”被“炮艦政策”衝破了。清朝統治者被洋槍洋炮嚇破了膽,變得卑躬屈節,對洋大人恭順起來,但同時他們也發現洋槍洋炮對鎮壓人民的反抗和維護封建統治大有用處。因此,便興辦軍火工廠,製造槍炮輪船,以加強統治力量。同時,為了學會這方麵的本領,清政府決定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
從1872年起,清政府每年派遣三十名十三歲至十五歲幼童去美國留學,四年之中,一共派出了一百二十名。原定留學期限是十五年,後來清朝統治者發現這些幼童受過幾年美國教育之後,舉止行動與中國封建統治階級的禮教習俗大相背離,感到大為不安。因此在1881年,又下令一律撤回。這樣,派遣留學生一事就中斷了一個時期。但不久由於培養封建統治工具的需要,又恢複了。
清政府早期派遣的留學生的人數不多,主要派往歐美各國,學習軍火生產的技術和軍事。甲午戰爭以後,人數逐漸增多,學習的內容也從軍事擴大到農業、工業、商業和礦冶、鐵路工程等方麵。
派遣留學生的極盛時期是在義和團運動被鎮壓以後。當時清政府為挽救垂死的封建專製統治,實行了一套騙人的“新政”,並且為此向外國、特別是日本大批派遣留學生。全國廣大知識分子,這時基於對外國的侵略和清政府的統治的不滿,也紛紛自費出國留學,尋求救國的辦法。一時留學外國蔚為風氣,留學生之多,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其中以去日本的為最多,在1906年達到了一萬二三千人,去歐美的也不下幾千人。
帝國主義對中國實行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侵略的同時,也注重文化上的侵略。為了實現侵略的野心,它們很需要從精神方麵毒害中國人民,很需要培養為它們服務的買辦奴才,因此,都加緊吸收中國留學生,其中以日本和美國尤為積極。在日本,不但為接納中國留學生設立了許多學校,而且還派了大批特務在留學生中大肆活動。後來,狡猾的美國強盜為了侵略的需要,裝出一副偽善麵孔,從血腥鎮壓義和團而掠奪去的“庚子賠款”中,拿出一部分來,美其名曰“退還賠款”,用來作為培養留美學生的費用。
但是,事情恰好走向帝國主義和清朝反動統治者所希望的反麵。除了少數一部分人甘心替中外反動勢力服務,媚外賣國,成為毫無骨氣的民族敗類外,大部分留學生都是愛國的,不但不肯為中外反動派效力,而且為祖國的獨立和進步,作出了貢獻。許多留學生回國以後,致力於中國的社會改革,把西方文化介紹到中國來,如嚴複翻譯了許多資本主義社會學說的著作,並且參加了戊戌維新運動。還有許多人從事於祖國的建設事業,如第一批留美學生中的詹天佑,在中國鐵路建設上,創造了很大的成績,成為清末傑出的工程師。特別是在辛亥革命時期,大部分留日學生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成為辛亥革命的先鋒、骨幹或領導人物,對於推翻清朝統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
(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