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

4世紀中葉,氐人占據了關中,建立了前秦。後來,苻堅做了前秦的皇帝,他任用王猛,打擊豪強,休息民力,國勢日益充裕。前秦漸成為北方強大的國家,它先後滅掉前燕、前涼,統一了北方。

382年,苻堅召集滿朝文武官吏,對他們說:“我做皇帝將近三十年(實際隻有二十五年),四方大體上已經平定,隻有東南一角的東晉不肯聽從命令。我準備親自率領大軍滅晉,你們看行不行?”除個別人外,多數大臣都不同意出兵攻晉,認為攻晉不會討得什麽便宜。大家討論了很久,始終不能得出苻堅所希望的結論。苻堅很不耐煩地說:“這樣議論紛紛,哪能有什麽成果!讓我自己做決定好了。”

苻堅同他的弟弟苻融單獨商議,苻融指出:前秦的軍隊長期攻戰,士卒疲勞,軍民存在畏懼東晉的情緒;鮮卑人、羌人、羯人布滿長安附近一帶,他們並沒有真正歸順前秦,大軍一旦東下,關中會發生很大的危險。苻融還說,凡是說不可伐晉的人都是忠臣。苻堅聽了,不高興地說:“怎麽你也會說這樣的話,真使我感到失望。”

大臣們不斷苦諫,勸他不可攻晉。而鮮卑貴族慕容垂等卻希望苻堅在戰爭中失敗,好趁機恢複前燕的統治,都私下勸苻堅出兵。

383年秋,苻堅派苻融為前鋒帶領二十五萬人,大舉攻晉。前秦的兵力共有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這裏麵有鮮卑人、羯人、匈奴人、氐人、羌人,其中大部分是漢人。進軍的聲勢看起來很大,旌旗相望,首尾一千多裏,先頭部隊已經抵達淝水附近,而後繼部隊才從鹹陽出發。實際上這是一支七拚八湊,內部很不穩固的隊伍。

東晉派謝玄、謝石等率領八萬人迎擊秦軍。謝玄、謝石等人決定趁秦軍主力還沒有集結的時機襲擊它的前鋒,一舉擊潰秦軍。他們首先派劉牢之率兵五千在洛澗(在今安徽定遠縣西)打敗秦軍,隨即指揮各路兵馬乘勝前進,直逼淝水右岸,和前秦軍隔河相對。秦王苻堅和他的弟弟苻融登上壽陽城,遠遠望見晉兵陣勢非常嚴整,又望見前麵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兵。他對苻融說道:“敵人相當強勁啊!”說時不覺臉上流露出了畏懼的神色。

東晉和秦軍在淝水對峙,晉軍請求秦軍稍往後退,願意渡河同秦軍決一勝負。苻堅企圖趁晉軍半渡的時候殲滅晉軍,就答應了晉軍的要求。秦軍士氣低沉,見前麵軍隊移動,以為是打了敗仗,又聽到有人喊:“秦兵敗了,秦兵敗了。”軍心由是大亂,士兵們都不顧苻堅的命令,一個勁兒往後退卻。晉軍渡河,乘勢猛追,秦兵大敗。潰退的秦軍爭先恐後,自相踐踏,金鼓旗幟,拋棄滿地,殘屍斷骸,蔽野塞川。逃命的秦兵,不敢停下來休息,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兵追到,晝夜不停地奔跑,十分之七八餓死、凍死在路上。苻堅狼狽逃回北方,苻融被晉兵殺死。晉兵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最大的一次戰爭,也是決定南北朝對立局麵形成的一次戰爭。

(吳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