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3

第一百七十二章: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

呂誌學心中的驚歎無以言表,在一邊做著記錄的楊信也是目瞪口呆。

“領導,江宇同誌不是一般人啊。”楊信感歎不已。

先是對特區的分析,再又是對縣城發展的見解,到現在的著作權法。

江宇到底是什麽鬼怪啊?

呂誌學深吸一口氣,看向楊信:“全都記好,後天的京都會議要用,沒記下來的,一會兒你再和江宇打電話問清楚。”

也不怪呂誌學吃驚,江宇說的可不是一九九零年著作權法剛製定出來的條款,而是三十多年後的著作權法!

經曆了三十多年的變革,縱使江宇還有些不記得的,但在這個年代也足夠讓人驚歎了。

最主要的是,這還是一批人討論出來的條款,江宇一個人就說出來了,這能不把人呂領導嚇壞嗎?

江宇喝了一口水,重新拿起了電話。

“呂叔,我剛說得您覺得怎麽樣,能在這次會議上提出嗎?重點是服裝設計和裝修設計的著作權啊。”

江宇一點也不覺得自己隻強調這兩個方麵是自私的。

他都幫著在加快曆史進程了,那些作家,編劇還得感謝他這麽早就幫他們建好了維權的路。

電話那頭的呂誌學沉默了一下,隨後道:“江宇,後天我在京都會有個會議,你要不要在會議上親自提出。”

聞言,江宇有些嚇到了。

呂叔這是以為他要在官場發展,給他鋪路嗎?

“呂叔,這個您就當是自己想出來的行嗎?我隻想好好做生意。”

江宇說得非常誠懇,他是個俗人,他要的是錢,而且是沒有風險的錢。

他隻想為家裏人操心,為整個華國操心?他沒那種想法,也沒那個能力。

“你是說要以我的名義提出來?可這是你的想法啊。”

“呂叔,甭管誰的想法了,隻要能為人民做貢獻就行了,您記得強調下服裝和裝修設計就行,如果能上報紙談一談,那就再好不過了。”

呂誌學聞言有些感歎,江宇這小子總是能出乎他的意料。

喜歡名,喜歡利,但又能不為名,不為利。

呂誌學不禁搖了搖頭:“你這小子,後天的會議會有媒體在場,你說的這兩點我會著重提出。”

江宇要把功勞放在他頭上,他為什麽不接?

他的威望越大,越能為老百姓做貢獻。

掛斷電話後,江宇鬆了一口氣。

本來還想著呂誌學這邊不能盡快出結果的話,他還得聯係下黃振記者看能不能幫忙在人民日報倡議下。

但後者的難度就太大了,人民日報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宇哥,聯係得怎麽樣了?呂領導那邊怎麽說?”徐壯問道。

“嗯,這周應該會出新聞,隻是不知道周天祿還有什麽別的花招。”

現在Eliane要麵臨開業了,江宇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徐哥,開始轟炸,Eliane後天開業,報紙上宣傳一次,小琴姐那邊宣傳一次,地方台再宣傳一次,開業那天門口要擺的吃的都準備好。”

春晚是會重複播放的,那些家裏沒有電視的人,也不是Eliane的目標客戶。

周天祿再怎麽發力,也不能再這兩天就降低Eliane的影響力,至少開業前幾天,Eliane的銷售額不會低。

周天祿確實也沒想過兩天就把Eliane弄垮,但卻有個傻子正在這麽建議他。

“周總,現在外麵不少人都在討論Eliane上春晚的事,等他們開業了,那又得賺翻啊,您得采取措施。”

鄭弘業焦急不已的跑到了周天祿的辦公室。

周天祿抬頭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你說,怎麽采取措施?”

鄭弘業坐在周天祿的對麵,攥緊雙拳。

“發通稿,讓別人都知道Eliane是假冒的港商企業,是靠欺騙上的春晚,揭穿江宇的真麵目,一定不會有人去他那買衣服了!”

鄭弘業雙眼發光,一心想著要致江宇於死地。

周天祿斜著眼瞥了鄭弘業一眼,心裏暗暗歎氣。

要不是有熟人托他照顧鄭弘業,他真是不願讓這麽一個傻子待自己工廠。

除了給了他一批Eliane的款式圖,什麽都做不好,還喜歡出些餿主意。

“行了,我知道了,你先下班吧。”

周天祿擺擺手,不耐煩的支走鄭弘業。

現在揭穿Eliane的真麵目?那不就是在明麵上打人民日報的臉嗎?

而且,就算揭穿成功了,除了能讓Eliane倒閉,他們宏達集團又能得到什麽好處?

真正的商人,是要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

對付Eliane肯定是要對付的,那也得先讓他踩在Eliane上賺點錢啊。

想到這,周天祿嘴角勾起,他擋不住Eliane這段時間賺錢的腳步,但他可以跟著分一杯羹。

他走到第一車間,工人們已經在做最後一批貨了。

車間主任看到他,急忙上前打招呼:“周總,您怎麽過來了?”

周天祿擺了擺手,對著車間裏麵的工人大喊道:“大家都先停一下!”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裏的動作看向周天祿。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但馬上就要開業了,咱們宏達集團也要轉型,今天咱們晚上加個班,分兩批倒晚班,加班費我給大家雙倍。”

一聽雙倍,眾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嘴角都流露出了笑容。

“周總,我可以當第一批,現在就加班。”

“我晚上九點以後可以過來!”

“我可以通宵的。”

周天祿點點頭,把Eliane的款式圖拿了出來。

“今天晚上,分組製作這些款式的衣服,布料不一致沒關係,最主要的是款式!還有春晚上蔣麗麗和穀一老師穿的衣服款式,全部扒下來,能做多少件做多少件!速度和質量必須兩手抓!聽清楚了沒有?”

“聽清楚了!”

把一個最初隻有八台老紡車的倒閉針織廠,變成如今有三千個工人的大廠房。

周天祿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最初為了養廠子,他向上麵要政策,免費的土地,免稅,貸款,機器租用……

一個個的政策批下來,他需要解決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多,到最後甚至把家裏的房子都抵押出去了,就是為了能夠給工人們按時發工資。

要不是最初三個月,工人們的工資都有補貼,恐怕這個廠子早就被淹沒在曆史洪流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