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網絡大佬

第411章 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有一個更被大家熟知的名字,漸凍症。

罹患此病後,上、下運動神經元逐漸退化死亡,使得大腦停止向肌肉發送信息,因為喪失機能,肌肉慢慢弱化,大腦進而失去控製隨意肌的能力,患者因而無法說話、吞咽乃至呼吸,最終導致其死亡。

在症狀初次發生的3到5年裏,大多數漸凍症患者都會死於呼吸困難,僅僅隻有10%左右的患者能存活十年以上。漸凍症患者的病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劇,而且,直到目前為止,研究者依然沒有發現此病的病因及有效治療方法。

麵對漸凍症患者,醫生往往無能為力,能夠提供的隻有藥物治療、理療及言語治療,輔之以營養學的手段來減輕肌肉萎縮帶來的體重下降、身體抵抗力下降等問題,並通過相關設備來幫助病人正常呼吸。

換言之,患上漸凍症以後,通常意味著病人隻能坐視自己漸漸喪失對身體的控製,最終隻能在外界的幫助下成為被囚禁的行屍走肉,著名的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就是患有漸凍症。

但是,自此病首次被描述的1824年之後的將近兩百年時間裏,由於患者人數少、研究及臨床實踐始終沒有突破等諸多原因,漸凍症始及其患者群體始終被大眾忽略,這導致了非常嚴峻的問題。

由於關注少,相關研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投入支持,這形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而且患者群體的權益往往也遭到漠視,相關的政策傾斜及福利措施往往與之無緣,漸凍症患者成了被忽視的少數派。

而這一情況到了2006年12月,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一場由李鋒幕後指揮,由紮克伯格下場發起的“ALS冰桶挑戰”(IceBucket Challenge)正在風靡全球,各界大佬也是紛紛濕身挑戰。

其實當紮克伯格接到李鋒電話的時候還很詫異,他想不通為什麽李鋒會搞這麽個活動,而還是由他自己來搞,甚至他自己連“漸凍症”這個名字都沒聽說過,

不過當聽到“隻要辦好這件事,李鋒願意重新把他再Facebook的股份重新稀釋到40%”時,紮克伯格欣然接受了,更何況還有相應的投票權,那還有什麽可猶豫的,不就是一場秀嗎!

而且為了辦好這件事,讓李鋒無話可說,紮克伯格還親自了解下“漸凍症”這個病,甚至還不忘去醫院看望了相關的病人,提前做做樣子,怪不得前世人們都說紮克伯格是最作秀的人呢!

最後紮克伯格又搞定了ALS協會,當ALS協會聽說有人主動幫助募捐時,肯定是大力配合啊,何況這個人還是現在美國最火熱的科技達人,被譽為“第二個比爾蓋茨”的紮克伯格。

等一切都準備好後,紮克伯格開始行動了,他先拍了一段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然後把他上傳到YouTube網站上,然後在視頻的最後他又指定了三個挑戰者。

而”冰桶挑戰”的活動規則也很簡單,就是要求參與者在網絡上發布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內容,然後該參與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一般是指定3人)來參與這一活動。

活動規定,被邀請者要麽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要麽就選擇為對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捐出100美元,或兩者都做,完成後還可指名3名挑戰者,

這個概念很簡單:你把自己往自己頭上倒桶冰水的視頻上傳,然後公開挑戰你的朋友在24小時內做同樣的事情,或者向ALS(肌肉萎縮性側麵硬化病)公益協會捐款。這麽做的目的是讓更多人知道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募款的目的。

至於視頻網站,必須是YouTube!

而且李鋒還讓紮克伯格特意指定了視頻上傳網站,就是自己的YouTube。

事實也證明了,YouTube也跟著這場風靡全球的運動一炮而紅!

而““冰桶挑戰””這場運動為什麽會風行,也是跟李鋒的策略有關,看看紮克伯格選了那三個挑戰者就明白了,

一個是他自己的師兄比爾.蓋茨(兩人都是哈佛的學生,還都是輟學生),一個是好萊塢巨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小李子),最後一個是籃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

一個商業大亨,一個影視巨星,一個體育巨星,全部都是各自領域名人,不但代表著社會地位,而且都有著最頂級的流量,

這都是李鋒提前幫紮克伯格選好了,當然李鋒沒有指定具體的人,隻是提前把要求給紮克伯格說了。

而紮克伯格也是費了一番心思,比爾.蓋茨是自己的師兄,還準備下一輪入股Facebook,很容易搞定了;小李子是自己的偶像,自己是有錢人,也很容易搞定了;搞定兩人後,剩下就跟容易了,沒有詹姆斯,還沒有奧尼爾嗎!

除了這些,為什麽這項挑戰突然引發這麽多名人的興趣?

無非名與利而已!

以往慈善機構設計募款活動時,除了募款晚會,要不然就是慈善馬拉鬆,參與的選手可以設定捐款目標,透過親友團的支持,達到募款目的。

但馬拉鬆不是說跑就可以跑,至少得經過一些基本鍛煉,比賽當天至少得花上半天時間,對於那些平常忙的不得了的名人來說,要把自己的時間花在類似的慈善活動上,除非對自己有特別意義,否則幾乎不可能。

這個”冰桶挑戰”就不同了,隻要花個兩分鍾,把視頻上傳到YouTube,再指定三個挑戰者,這樣就結束了。

這個“冰桶挑戰”在短短兩周內已經風靡全美國,已經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了。

而連鎖效應也產生了一些正麵效應, ALS協會和全美的分會,已經收到近600萬美金的捐款,相比與去年同期的捐款成長了將近十倍。

這裏還不能不再次提到比爾?蓋茨,作為技術大佬和微軟創始者,甚至還親自焊接了支架係統完成挑戰,他沒有拿出一台Surface平板來秀防水性,

而是展示了個人技術,用“寶刀未老”來暗示企業的卓越性而這種個人與企業早已畫上等號的原始口碑積累,加上人性化的自然植入和冰桶的全新演繹,則在不衝淡原始主題的狀態下,完成了營銷。

世界首富為大家做了一個良好的示範!

這場風行的”冰桶挑戰”,已經淪為一場公關秀和帶有名人關鍵詞的成人遊戲,這就相當於現在的社交營銷,這本身就是一種炫耀,一種地位的肯定。

而”冰桶挑戰”也依靠已經完備的社交網絡進行傳播,再加上因為李鋒的關係,現在Facebook和YouTube是相通的,整個傳播節奏異常快速。

換言之,即可將”冰桶挑戰”視為一種病毒,而病毒要想保持長久的活力,就必須適應環境,不斷變異,不斷從冰桶中發展出更多諧趣的元素。

然而有批評者點出,這個極受歡迎活動的背後並不完全是利他主義。因為多數人決定把冰水倒到自己頭上,而不是捐款到ALS協會。但這些濕淋淋的參與民眾仍然看起來像個英雄,因為畢竟他們是為了慈善目的而把自己搞得這麽狼狽。當然,如果ALS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個罕見疾病,那麽這個活動可說是相當成功。

從另一方麵說來,如果你安安靜靜的捐錢給ALS協會,而沒有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傳,你的朋友會知道你是好人嗎?當然不會,他們隻會覺得你自私自利。

就像前世公開宣布自己選擇捐錢,而不是倒桶冰水到自己頭上的美國總統***,當他宣布這個決定後,反而招致許多批評,搞的好像***是個沒心肝的惡人。

很多人都忘了,其實募款才是ALS協會推動這個活動的真正目的。

倒桶冰水在自己頭上對於許多人來說,除了讓自己覺得做了件好事,同時也讓朋友知道你是個好人外,還有什麽其他作法?

當然有,比如比爾蓋茨不但進行了”冰桶挑戰”,同時也捐款,幸好,許多荷包滿滿的科技大老,也跟著這麽做。

不過這麽浪費水,也引發一些負麵看法。

一部分網友糾結於,一些大佬在沒有邀約的情況下發起的這個接力,屬於自娛自樂,也有網友對此表示,不管形式如何,達到活動的初衷就好。

但也有網友認為,大佬的做法炒作的意義大於公益,應當發起捐住國內失學兒童等方麵的項目,大咖實際點還不如直接做慈善。

還有網友表達了對是否有人適合做這項活動的擔憂,“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澆冰水之前最好提前預熱一下,否則感冒是輕的,容易把頭皮刺激出皮膚病”。

有冷靜的網友表示,不管是不是在作秀,大佬們的參與實實在在的為ALS增加了影響力,擴大了宣傳。

實際上,在曆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事與人以如此簡單的行動而獲得如此多的關注,並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果。

前世艾倫在奧斯卡上的自拍成為2014年互聯網上另一熱潮,在2014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主持人艾倫和明星們的一張自拍在 Twitter 上發布後幾個小時裏就獲得了超過250萬的轉發。

事實上,直到今天,我們都很難理性地為這張被認為曆史上最著名的自拍和之後那場”冰桶挑戰”的流行找出一個符合事實的答案。

我們唯一確定的是——至少在這場”冰桶挑戰”運動中,正常人與患者,明星與普通人,通過互聯網第一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在超數量級的規模上,互聯網上的任何細微都會被成千上萬倍地擴大輻射,娛樂抑或慈善,喧囂還是沉寂,真心或是假意,行動會消滅所有的話語預設,行動本身就在重塑話語權,在曆史潮流的衝擊下,實際上都已經被抹殺在大眾熱情和運動之中,最終影響改變我們。

如果說這是曆史和互聯網善意之所在,那麽,同樣也是其某時某刻猙獰可怕的地方。

李鋒沒有這麽高尚,也沒有這麽低俗,李鋒費勁所有心思,目的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YouTube能賣個好價錢嗎!

至於效果呢?很明顯!

“冰桶挑戰”的前三天,穀歌沒什麽反應。

“冰桶挑戰”的第四天,穀歌就給劉誌平打電話,說關於YouTube的收購,可以再坐下來慢慢談;不過在給李鋒匯報後,就被劉誌平拒絕了。

“冰桶挑戰”的第五天,穀歌同意以16.5億美金收購YouTube,全部用穀歌的股份;又被拒絕了。

“冰桶挑戰”的第六天,穀歌同意以17億美金收購YouTube,全部用穀歌的股份;再次被拒絕了。

“冰桶挑戰”的第七天,穀歌的CEO埃裏克?施密特直接親自給李鋒打電話了,同意以18億美金收購YouTube,全部用穀歌的股份;不過還是被李鋒拒絕了。

埃裏克?施密特還是對李鋒勸說道:“Leo,我們都有合作的基礎,你與佩奇也是熟人了,你有什麽要求,可以直接提出來嗎?”

施密特這裏說的“佩奇”,就是穀歌的聯合創始人拉裏?佩奇,他與李鋒也打過好幾次交道了,兩人絕對是同一類人,對技術有著同樣的追求,兩人也算是惺惺相惜,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麵對施密特連哄帶騙,李鋒直接笑著說:“施密特先生,感情歸感情,生意歸生意,我覺得現在YouTube應該是30億美金,你覺得呢?”

這時施密特就有點惱怒了,直接質問李鋒道:“Leo,有些事情不用明說,YouTube光靠你自己是成長不起來的,而且你我都是知道的,YouTube早晚都會需要美國盟友的…”

施密特直接從“連哄帶騙”變成了“連威帶哄”了,不過李鋒同樣笑著說:“不慌,還是再等等,我聽說雅虎對我們YouTube還是感興趣呢?你說呢?”

“Leo,你不能這麽做,咱們以前不是說好了嗎!你不但是我們穀歌的朋友,鋒銳也是穀歌的朋友!”施密特最後還是服軟了,關鍵現在YouTube太饞人了!

“對不起,施密特先生,我現在還有點急事,咱們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