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捷報來了
聽到天子的話,丫環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見丫環不動,殷受道:“你,別亂看,說的就是你,過來。”
確認天子是在叫自己,丫環忐忑的走過來。
“陛下有何事吩咐?”
“你拿著。”
殷受直接把弩遞了過去。
從沒有接觸弓箭的丫環,一時拿捏不住,差點掉了下去。
看到丫環這樣子,殷受心想,這什麽弩都拿不穩,看她怎麽射中靶心。
如果射不中,就證明這武器沒有武成王吹的那麽神。
“陛下,奴婢不會射箭呢?”
殷受指著武成王笑道:“武成王說了,一學就會,等下他會跟你講使用方法,這麽吧,隻要你射中靶心,不,隻要中靶,我就獎勵你萬朋(商朝貨幣,五個貝殼為一串,兩串為一朋)。”
一萬朋,對於商朝的百姓來說,不啻於後世的萬貫家財。
許多百姓,一年到頭也就賺幾十朋而已。
原本丫環十分不自信,但聽萬朋獎勵,頓時也變得見獵心喜起來。
“好!”
“武成王,人我給你選來了,你教她使用方法吧,希望你沒有說謊,不會射箭的人用這個什麽弩,也能成為神射手。”
武成王跟秦昊似乎早料到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
他淡淡點頭,走了過去,仔細跟丫環講解起弩的使用方法來。
隻見他聲情並茂,手語並用。
不過片刻時間,丫環便頻頻點頭。
顯然已經知曉了弩的用法。
最後,武成王幫她把弦掛上,並裝好了箭。
丫環按照武成王所說,舉起了弩。
雖然弩並不重,但她依舊感覺有些吃力。
因為吃力,手有些抖。
“丫頭,你右手手肘抵住自己的身子,這樣托起弩,就不會晃動了,記住我說的,三點一線,果斷射擊。”
也不知道是錢財的**還是武成王的鼓勵。
她終於找準了重心,然後瞄準,設計。
嗖的一聲。
箭羽飛逝出去。
緊接著前方噠的一聲傳了回來。
然後所有人都愣住了。
尤其大商天子。
他的嘴驚訝的半天沒合攏。
因為丫頭射中了。
不僅射中了,還射中了靶心。
若是其他人射,還可能是作弊。
然而自己後宮裏的丫環,別說射箭了,估計都沒有見過真的弓箭。
就是這樣一個從未接觸過騎射的弱女子,竟然能直中靶心。
很顯然這就是弩的神奇之處。
有了這種武器,還怕什麽鬼方,氐方那些遊牧民族?
興奮之餘,殷受連忙拿起弓弩。
他要親自見識見識這神器。
方法很簡單。
剛剛武成王教宮女的時候,他已經聽見了。
殷受本就是馬上帝王,從小習武射獵。
很快他就用弓弩射了出去。
直中靶心。
繼續射擊。
再中靶心。
見獵心喜的殷受,把一匣箭羽都射完了。
全部命中靶心。
此時的靶子,就如同刺蝟一樣,上麵密密麻麻插滿了箭羽。
“哈哈哈!暢快,真是暢快。”
雖然殷受也擅騎射。
然而人總有失誤的時候。
像今天這般,連射了幾十箭,全都命中靶心的情況,他可從來沒有體會過。
百分之一百的命中率,這已經打破了他的記錄。
“武成王,果然如你所說,真是神器。”
“那啥,丫頭,君無戲言,待會你去內務府領一萬朋。”
那丫環激動的差點暈死過去。
有了這些錢,她的父母兄弟都能過上好日子了。
“陛下,您應該感謝秦先生才對,因為這弩是他發明的。”
殷受一愣,“對對對,是我老糊塗了,居然忘記了。”
說到這裏,殷受走到秦昊麵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秦先生大恩大德,寡人感激不盡。若無先生,大商危已。”
能讓天子放下身段,行此大禮,足見他的誠意。
當然,作為聖人,三界至強之人。
這禮,他也受得。
“陛下不必客氣,有了這武器,四方之亂足可平息了。”
武成王點頭道;“沒錯,弩的效率如此之高,再加上騎兵,微臣以為,不必發重兵,每處亂軍,隻需3、4000騎兵,攜帶弓弩,足可擊潰他們,就算無法徹底剿滅他們,重創他們也是輕輕鬆鬆。而我們的騎兵,行動迅速,根本不會有什麽大的損失。”
殷受欣然:“那後麵的事情,武成王你安排即可。”
自此,殷受心裏一塊石頭落地。
就像武成王說的。
如果每處叛亂隻需幾千人馬即可平息,就算幾處加起來,不過三五萬人。
根本無需動用商朝的主力。
而對方搞這麽多名堂,無外乎就是分散大商的主力。
就算全部鎮壓下去,沒消耗是不可能的。
每處消耗一些兵力,加起來也足以傷到大商的元氣。
所以這些反叛,無論大商打不打就是輸。
然而有了弩,戰局瞬間從不利變得有利起來。
接下來殷受非要留下秦昊等人舉行宴席。
.......
此後一段時間,朝中沒有出現變故。
直到半個月後。
殷受再次早朝時,殿外又出現了探子手的聲音。
“報!”
“啟奏陛下,西路軍傳回消息,我方3000騎兵,與西羌周旋數日,擊潰對方主力,擊殺五千人,俘虜五千人。而我方僅死傷300人,這其中還有大半是因為騎兵第一次在叢林作戰,馬失前蹄,不小心摔傷摔死的。”
聽聞情報,殷受激動的當即站了起來。
“3000騎兵,擊殺5000人?俘虜5000人?”
“千真萬確,領軍的趙將軍已經在凱旋的路上,隊伍已經過了潼關。”
“真是太好了。”
一場戰打下來,不僅沒有削弱實力,反而得到了幾千俘虜。
在商朝,但凡有俘虜,最終都收編為了自己的部隊。
這在奴隸製社會很常見。
殿下頓時一陣**。
“恭喜陛下,旗開得勝。”
費仲尤渾最擅拍馬,當即喊道。
在他們的帶動下。
無數大臣都齊聲高喊:“恭喜陛下,旗開得勝。”
而此時。
大殿內有人激動,有人開心,有人大笑,有人卻沉默不語,甚至心裏鬱悶無比。
這些人自然就是子啟子衍一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