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抗戰係統

第0785章 轉折點

字體:16+-

第0785章 轉折點

第67師師長李樹森身負重傷!

第201旅旅長蔡炳炎及兩個團長陣亡!

在前線指揮戰鬥的營連長,大半犧牲!

因為羅店位置很重要,就算是損失這麽大,但為了奪回這個陣地,華夏還是不停地往那裏調兵遣將。

與此同時,鬼子不斷在其它地方登陸。

很自然的,華夏軍隊進入了腹背受敵的模式。

到了9月中旬,鬼子援兵陸續增援過來了,華夏的局勢越來越被動。

華夏沒有製空和製海權,在主動進攻鬼子、阻擋鬼子登陸、爭奪各個陣地等戰鬥當中損失慘重,部隊疲憊至極,被迫轉入防禦。

這還不算,被這麽多大口徑艦炮轟炸,華夏軍隊不得不繼續死傷慘重的模式。

另外,發現擋不住鬼子的攻擊,華夏最高統帥部不得不一再增兵。

另一邊,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後,大鬼子還發了個大招。

大鬼子們一致決定,將戰場重點,從華北地區,轉移到上海。

為了加快上海這邊的戰鬥進程,從而實現三個月內滅亡華夏的口號,大鬼子繼續往上海增兵。

就這樣,華北方麵軍下轄的第9、第13、第101師團,被調配到了上海派遣軍序列。

此外,大鬼子還從殖民地調來了不少部隊。

當然了,李春山、於芷山等漢奸部隊,也得到了大鬼子的征召令。

這樣,算上原來的第3師團、第11師團,光是陸軍,鬼子就達到了五個師團。

其實,這也是上海派遣軍司令鬆井石根,一再堅持的要求。

要是算上海軍,以及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的話,鬼子在上海的總兵力,就達到了驚人的20萬!

依照單兵戰鬥力,一個鬼子相當於五個華夏精銳士兵。

又因為,鬼子的飛機數量,遠超華夏。

最重要的是,鬼子還擁有將近一千門大口徑艦炮。

鬼子的實力這麽強大,華夏要想獲勝的話,不派出300萬精銳士兵,根本就拿不下來這場大型會戰。

不得不說的是,主動掀起淞滬會戰,這是華夏第一軍神蔣百裏將軍的建議。

按照他的建議,隻需將鬼子主力吸引到上海,就算是達到了戰略目的。

然後,主動放鬼子主力進入華夏內陸。

利用華夏幅員遼闊、地形複雜的優勢,在各個戰場上消減鬼子。

也是,鬼子聚集在一起,在飛機、重炮等重武器的幫助下,戰鬥力強大的嚇人。

鬼子一旦分兵的話,就好對付一些。

不過,為了確保這一戰略的順利實施,加上華夏精銳主力部隊都打急眼了,因此,淞滬前線的戰鬥愈演愈烈。

為了打贏這一戰,華夏最高統帥部一聲令下,全國的精銳部隊繼續往上海灘周邊開拔!

這樣,華夏方麵,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團軍外,又增加了兩個集團軍。

他們分別是,抗戰第一大將薛嶽的第19集團軍、劉建緒的第10集團軍。

稍後,感覺到不是很保險,廖磊的第21集團軍,也緊急開到了前線。

士兵這麽多,為了更好的指揮,加上總司令張治中因病回南京調養,華夏最高統帥部做出了下屬安排:

第15、第19集團軍編為左翼兵團,陳誠為總司令,負責蕰藻浜以北的萬橋、羅店、廣福地區;

第9集團軍為中央兵團,朱紹良為總司令,下轄7個軍18個師、1個獨立旅、1個獨立炮兵旅等部隊,負責北站、江灣、廟行一線及其以西地區;

第8、第10集團軍為右翼兵團,張發奎為總司令,下轄10個師、3個獨立旅、3個新編旅、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岸防部隊,負責蘇州河以南至杭州灣北岸地區。

不得不說的是,經過一番緊急準備,川軍也出山了!

在主將劉湘的帶領下,五個師的川軍,穿著草鞋、幾個人配備一條槍,瘋一般的往預定地點集結!

這樣,在偌大的淞滬戰場上,華夏方麵的總兵力已達到了75個師,共70餘萬人。

傾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三,雲集到了上海。

毫無疑問,華夏這是要和島國決戰的節奏!

雖然損兵折將無數,但華夏軍隊卻都在殊死抵抗。

局麵雖然很被動,每天都要死傷數千士兵,雖然陣地一再後撤,但是華夏仍然牢牢地控製著上海!

與此同時,為了響應蔣傑石的號召,絕大部分華夏人,尤其是海外華僑,都在花樣支持。

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物出物。

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另一邊,發現都增兵這麽多了,卻依然沒有取得勝利,大鬼子雷霆震怒。

也是,島國地形狹長,資源極其有限,和華夏拚耐力,他們陪不起。

最重要的是,開戰前,憑借著重武器多、士兵軍事素養強、擁有世界上數得著的海軍等優勢,大鬼子狂傲叫囂:三個月內滅亡華夏。

三個月的期限已到,別說滅亡華夏了,就連淞滬會戰都沒取得勝利。

大鬼子都認為,他們被嚴重打臉了。

暴怒和著急的同時,島國大本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經過審慎研究商討後,大鬼子統一了意見。

想要效仿元滅宋、清滅明,也就是從北向南,一路碾壓,從而滅亡整個華夏的計劃,已經失敗!

既然這樣,戰略重點,就隻有按照華夏的節奏走。

具體來說,戰略重點,應該從華北地區,轉移到華東地區,以及華中地區!

最終,他們決定再次發個大招。

為此,在繼續對上海派遣軍補充兵力的同時,應該馬上成立華中方麵軍。

具體來說,華中方麵軍包含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

此外,還有相應的輔助部隊,如通信部隊、鉄道部隊、航空部隊、工兵部隊、兵站部隊等。

華中方麵軍的司令官,是大將鬆井石根,他主要負責上海派遣軍的六個師團。

第十軍的司令官,是中將柳川平助。

第十軍下轄三個師團、並且都是從本土增援過來的。

除了這三個師團外,第十軍還下轄獨立山炮聯隊、野戰重炮旅團等部隊。

這樣,第十軍的總兵力,就達到了12萬人。

而整個華中方麵軍的總兵力,更是多達40萬!

華中方麵軍的組建,尤其是第十軍從島國增援到上海,是淞滬會戰的轉折點。

而為了應對這個轉折點,葉天明知道非常危險,卻打算發個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