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去找杜夢萍
恢複高考後,以後每年的高考時間定為七月份。
但是,此時還是窮人多,沒錢讀高中的情況下,中專還是很多人的選擇。
畢竟中專畢業在那個時候已經算是高學曆,而且畢業也能管分配工作,時間才兩年,成本低。
參加高考的人不多,這個時候高校對參加高考的人,並沒有太多的限製,隻要報名參加就行,不管是不是學生。
何苗他們放暑假放的早,高校老師們少,他們一邊找老師,一邊還得弄招生簡章。
有同學沒事就回老家了。
何苗和秦援朝也坐上了回家的列車。
沒想到,火車上,再次碰到了董知行。
“董老師,你這是要去哪兒?”
都是師生關係了,感情更好一些。
董知行雖然人到中年,可提起心愛的人,還是有些害羞。
“回何家莊的學校拿東西。另外再找找其他同學,這次回城,學校缺少老師,看他們都在哪裏,讓他們都回來。”
信息不發達的年代,是需要老師們親自下去通知的。
咋說那,何苗在鄉下住過一段時間,有些事她清楚。
農村人並沒有看上去那麽淳樸,對於一些事情,反而很自私。
就好比下鄉的知青,他們在鄉下傳播知識,幫助當地的建設,因為他們是有文化的城裏人,有些當地人就不願他們回城。
有些自私的村裏人,就想讓他們在村子裏結婚生孩子,然後再把孩子,帶回城裏去。
所以有關上頭的消息,很多閉塞的鄉下是不知道了,需要有人專門去通知他們。
董知行就有這麽一兩個跟他一樣的同學,當初一起下鄉,卻沒有一起回來,學校惦記他們,董知行也惦記。
拿到他們下鄉的資料,董知行要挨個去找他們。
何苗想了想,寫了一個電話和地址,交給董知行董老師。
“老師,這是我們廠的電話,廠長叫周秉文,也是一名知青,你若是需要幫助,可以給他打電話,能找到他,就能找到我,下麵一個電話是我們縣公安局的,我們有個老鄉在刑偵支隊。”
董知行看看紙條,無所謂的夾在了錢包裏,他怎麽也沒想到,有一天真的能用上。
董知行好奇的問起何苗辦服裝廠的事情,何苗也沒有掩飾,細細的說了。
董知行微微一笑:“讓知識分子回城,是領導們一個重大的舉動,意味著國家要發展了,需要知識的力量,目前咱們國家的知識型人才太少了。”
何苗點點頭,已經開始像好的方向發展了。
董知行又說:“知識分子做學問,投機分子要發展經濟,再過幾年就沒有投機倒把這一說了,國家需要錢,需要科技,要兩手一起抓。”
何苗吃了一驚,別看她是現代人,隻是因為她學過曆史才知道以後的發展。
而董知行確實地地道道的當地人,能有這樣的展望,果然不愧是高知人才。
再過兩年,兩手抓的信息就會響徹大江南北,經濟開始複蘇,騰飛。
“你要好好做事業,未來是屬於你們的。”董知行很欣賞他的學生,“不過,聽說你這次回家不僅僅是為了廠子吧,說是為了你的一個同學。”
何苗和秦援朝對視一眼,抿抿嘴:“老師,我們一個高中同同學考入了京都師範學院,但是她的名額被人頂替了,你說我們要是幫她找回來了,學校還能認嗎?”
“什麽?竟然還有這事,學籍是她的,學校當然得認,頂替她的人也會受到法律的製裁。”
董老師的一番說辭,讓何苗對這個時代的法律總算是有了了解,頂替的人要坐牢,相關人等也會被免職,這種事情其實很嚴重的。
火車跑的並不是很快,車上做的大部分都是學生,南來北往的學生。
總算是回到家裏,何苗本來想一個人去找杜夢萍,秦援朝不放心她,畢竟杜夢萍嫁的地方更偏遠。
何苗管顧國慶要了地址之後,顧國慶也想跟她一起去,隻是顧國慶還有公務在身。
這天何苗還是和秦援朝一起,騎著車子,秦援朝帶著何苗,拿了點點心啥的,來到了杜夢萍的婆家。
“聽說她嫁的男人比她大十五歲,好像還是個傻子,就因為給的彩禮多,她爸媽才願意的。這跟賣閨女有啥區別。”
秦援朝越騎心越沉:“她婆家到底在哪兒了,再走就出了縣城,到了隔壁地市了。”
何苗無奈的拿出地圖,望山縣當地的地圖,指了指:“往東走,過了條魯河,就到了,確實過了這個村子就是隔壁的卞城。”
是挺遠的,而且這個地方還窮,土地開始少了,到處都是沙地,連個植被都沒有。
天氣這麽熱,何苗覺得自己都曬破皮了。
“堅持一下,快到了。”
終於,穿過一片沙地,秦援朝看到了一個小村莊,稀稀落落的,似乎沒有幾戶人家。
“這是個村嗎?感覺沒幾個人啊。”
何苗也從車後座上下來,看著眼前的小村莊,憂心忡忡。
“是啊,還沒有我們村子一半大。”
何家莊,顧家村,齊家屯,都是鄉下,都是村,但他們至少很大,土地也很大,地方也恨到,每個村子一兩千口人。
雖然這個時候很窮,經濟不發達。
可是眼前的這個村子,沒有最窮,隻有更窮。
“我看有些小說裏寫,他們窮的吃不上飯,穿不起衣裳,一家五六口人,隻有一件能穿出門的衣裳,誰出門誰穿。”
何苗也看過這樣的說,電視上也演過,可她一直覺得不至於,另外那些地方都在西北。
她所在的地方是豫中,再窮也不至於吧。
眼前的情景還是打破了何苗的認知,原來問出不食肉糜的,不止她一個人。
“算了,我們先去找人吧。”
村口有一棵大樹,已經死了,樹枝都枯萎了,樹皮也沒了,老樹隻剩枝枝叉叉矗立在村口,看不出是什麽樹。
大熱天,連個乘涼的地方都沒有,何苗手搭涼棚,和秦援朝進了村子。
他們來的是上午,按理說,正是田地裏大家一起幹活的時間,可是周圍沒有田地,也沒有幹活的人。
何苗和秦援朝決定敲開一家的門問問看。
“有人嗎?”村子房子沒有土坯院牆,隻有竹籬笆門,何苗扯著嗓子喊了一聲。
“誰呀?”一個老婦人上身沒穿衣服,腰上圍著一片布,從窗戶那探出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