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290章 電噴?姚遠噴了出來

字體:16+-

有了姚遠的資金注入,中申的左大王那邊的125CC二衝程發動機研發很順利,在規定時間內達到量產沒有問題了。

姚遠不打算把摩托車研製作為方向機械的主營業務,所以不會去搶左大王的飯碗。

但是,150CC二衝程發動機十分關鍵,對方向機械的起步十分關鍵。

關乎到方向機械即將要推出的第一款產品的成敗。

詹成貴和尤裏打了招呼,二人相處融洽,一個在努力學習俄語,另一個在努力學習漢語,都在努力解決溝通交流這塊的障礙。

來到一處架子上,上麵架著一台像變壓器一樣的發動機,外形比較工整,這是關鍵,說明詹成貴在做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未來的成品整體設計因素。

就衝這一點,姚遠表示滿意,此前的千叮萬囑算是起了作用。

然後看做工,有那麽多精密機床,有從國營大廠請來的老師傅掌工,而且尤裏團隊裏就有兩位原比爾森機械廠的高級技術工人,用的是進口材料,工藝這塊無懈可擊。

說是藝術品更加合適。

詹成貴開始介紹了,“我們做了大量的試驗,功率達到了9.5千瓦,最大扭矩11牛米,總使用壽命12000小時,全麵超過了你提出的技術指標。姚總,產品已經達到量產標準了。”

他說完,很少見的微微昂著下巴,很是自豪。

姚遠很是意外,他皺著眉說,“功率已經達到了9.5千瓦了?最大扭矩有11牛米?”

“是的。”詹成貴指了指尤裏,“請尤裏同誌向姚總詳細介紹詳細的技術參數和我們采用的技術。”

尤裏張嘴就來,語速很快,到後麵連陳明亮都聽不太明白了,但是一看姚遠,好像很輕鬆就聽明白了一樣。

足足說了十來分鍾,尤裏說完了。

姚遠哭笑不得地說,“你們采用了電噴技術,你別告訴我,你們用來試驗的汽油是經過二次提煉的。”

“是的,姚先生,光是電噴技術,我想這款產品已經完全滿足您提出來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自我開發的技術這個要求了。”尤裏笑道,“為了最大程度的挖掘出發動機的數據,我們對市場上銷售的汽油進行了二次提純,最後測試出了9.5千瓦和11牛米兩個最大的技術參數。”

他很自豪。

二十年後宗申搞出來的150CC發動機隻有8.5千瓦和10牛米,他們當然可以自豪了!

姚遠真的對詹成貴和尤裏服氣了,這兩個還沒有成名的怪才,人家之所以以後會功成名就,還真的不是憑空而來的,看看,現在已經展現出令人吃驚的能力了!

使用電噴技術可以提高燃油利用的效率,燃油燃燒更加充分,當然可以提高功率了!

“你們居然搞出了電噴技術……”姚遠苦笑著搖頭,差點沒噴出來。

詹成貴笑著說,“姚總,我和尤裏同誌說,這是留給你的驚喜。這項電噴技術是我們的。”

陳明亮連忙補充道,“姚先生,電噴技術已經提交專利法務部了先申請國內專利再申請國外專利。”

出來一項新技術就馬上進行申請,這是姚遠的硬性要求。

何雪莉底下的兩個法務團隊,同時也是春風科學院的法務團隊。姚遠親自擔任春風科學院的院長,他的班子自然也就成了春風科學院的院長行政管理團隊了。

姚遠回憶了一下,道,“本田和鈴木的量產摩托車用的,好像都還是化油器吧?”

“目前是這樣的,所以姚總,我們這款發動機一旦投入商用,一定能引領摩托車的技術潮流!”詹成貴熱血沸騰地說,眼裏都在發著光。

姚遠依然是搖頭苦笑的樣子,問道,“是開環電噴還是閉環電噴?”

一個問題就體現出姚遠在技術這塊的能力了。

尤裏不由問,“姚先生您對電子技術也有研究?”

姚遠擺了擺手,說,“原理我還是懂的,雖然不精通。你們搞電噴,ECU怎樣解決?”

電噴技術的核心是電子控製單元,也就是ECU,姚遠依稀記得,第一台裝備了電噴發動機的國產轎車要2002年之後才上市。

世界上ECU做得最好的廠家是博世,後世絕大部分的轎車用的都是他們的產品,居於壟斷地位。

但是使用電噴發動機的摩托車……

如果不是後來國家對排放控製越來越嚴格,恐怕很少有廠家願意采用這種技術。

因為電噴技術的優勢放在摩托車上,實際上效果並沒有很明顯的差別。采用電噴技術,省油、噪音少、容易啟動等等,可是,在技術進步的情況下,使用化油器發動機,這些方麵也能做得很好。

但是,使用電噴發動機的摩托車要貴很多。

一輛鈴木原裝的125CC男裝摩托車上萬元,一輛輕騎廠出廠的125CC男裝摩托車,一模一樣,但是使用的是化油器發動機,隻需要三四千元,售價差一多半。

尤裏有些尷尬,他咳嗽了一下,說,“我不是一直在搞小排量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嗎,電噴技術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門,我就把目前的技術成果用在150CC發動機上了,單缸發動機,在化油器位置安裝電子噴嘴,電子控製單元是我團隊的電子技術人員寫的,功能比較簡單,但是達到減少燃油消耗、燃燒更加充分是沒有問題的。”

姚遠頓時樂了,“你團隊裏還有電子技術人員。”

“有的,我們的人員基本齊了的,隻是人手不足。”尤裏說。

這不僅僅是驚喜了,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要知道,電噴技術當前依然是許多大廠正在加緊研製的熱門技術,還處於不成熟不穩定的狀態。

春風科學院竟然搞出了自己的電噴技術,等於是和其他大廠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真沒想到從捷克挖回來的尤裏團隊裏有電子技術研究員這樣的寶貝。

同時也給姚遠提了個醒,電子技術這塊的研究必須要開始搞了。

姚遠感慨著說,“電子技術研究是無底洞啊,但是我會全力支持你們的研究的。這樣,車用電子技術這塊單獨列出來吧,你總負責,我給開單獨的研究經費。”

他第一句話說的是電子技術,第二句話說的是車用電子技術,大家都沒聽出來姚遠的野望。

電子技術囊括的範圍太大太大了……

再過10年,每年200億美元的研發經費,也就隻夠電子技術研發這塊吃……

“真的?”尤裏傻眼了,這種驚喜未免出現得太輕易了。

“當然是真的。”姚遠大手一揮,“要搞就往大了搞,往好了搞,搞高精尖的方向搞,還是那句話,不用擔心經費問題。”

尤裏激動不已,“謝謝姚先生!”

姚遠仔細看了分解狀態的150CC發動機,和他的猜測出入不大,果然是一款較為簡易的電噴裝置,還做不到二十年後那種精準控製,比如沒辦法根據排氣管裏的氧氣含量多少來進行調節。

然而,哪怕如此,也比國內其他廠家領先了至少10年!

不過,就算是和二十年後一樣完美,他現在也不打算把這項技術用上。

他對150CC項目的成果表示了滿意,隨後嚴肅地說,“首先,對你們兩個團隊的工作,我非常的滿意,你們的成績超過我的預期。”

“我決定將電噴技術列為跟蹤深入研究目錄,主要方向是汽車發動機,而不是摩托車發動機。但是,至少五年內,不會有將使用此項技術的發動機投入量產車型的計劃。”

詹成貴第一個急了,“為什麽?姚總,使用這項技術,會更省油,燃油更充分,可以說這是我們的招牌啊!”

好不容易搞出一項能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誰不想投入商用,讓更多的人被新技術所惠及?

陳明亮也不理解,但是他不敢像詹成貴這樣當場提出反對。

尤裏也不理解,但是他情商高一些,沒有馬上反對,而是認真思考——姚遠為什麽要雪藏這項技術。

不,確切地說不是雪藏,而是繼續深入研究但不投入商用。

新技術要盡快投入商用才能換來錢,有了錢才能繼續投在研發上,如此才能形成健康的閉環,才是長久之道。

姚遠顯然不是短視之人,那麽一定有別的原因。

現在其他國內廠家用的發動機,有大部分來自國外的技術,春風科學院動力所搞的150CC發動機是基於國外同排量多款量產發動機搞出來的有自己明顯技術特點的新東西,也就是全新的一款發動機。

這已經甩其他廠家幾條街了,再加上電噴技術,可以想像未來的銷售會有多火爆。

這是包括詹成貴在內的所有人的想法。

此時何雪莉就合同事宜和三目次太郎談完了,三目次太郎著急趕回酒店和總公司打長途電話,何雪莉走過來,知道了大家的疑惑後,也陷入了沉思。

顯然,她也不理解。

姚遠最擅長的就是用技術換資金,和三菱汽車公司之間的合作不就是如此嗎?

為什麽偏偏自己搞出了新技術卻不推出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