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對航母的執念
姚遠並沒有進入銀行大樓,而是在邊上尋了個地方坐下來,看著不斷進進出出的轎車帶來西裝革履的西方人,姚遠不由陷入了深思。
蘇聯人民積累了將近七十年的財富將近30萬億美元,從去年開始,這筆人類曆史上最為龐大的一筆財富,就這麽被西方人通過以金融為主的各種手段掠奪,在一夜之間造出了上萬名億萬富豪。
曾為同一陣營的華夏,卻沒有從中分到一杯羹,錯過了一次絕佳的大發展機會。從軍事科技到能源資源,都沒有華夏人的份。
眼前進進出出的西方人,在姚遠眼裏,仿佛每一個人從俄羅斯國家銀行裏走出來,都帶走了一筆巨大的財富,這讓姚遠心裏十分憤慨。
無論是從意識形態陣營還是從傳統的倫理道德,作為老大哥的蘇聯解體了,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敵對陣營的西方國家來分食,理所當然接受其中一部分遺產的應當是華夏。
這是姚遠的獨特邏輯。
鍾衛國走過來坐下,笑著問,“想什麽呢這麽入神?”
遞給鍾衛國一根煙,姚遠點上一根,抽了兩口,說,“蘇聯有幾萬台坦克裝甲車,數千枚核武器,近四百萬正規軍,實現了登月,一夜之間沒了。”
“是啊。”鍾衛國唏噓不已,“誰都想不到,可以以一己之力與整個北約集團對抗的超級強國,就這麽沒了。”
姚遠說,“來的路上經過了一個臨時集市,以貨易貨的交易方式很常見,莫斯科人民缺的不是坦克大炮,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是糧食。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前幾天發布了一個報告稱,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僅僅是俄羅斯,就有數千人因為缺糧餓死。這份報告出來不到一天就被撤回了。”
鍾衛國愣了一下,下意識地往街道一看,蕭條得根本不像是曾經超級強國的首都。
那麽強大的一個國家,有數千人因為缺糧餓死,匪夷所思。
然而這便是血淋淋的事實。
“這個巨人倒下了,葉利欽政府全盤西化,等於著躺平了任由西方國家分食。鍾大哥,我們能不能借助這次機會把實力往上提升一個層次,全看今明兩年了。”姚遠沉聲說。
鍾衛國感慨著說,“海灣戰爭結束之後,軍隊開始了反思,據說美軍準備了五萬多條裹屍袋,但是他們的傷亡不到一百人,地麵作戰部分僅僅進行了一百個小時,伊拉克軍隊灰飛煙滅。事實證明過去的那一套已經不行了,未來是現代化的高科技戰爭。可是我們呢?”
他搖頭苦笑。
姚遠緩緩點頭,道,“是啊,美國的四代機研發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他們的三代機已經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但是我們的空軍主力,依然是大量的二代機殲六。落後太多了。”
“這也是我再一次到莫斯科來的原因,小姚,我還是要找你幫忙。”鍾衛國沒有絲毫的難為情。
二十億美元都借了,不在乎再麻煩姚遠。
姚遠笑著說,“讓我猜一猜,這一次涉及的範圍應該囊括了三軍吧,直升機,轟炸機,驅逐艦,導彈,哦,還有大型運輸機,沒錯吧?”
“沒錯,很龐大的項目,分數十個子項目,我得一個個地談,所以短期之內不會回國。”鍾衛國笑著說。
手裏有二十億美元的預算,部隊是不會讓這些錢躺在銀行裏發黴的,沒兩三個團的蘇-27花不了這麽多錢,而且這裏麵還有一個付款時間的問題,二十億美元完全可以做成上百億美元的買賣。
從再次見到鍾衛國的那天起,姚遠就猜到部隊肯定有大的軍購項目。
海灣戰爭給全世界帶來的震撼太大了,美軍用一係列華麗的新型作戰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了現代戰爭模式。90年代的伊拉克軍隊在中東地區乃至全球,都是一支實力強悍的軍隊,開戰前,普遍認為這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局部戰爭,極有可能是美國人的“第二次越南戰爭”,就連美國人自己,都做好了付出慘重傷亡的準備。
五萬多條裹屍袋就是明證。
其實美國人自己都意識不到,高科技為主導的戰爭模式竟有如此大的威力,他們把自己都嚇了一跳!
發展停滯多年的華夏軍隊,首先要解決的是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問題,而海灣戰爭無疑給華夏軍人指明了武器裝備的未來發展方向。
這便是摸著美軍過河的由來。
顯而易見,鍾衛國是沒有時間陪姚遠閑逛的,他是有事情征求姚遠意見的,對此,姚遠早有預料。
姚遠主動說,“鍾大哥,新興集團如果還有資金需求,請李岩李總隨時來找我。我在東京證券市場也開始賺錢了,資金方麵是充足的。”
在東京證券市場的布局早就開始了,所需資金全部由蘇望亭、魯森等海外負責人掌握的公司籌集,陸陸續續已經投入了五億美元。
這筆錢就是姚遠要利用日本房地產經濟泡沫破裂,大肆搜刮日本人財富的啟動資金了。
他做了嚴謹的安排,此行結束後,東京那邊的時間節點也就到了。
“資金方麵暫時沒有問題。”鍾衛國笑著說,“小姚,你幫了我們這麽大的忙,有事情也不找我們,你是怎麽考慮的?”
姚遠笑道,“華石機械廠的事?”
“嗯。”鍾衛國點頭。
姚遠知道鍾衛國肯定知道的,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無比的關注手握二十億美元債權的大債主的情況。
“小事情,我自己就能處理了。”姚遠說。
鍾衛國表態道,“總而言之一句話,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我們,我們一定盡力幫忙。”
這話一點都不誇張,軍方出麵,一百個華石機械廠都不夠看。
姚遠說的也是有道理的,華石機械廠找的麻煩實在是不值得一提,根本不值得軍方出麵。
“會的,也許很快就需要新興集團幫忙了。”姚遠說。
鍾衛國反而鬆了口氣,笑道,“隨時,一句話的事。”
他最擔心的是姚遠無所求,有所求才是商人的邏輯,否則手裏拿著人家二十億美元的貸款也不踏實。
姚遠忽然說,“鍾大哥,你知道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嗎?”
“尼古拉耶夫?”鍾衛國茫然地搖頭。
姚遠說,“黑海造船廠,位於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州,蘇聯唯一的航母總裝船廠,也是蘇聯唯一能夠建造航母的船廠。”
“知道,蘇聯紅海軍全部大型載機巡洋艦都是該船廠建造的。”鍾衛國恍然大悟。
蘇聯把航母稱為大型載機巡洋艦。
姚遠說,“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普遍認為是布什總統和克林頓之間的戰鬥,海灣戰爭對布什總統很不利。”
從黑海造船廠跳到美國大選,鍾衛國不知道姚遠想要表達什麽。
國內普遍認為布什總統可以成功連任的,這是一位對華相對友好的美國總統,哪怕迫於壓力宣布對華製裁,布什總統依然秘密派遣特使來華解釋。
如果布什總統可以連任,華夏將會得到又一個四年時間的國際環境相對寬鬆期。
然而曆史沒有如果,對華強硬的克林頓將會在1993年1月份上台。
姚遠沒能力左右美國大選,但是他可以利用剩下的幾個月時間,多做一些事情。而有些事情,並不是他作為一個商人能夠操作的。
姚遠沉聲說,“如果,我是說如果克林頓上台,美國對華政策一定會發生重大變化,從克林頓競選秉承的政策以及他所在的政黨來看,未來我們國家麵臨的形勢隻會更差。”
他看向鍾衛國,“上次東歐之行我去了黑海造船廠,買了一條破冰船。我了解到一些情況。他們有兩條航母,其中一條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進度,隻剩下舾裝了,排水量六七萬噸,另一條在一號船塢裏,滿載排水量超過了十萬噸,隻完成了船體建造。”
鍾衛國猜到了什麽,下意識地問,“很貴吧?”
“很便宜。”姚遠思考著說,“我買的那條破冰船是完成了百分之九十進度的新船,排水量兩萬五千噸,隻花了兩千萬美元,和白送差不多。”
他沒敢說是核動力的。
鍾衛國一愣,感慨著說,“真的和白送差不多。”
一架蘇-27重型戰鬥機,蘇霍伊飛機廠就要價2500萬美元了,一條兩萬五千噸的破冰船也才2500美元。
實際上姚遠當時支付了一半的盧布,真正花出去的還要少。
“黑海造船廠的情況很不好,沒有了財政撥款,他們連工人工資都開不出來。從他們手裏把兩條航母買到手是沒有很大問題的,我在基輔那邊也有一些關係,我和廠長萊蒙托夫關係也不錯。”姚遠說。
蘇望亭負責的東歐事業部就設基輔,用大把美元搭起來的關係網可謂是龐大有力。
私人企業買軍用船舶存在諸多障礙,單單是聯合國的武器管製協議就會把姚遠攔在大門之外。
除非拆解掉,但是拆解掉的話,就沒有意義了。
姚遠也想過效仿上輩子某民營企業的操作,但是一想到將近三年的回國曆程,他就打了退堂鼓,這裏麵蘊含的風險太大太大。
最關鍵的是,現在是1992年,不是國際環境更差的1999年。
他可以有很多選擇。
姚遠說,“海灣戰爭大規模戰事剛剛結束,美國人的目光暫時會盯在中東地區,這是一次機會。”
鍾衛國明白了過來,道,“你擔心的是回國途中出問題?”
“嗯。”姚遠沉聲說,“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最為關鍵的一道關卡,如果克林頓上台,美國人一定會給土耳其施壓,拒絕我們通過這道海峽。”
曆史上的瓦良格號航母就是因為土耳其拒絕,而困在黑海兩年之久。
沒有美國和北約集團撐腰,土耳其是不敢和五大流氓之一對抗著幹的。
姚遠說,“未來十年裏,今年剩下的時間是最好的機會,也是本世紀我國唯一一次能夠獲得航母的機會,哪怕是半成品。”
航母,華夏海軍的夢魘。
從抗美援朝到96危機,美軍航母就像是一把懸在華夏人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海軍司令說:“我們一定要有航母,看不到自己的航母,我死不瞑目。”
剛剛結束的海灣戰爭中,美軍航母戰鬥群大放異彩,伊拉克軍隊往往是在沒看到敵人的時候就被殲滅和摧毀。
再往前的1982年,馬島戰爭。
遠離戰場上萬公裏的英軍,硬是靠著兩艘航母在阿根廷門口打贏了阿根廷軍隊。
航母的戰略意義、戰術意義,是人類兵器曆史上最為重要的一種武器。
從俄羅斯引進幾種先進武器和技術,用於部隊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用於助力自己的軍工研發,也就僅此而已。
不是沒有想過建造航母,初步的研究早就開始,人才的培養也已經開始,可是,隨著了解的深入,意識到建造航母比造原子彈複雜得多困難得多,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時間。
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隻能集中資源解決相對容易解決的方麵,如導彈、戰鬥機、坦克。
而姚遠提出的設想,一旦成功,將會大大縮短航母的研發時間。航母究竟是個什麽東西,華夏軍工人還沒有搞清楚,如果有這麽一條能夠代表八十年代技術水平的航母在手,便有了一個學習和借鑒的對象。
姚遠看著沉思中的鍾衛國,低聲說,“一號船塢裏那條十萬噸的航母是核動力的,完成度隻有百分之四十左右,要把這條船搞回去比較難,不過那條六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用拖船就能拖回去。”
鍾衛國沉思了許久,抽了好幾根煙,忽然問,“你認為克林頓會上台?”
姚遠和鍾衛國對視著,緩緩點頭,“基本沒懸念。”
“依據呢?”鍾衛國問。
姚遠說,“海灣戰爭開打之後,全世界的人都認為油價會漲。伊拉克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國,科威特也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時,油價上漲。這是符合邏輯的。”
“可是,海灣戰爭一開打,油價不但沒有漲,反而下跌了,不瞞你說,我利用這個判斷在股市裏賺了不少錢。”
以姚遠的身價,他說賺了不少錢,那肯定是一筆很龐大的利潤了。
姚遠說,“原因就在於,開打前半年,布什總統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中東的產油國願意提升產能,美國他們自己也在開打後向市場投放戰略儲備石油,不但彌補了伊拉克的份額,還多出了不少。所以有人說海灣戰爭是石油戰爭,但是誰也想不到,一場改變了戰爭模式影響深遠的局部戰爭,隻影響了石油市場不到一個小時。”
“問題在於,高油價對美國的石油公司是有利的,他們希望在新能源技術普及之前,把手裏的石油賣掉,賣得越貴越好。但是中東地區產油國,他們希望油價保持在一個相對低的價格上,平穩下來,因為他們有充沛的石油資源,高油價隻會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對他們是不利的。”
頓了頓,姚遠說,“布什總統傾向於中東地區產油國的政策,與他們國內石油公司的利益是違背的。”
鍾衛國走南闖北多年,曾在駐美大使館擔任過職務,對美國大選那些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是有所了解的,盡管姚遠隻給出了一個依據,但他依然是信服的。
作為一個生意人,姚遠能夠看到這些,已經非常的令人驚訝了。
沒有了利益集團的支持,布什的落選已經沒有懸念了,他也成為了少數沒能連任的美國總統之一。
“滿打滿算隻有七個月的時間了。”鍾衛國沉聲說。
姚遠道,“來得及。”
鍾衛國看向姚遠,“二十億美元的預算已經全部做了出來,時間這麽緊,肯定要走特殊程序,我們沒錢了。”
“六萬噸那條航母要價不過超過三千萬美元,請新興集團注冊一個公司,我讓海外公司幫忙。”姚遠說。
深吸了一口氣,鍾衛國說,“好,我現在就回大使館。”
目送鍾衛國離去,姚遠的心放下了一半。
能做的已經做完了,剩下的就看國內的決心了。
他還有備用方案,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不希望啟動。
一輛伏特加轎車從大門處開了進來,車頭掛著俄羅斯小國旗,顯然是接待外賓的車輛。
兩個人下車,花白頭發的老頭和一名五十多歲的歐洲人,有說有笑的往銀行大樓裏走去。
魯森走過來,低聲說,“白頭那個就是加洛奇卡。”
姚遠盯著銀行大樓看了一會兒,起身道,“你留下盯著他。”
“好,老板,你要去哪?”魯森擔心問道。
姚遠指了指不遠處的夏紅華,“我和夏司長到處轉轉。”
魯森馬上安排好人手,留下一台車,其餘的全跟著姚遠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