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西西伯利亞的營地
遷中信一的提議連加洛特維奇都感到詫異,他是知道姚遠的實力的。人家是開銀行的,最不會是問題的就是資金。
現代石油的實力自不必多說,韓國人的一生是被幾個大財團操控的,大宇集團、現代集團、三星集團。
新日化是新公司,但實力同樣不俗,因為這家綜合性石油公司的背後是日本的好幾家財閥。
他們敢提出驗資,自然是有十分的把握的。
加洛特維奇認為姚遠會答應,沒想到姚遠卻是搖頭說,“沒必要,如果南方實業的資金跟不上,自然就會出局。”
加洛特維奇說,“姚先生說得對,你們怎樣做我不管,誰先勘探出出油井,合同就歸誰。我隻看結果。”
業主都這麽說了,遷中信一也就沒什麽可說的了。
加洛特維奇攤了攤手,道,“好了,接下來喝酒吧。”
姚遠笑著舉杯,沒事人一樣吃喝起來。
金宰鉉和遷中信一同樣信心滿滿,但眉眼之間的憂慮是顯而易見的。
各懷心思地吃完晚餐,大家都在營地裏休息。
條件有限,金宰鉉和遷中信一兩人住一個房間,標準的雙人間。在荒涼的西西伯利亞原始森林裏,能有一個暖被窩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更何況還有熱水供應。
金宰鉉洗完澡出來,看見遷中信一盯著自己看,於是連忙穿上衣服披上大衣,說,“競速勘探的話,原計劃使用一支勘探隊是完全不夠的,我請示過集團總部,同意把勘探隊增加到三支,最多可以增加到五支。”
“嗯,我們集團總部指示,一定要把華夏人打敗,拿到這個合同。”遷中信一說。
金宰鉉笑道,“打敗他們不難吧,他們的勘探技術是六七十年代的,有一些技術還算可以,但總的來說是比不上我們的。資金方麵更是無法和我們兩大集團相比了。”
“勘探不需要多先進的技術吧,華夏的幾個大油田都搞得很不錯,前些年我去勝利油田交流過,他們不少勘探技術是不錯的,很有效率。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款采油機,雙頭采油機,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能耗減少百分之五十,非常厲害。”遷中信一沉聲說。
金宰鉉一愣,“雙頭采油機是勝利油田研發的?”
“勝利油田研究院研發,勝利油田機械廠生產,你可能不知道,哈裏伯頓已經購買了他們的專利進行生產,每台專利使用費是2000美元。”遷中信一把前不久得到的消息分享給金宰鉉。
美國哈裏伯頓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油田服務公司,每年用於購買專利的預算數十億美元。
金宰鉉對此不覺意外,讓他引起重視的是,華夏的石油公司已經有值得哈裏伯頓花錢購買的專利技術了。
“勘探方麵的技術呢?”金宰鉉忽然發現自己對對手的了解非常少。
遷中信一心裏鄙夷著,打心裏麵瞧不起韓國人。
他微微搖了搖頭,說,“沒有新的技術。”
金宰鉉鬆了口氣,笑著說,“挪威的勘探隊五天後到達,他們隻需要一周的準備時間就可以進場勘探。我們是不是明天一早開始聯係其他勘探公司,有備選嗎?”
“歐洲和美國的都沒問題,價格是貴了一些,但效率很高,使用的勘探技術也很先進。另外,我們在國內也組織了勘探隊,隨時可以過來。”遷中信一說。
金宰鉉緩緩點頭,“按照每口井一百萬美元算,三支勘探隊每天都能分別打出一口井,一天三百萬美元,在承受範圍之內。”
遷中信一正要說什麽,外麵忽然傳來汽車轟鳴聲,聲音非常混亂,說明是一個車隊。
二人對視一眼,連忙穿上大衣走出去。
此時是晚九點許,原本已經安靜了許久的營地,隨著車隊的到來頓時熱鬧起來。
金宰鉉一開始沒怎麽在意,以為是往營地送補給的車隊,可是,當他發現一輛又一輛履帶式全地形卡車駛入時,發現並不像是送補給的車隊。
這種全地形履帶式輸送車是軍用的,都是標準的動力車拖拽載貨車廂,是蘇聯軍隊針對西伯利亞惡劣的地形環境研發的,是唯一能夠深入原始森林腹部的一種運輸車輛。
如果僅僅是運送補給,不需要使用到這種車輛,因為從秋明市區到這裏的道路尚可,輪式越野卡車是可以勝任的。
淺綠色的全地形履帶式輸送車一輛接一輛地整齊停好,身著紅黃兩色工作服的華夏人紛紛跳下車,然後在指揮員的指揮下默契無比的進行卸車。
金宰鉉數了數,足有三十多輛全地形履帶式輸送車。
營地的地方有的是,但是加洛特維奇隻用了很小一部分地方來建造營地,因此空間絕不是問題。
“好像是南方實業的車隊,你看上麵的logo。”金宰鉉指了指豎立在頭車上的旗幟,上麵是南方實業的企業標識,紅黃兩色為主,一個有飄逸書法風的“春風”二字。
許多人感到奇怪,為什麽姚遠要用一個兩個與南方實業名稱毫不相幹的象形字來做企業標識。
遷中信一還沒來得及接話,又一支車隊魚貫駛入營地,在引導員的引導下接著停到了空地上,這卻是一支運載著許多物資器材的重卡車隊。
先前下車的人員迅速集合起來,速度像軍隊一樣,指揮員迅速分配任務,解散之後,以班組為單位開始卸貨。
金宰鉉忍不住了,連忙走過去看,遷中信一緊隨其後。
兩人轉了一圈,越發奇怪了。
金宰鉉說,“是搭建營房的器材設備。”
“還有大量的生活物資。”遷中信一緊鎖眉頭。
此時,加洛特維奇叼著雪茄走過來。
金宰鉉忙問,“加洛特維奇先生,你要擴大營地?”
“的確是擴大營地,但不是我,是南方實業的姚先生。姚先生找我商量,希望把營地的規模擴大,以便足夠容納進駐的勘探隊,但是我隻能做到這一步了,姚先生說,華夏勘探隊的營地他們自己來搭建,這是好事,我當然答應了。”加洛特維奇說。
華夏營?
遷中信一腦中冒出這麽一個名字,打量著正在作業的現場,數百名工人在大功率照明燈下手腳麻利地忙碌著,他說,“幾支勘探隊用不了這麽多地方吧?你們看,光是營房架子就已經搭了二十個,還在繼續搭建。”
又一支車隊到了,依然是前期需要用到的各種物資,大量的物資,甚至有板車運來了工程機械!
加洛特維奇笑著說,“姚先生說,他們第一批會投入十支勘探隊,也就是上千人,加上後勤保障人員,得有兩千人。哦對了,姚先生十分重視後勤保障,按照一比一對比例配置後勤人員的。”
10支勘探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