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夜路
當天晚上,姚遠連夜趕回南港。
波音-747無法在南港起降,所以他不得不驅車返回。
除了林威、林小虎和薑勇外,姚遠隻帶了林書婷,五人開了兩台車回南港,這一趟回家是因為私事。
老爹打電話說老家房子建好了讓回去看看,最重要的是,再過幾天就是老爹老媽的生日,姚遠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的。
公司整合之後,姚遠不必事事巨細地盯著了,連林威都閑了不少,也想回家看看了,於是就跟著走了。
省城到南港沒有高速公路,事實上,粵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兩年前才建成通車,僅僅15公裏,而更長一些的廣深高速還在建設中。
姚遠把著方向盤輕輕的敲打著說,“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建設上不去經濟發展就起不來。肥威,你說咱們要不要出錢修一條省城到南港的高速公路?”
林威坐後排睡眼惺忪,坐副駕駛的是林書婷。
林小虎和薑勇開了一台帕傑羅跟在後麵。
聽到姚遠這麽說,林威揉了揉眼睛,道,“修路是政府的事,你想修也修不了。”
現在最不需要擔心的是資金問題,經曆了這麽多事,林威也沒以前那樣吝嗇了,不然說的第一句話肯定是“錢怎樣收回來?”。
林書婷難得地插話說,“廣深高速是中外合資模式,企業出資修路,通過收費的方式來收回成本和利潤,企業參與修路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省裏幾年前就提出這個設想了,現在已經變成了現實,企業參與修路的門檻是沒有的。不過沒個二三十年的時間,錢是收不回來的。”姚遠笑道。
林威說,“修路是好事,利國利民,我沒意見。”
姚遠詫異地回頭看了眼,“什麽時候變這麽大方了?以前跟你要幾千萬投個資你都廢話一大堆。”
“這是修路啊,利國利民,意義重大,你不是常說,企業家要有企業家的擔當嗎,你不是說,財富到了一定程度,那就不是自己的錢了,而是替全社會暫時持有這些錢,把這些錢用在最能發揮出作用的地方。”林威突突的說。
姚遠氣得,“嘿,我就說一句你還十句,你還有起床氣啊?要不我讓你清醒清醒?”
“沒有啊,這些話本來就是你說的,而且我覺得說得對。”林威忙說。
林書婷忍不住笑,聽這兄弟倆鬥嘴,她才覺得自己愛的男人是真實的人,而不是富可敵國的大老板。
畢竟動輒上億美元的純利潤,實在是讓人難以用正常的思維和邏輯去理解,而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
姚遠語氣誇張地說,“肥威你現在也學會站在格局之上考慮問題了,很不錯很不錯,做了一年多的生意,總算是有些進步了。”
“你啥意思啊,我好歹也是大學生,南港財會學院的高才生,你以為我還是初中生呢。不信你問林老師,考試在全班前三的。”林威不服氣地說。
林書婷點頭道,“對,阿威期末考試總成績全班第二,第一名是財政局的經濟師。”
“真的假的。”姚遠懷疑地看了林威一眼。
林書婷笑著說,“真的,卷子是我們學校幫著改的,我親眼看到的。”
南港財會學院開的那個班不是一般人能上的,此前姚遠也了解過,若不是姚遠的導師莫教授幫忙,林威不一定進得去,花錢都不行。班上的同學全都是專科出身,唯有林威是初中生。
90年代初的專科生那可是比本科生吃香多了,含金量也高多了,一些五年製大專,比名牌大學的本科還要難考。
姚遠笑著說,“那你繼續加油,讀完本科爭取讀研究生,趁年輕多學點,就學國際法務,在法務這塊深耕一下子。以後我們會麵臨著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這塊的爭端,這也是我把知識產權部提升到總部集團直屬的原因。”
“關係到動輒幾千個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你不狠狠下一番功夫學個十來年,怎樣和美國人鬥?”
林威撇嘴說,“又吹牛了……幾千個億華夏幣就有可能,美元,那是多少錢啊,幾萬億華夏幣了,阿遠你真會吹牛。”
“你知道去年咱們省的GDP是多少嗎?”
他很誇張地打著手勢道,“1900億華夏幣!你跟張副省長說,珠江新城建成後能夠做到3000億華夏幣這個量級的GDP,他不瘋了才怪。”
姚遠一愣,仔細咂吧了下嘴巴,不得不強行把自己的概念標準從20年後拉回到現實中來,微微點頭說,“的確,去年全省的GDP僅有1900億,漲幅極小,但這也是最後一次了,肥威,如果我說咱們省今年的GDP會暴漲五六百億達到2500億左右,你信不信。”
“信,怎麽不信,光咱們投入的這些,至少能拉動上百億GDP的增長。”林威卻是一副毫不意外的神情。
姚遠又是一愣,突然苦笑著搖頭,感慨著說,“是啊,我又把自己當局外人了,原來咱們也是助力GDP增長的主力部隊了。”
林書婷是從不就姚遠的生意發表意見的,但是對於國家經濟,這位才女有著自己獨特的觀點。
她說,“國民生產總值的確是評判一個地區經濟的重要指數,現在許多地方隻看到GDP,其實並不客觀。居民平均收入、居民儲蓄水平、物價漲跌幅度、消費產品的價值,政府在基建方麵的投入,工業全年投資和產出的比例,等等等等,這些因素都應該全部作為衡量指數。評價一個地區經濟,其實是非常複雜的統計學。”
姚遠傻眼了,林威更是傻眼了。
剛好經過顛簸路段,姚遠放慢車速,驚訝道,“老婆,你不是英語老師嗎,怎麽聽你這一番話,比經濟學博導都有水平。”
“別瞎說,誰是你老婆了。”林書婷嬌羞一瞪眼。
林威眼觀鼻鼻觀心當沒聽到。
姚遠忙說,“好好好,林老師。”
林書婷穩了穩心緒,說,“我是本科生不是專科生,英語是強項,但不代表其他科目就很差。經濟理論是主課也是大課,占分比例很高的。”
她所提到的各種指數,一直到20年後才被大家完全重視起來,從現在開始到2008年經濟危機,依然是唯GDP論橫行的時間,甚至一直到2022年,各國、各地政府,依然將GDP作為一個最重要的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數據來看待。
“GDP不能完全客觀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這是沒錯的,但是,GDP是唯一能夠直觀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數據。隻是有些地方在追求GDP增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極端行為,比如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未來是要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的。”姚遠沉聲說。
林威對姚遠的話沒有很大的感觸,但林書婷卻很清楚姚遠並非危言聳聽。盡管林威走了許多國家,比林書婷去過的多得多,但在眼界這一塊,是遠遠比不上一天有四分之一時間泡在圖書館裏的林書婷的。
古話說行萬裏路讀萬卷書,沒有條件行萬裏路那就讀萬卷書,讀書是開闊眼界最具性價比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