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409章 基礎科學

字體:16+-

“我們計劃用二十年的時間趕超歐美。”

姚遠笑著說,指了指詹成貴,“老詹,你給省長介紹一下耐久性試驗。”

“好。”

詹成貴娓娓道來,“耐久性試驗的目的是檢驗汽車及其總成、零件的耐久性,我們製定的標準是,三高試驗分別要跑三十萬公裏,也就是三個三十萬,包括各種等級的道路和地形。要求是行駛九十萬公裏之後,汽車不會出現失能類故障。現在正在做的是第一個三十萬公裏試驗。”

“能不能這樣理解,就是跑了九十萬公裏之後,車也不會壞。”張副省長想了想,問道。

詹成貴肯定點頭,“通俗來說,可以這麽理解。我們對大修的技術要求是,做到20萬公裏不大修,日常保養裏程達到10000公裏。我們研究過國外市場所有的三廂轎車,能夠達到這些技術標準的,同等價位的一輛都沒有,其實我們這個技術標準已經和奔馳S級這一個級別的豪華持平了。”

“而且,他們的ESP係統在技術先進程度上是不如我們的。”

“哦對了,奔馳公司已經向我們表達了使用我們的ESP技術的意向,我們正在和他們就專利使用費進行談判。”姚遠想起這個事情來,說了出來。

沒等張副省長反應過來,詹成貴說,“我們傾向於輸出產品,這樣既可以鍛煉我們的生產能力,也可以創匯。”

“對,這個很重要。”張副省長猛地回過神來,“對,小詹說得對,能賣產品就賣產品,把技術賣了,他們自己造了,這是一錘子買賣。”

這個年代的官員對外匯的追求可以說是瘋狂,姚遠已經習慣了。

他無奈笑著說,“從長遠看,ESP技術不算多麽難攻克的技術,用於汽車的安全技術其實還有許多。我倒是想把ESP技術拿出來和奔馳公司置換他們的發動機技術。”

“這個方案也很好,奔馳公司的發動機技術很厲害。”詹成貴頓時兩眼放光了。

剛剛還挺可愛的詹成貴,現在在張副省長眼裏馬上就變成了不識大體之人了,他連忙說,“起碼短期之內他們是開發不出來的嘛,先賣一段時間產品,等外匯沒有那麽緊張了,再拿出去換一些技術回來。”

後世有種觀點,認為八九十年代的官員不懂技術,把國內的好技術便宜賣掉或者幹脆送掉,其實這是不折不扣的網絡謠言。

全世界那麽多國家,最聰明的官員是華夏官員,出現極少數上當受騙很正常,但是對於一個有著龐大官僚體係的國家來說,這點點問題簡直不值得一提。像張副省長這樣打一手好算盤的不在少數。

姚遠也是這麽想的,打個時間差,把每一項技術的效益最大化,當即就坡下驢笑著點頭,“好,那就按照您的意思來。”

春風科學院有一個明顯的短板,那便是嚴重缺乏基礎科學研究以及相關的數據。

此時不提困難,更待何時?

他歎了口氣說道,“春風科學院在研項目大部分是前沿科技,許多是建立在別人的研究基礎之上的,我們缺乏基礎科學研究數據,尤其是試驗數據。”

從俄羅斯以及前蘇聯加盟國買的幾百個車皮紙質技術資料裏,就有大量的基礎科學研究數據,這些在許多人眼裏不值錢的廢紙,是蘇聯過去六十多年以來的科學研究心血。

但是蘇聯側重的是重工業、軍事工業,輕工業和電子工業方麵簡直慘不忍睹,他們明明培養了大量的電子技術人才,卻把研究方向放在了電子管小型化上麵,放棄了晶體管集成電路。

事實殘酷地證明這是一條死路。

這隻是一個方麵,由於搜集到的技術資料雖然多,但並不完整,在時間的延續性上麵出現了斷層,這又是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事情。

姚遠解釋道,“基礎科學研究是一切科研的基礎,就好比建樓房,基礎科學研究是地基,能蓋多大多高,全看基地築得如何。而基礎科學研究需要長期的積累,這正是我們的短板。”

“花錢從外麵購買技術其實不難,隻要給足夠的錢,很多企業都願意出售前沿技術,但是如果要購買他們的基礎試驗數據,大多是不會答應的,因為這些是根本。韓國現代重工的LNG船技術其實不是很完整,我之所以花那麽大的代價要求他們共享,是看中了他們長達二十年的基礎研究。有了這些試驗數據,我們後續的研究就不是無根之末。”

解釋了一番後,姚遠提出請求,“省長,我有個不情之請,也算是春風科學院希望省裏給予大力支持的一件事情。”

“你說,有什麽要求盡管提。一個大項目接著一個大項目,不能光你們企業在行動,我們省府也要幫助解決問題,你盡管說。”張副省長揮了揮手說,這個時候才找回一省之長的感覺。

姚遠微微點了點頭,道,“我希望省裏的研究機構拿出基礎科學研究方麵的相關數據與我們共享,國營研究所、國企研究所、高校以及駐本省的國家級研究機構,我什麽都要。”

“作為交換,春風科學院可以撥出一筆款子來專門支持他們的研究工作。同時也非常歡迎彼此之間加強技術交流,在一些基礎性研究成果方麵,春風科學院也願意拿出來對國內進行免費共享,我們放棄專利。”

這是他考慮了很久的一件事情。

目前國內的情況反映出來的現實是,很難獲得專利使用費,國企帶頭抄襲的年代,別指望通過專利賺錢。不像二十年後,最看重專利、看重知識產權的恰恰是國企,因為他們有大量的專利技術。

當然,姚遠對向國內免費共享的技術是有選擇的,容易抄襲模仿的、晚幾年也會出現的技術可以免費共享,高精尖類技術則必須建立專利堡壘,就算打官司打到2022年也要堅持下去。

在看到了春風科學院科研實力之後,張副省長並不把姚遠的請求當成請求,反而認為這是春風科學院在為本省的科研實力進行的一種促進措施。

他很大方地揮手道,“錢就不必了,都是自己人,免費共享交流,就這麽定了。”

姚遠嚇了一跳,連忙說,“這樣不行,必須要用合同文件確定下來,春風科學院是一定要支付使用費的。省裏能夠協調賣給我們基礎科研數據,其實是我們占了大便宜了。”

“既然你堅持那就按照你的意思來。”張副省長無所謂地說,他不認為那些基礎科研數據比春風科學院的技術還要值錢,人家已經國際領先了。

身為過來人,又是科班出身的技術類企業家,姚遠太清楚基礎科研數據的價值了。比如大飛機計劃,樣機已經首飛了,都飛去高原進行試驗了,結果下馬,後來重新啟動之後,又花了二十年才搞出樣機來。以21世紀的技術研究能力居然還搞了二十年,讓人很不解。

其根本原因就是當時的大量基礎試驗數據消失了,一切都要從頭來過……

可悲可歎。

姚遠鄭重地說,“我已經組織法務部、知識產權部的人對此展開研究了,拿出細則來之後,詹成貴同誌會代表春風科學院與省裏進行談判。”

這時,張副省長意識到這裏麵的情況可能不是自己想的那麽簡單了,皺眉說,“有必要搞這麽複雜嗎?”

“出於對科研人員勞動成果的尊重,非常有必要。”姚遠嚴肅地說道。

他沉聲說,“我們的基礎科學研究所是建立最早的部門之一,但又是目前為止投入最大、進展最慢的部門。比如材料工藝,這是基礎科學衍生出來的第一類應用科學。基礎科學研究所在十年內可能都沒辦法產生效益,但卻是必須要持續投入的一個重點研究所。”

這麽說是為了讓張副省長對基礎科學研究的相關數據材料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從而避免“因為曆史原因當時對技術合作認識不足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這種情況在未來出現。

張副省長沉思片刻,接過姚遠遞過來的煙,就著姚遠的火點上抽了口,俯瞰著在飛速轉圈圈的兩台寶駿320轎車,緩緩沉聲說道,“我們好好研究一下,不過你放心,這件事情是沒問題的,就看具體怎樣來操作。”

“我建議省裏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涉及到的基礎科研數據、技術進行評估,把這些東西量化,這樣會清晰很多。”姚遠像足了砍價往高了砍的顧客,熱情地出謀劃策。

張副省長苦笑著說,“小姚,企業家要都像你這樣,華夏的經濟發展是不用發愁的。”

一直插不上話的林副秘書長這時順著這個話題說,“省裏馬上要評新長征突擊手,小姚是在校大學生,應該還是團員吧?”

“預備黨員。”姚遠說。

林副秘書長馬上說道,“那就沒問題,可以參加評一下這個榮譽。”

“老林,你安排一下。”張副省長馬上指示道。

“好,小姚,你填個表……不,我明天去一趟你學校,你就別管了。”林副秘書長大包大攬道。

姚遠哭笑不得,這樣的榮譽,他上輩子想都不敢想,那不是有錢就能評得上的。

在青年群體裏,新長征突擊手是僅次於青年最高榮譽五四青年獎章的榮譽,雖然是省級的,但依然非常的難得,有青年群體裏的勞模之稱。

倒是諸如什麽十大傑出青年之類的榮譽,聽著很響亮,實際上含金量遠不及新長征突擊手、勞動模範、五四獎章獲得者這一類正兒八經的官方榮譽的。

在決定了經商不從政的情況下,這些榮譽對姚遠來說沒有實際的意義,但是姚振華同誌這位老國營工廠職工是一定會很高興的。

考慮到這點,姚遠便沒有拒絕。

卻說這個晚上,張副省長興致很高地在春風科學院參觀至淩晨三點多才離開前往市府招待所休息,淪為配角的林副秘書長卻由榮譽這個事情打開了思路,和周梁等市領導一拍即合,天亮之後,幹脆一同前往西工大了解姚遠的情況,親自給姚遠辦上報材料的事宜。

省府把主要角色攬去了,市裏從主角成了配角,省委林副秘書長這邊代表省委也沒有更好的表達態度的辦法。

給予姚遠榮譽是個好思路,況且他同時還是在校大學生,是僅20歲的年輕人,除了經濟政策方麵,這個思路一打開,頓時就開闊了。

省委副秘書長和市長親自出麵,西工大自然是熱情招待,哪裏需要領導費心,底下人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把姚遠的材料整理了出來,親自交到了林副秘書長的手裏。

沒有經過市裏而是直接遞交到省裏,這也是林副秘書長特意要求的了。

周梁一看這個情況,很是無奈。

返回市府的路上悶悶不樂的,經過市圖書館的時候,忽然想起什麽來,問楊勝,“姚先生是不是有個姐姐?”

“是,叫……叫姚力,哦對,好像就在圖書館工作。”楊勝看了眼經過的市圖書館。

周梁果斷道,“掉頭,去圖書館。”

楊勝反應過來,“周市長,你打算……”

微微點了點頭,周梁說,“今時不同往日了,市裏沒什麽能讓人家看得上眼的,隻能從他身邊的親朋好友入手了。無論如何也要讓姚先生看到我們的誠意,老楊,你是知道的,之前咱們和姚先生鬧得不是很愉快,現在看來是追悔莫及了。”

“誰也想不到姚先生的發展速度這麽快,原來隻有一個賣電器的門店,最大的資產是當時還是合資的寶媽機械,不到兩年的時間發展成了一個資產管理集團,資產規模幾百億。”楊勝唏噓不已,想起當初進出口貿易展會時的場景,事後諸葛地說,“當時在進出口貿易展會的時候其實就應該看出來了,能靠一張嘴拉回來上千萬美元外匯訂單的人,肯定非同尋常。”

周梁擺了擺手,“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打個電話問問姚麗同誌的情況,但是不要讓圖書館的人知道我們的行蹤。”

“好,我這就打。”楊勝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