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781章 做好眼前事

字體:16+-

姚遠給秦振軍打電話,用前所未有嚴肅的語氣問道,“秦叔,一號作業區能不能打出量產井?哪怕是一口日產二三十噸的。”

日產二三十噸的油井勉強具備開采價值,在國外,這種日產量的油井通常會被石油公司賣給小石油公司,因為開采成本遠高於產量價值。

在國內的話,日產五噸以下的油井才會被列入廢井的行列,承包給個人進行開采,私營企業、個體戶通常沒有二次開采技術,就是采幾噸計劃外的石油賣掉賺點錢,這點錢對個人來說很多,但是對油田來說根本無法做好收支平衡。

秦振軍雖然不知道姚遠有什麽計劃,但是在這個時候問一號作業區能否找到一口具備開采價值的油井,說明這個答案非常重要。

沉吟片刻,秦振軍說,“可視化水下探測小組那三個小夥子明天就更改裝出可以通過油管下去探測的終端,阿遠,我現在隻能告訴你有一定概率,但具體是多少我不能保證,你也知道,金礦附近出現石油層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姚遠沉思著,道,“爭取三天出結果,現在情況有變,明天開始分批把人員轉移到貝姆特來。劉毅和那兩個工人……先停止他們的工作,同時做政治審查,至於具體怎樣安排,聽小虎的。”

“好,我知道了。”秦振軍記下來。

掛了電話,姚遠把事情從頭到尾捋了一遍,確定在控製住消息的情況下這件事可以放到後麵處理,他就暫時把2000噸黃金放到一邊,集中精神到貝姆特油田這塊。

先做好眼前的事情,那2000噸黃金在地下跑不了,但現在是急需在卡沙甘地區找到新油田的。

鑽井小分隊在古培強的帶領下,以機械為主,人工為輔,花了不到一個小時就把那口廢井給收拾了出來,原來的采油機、鑽井架都拆了,用切割器切割成平均的一段堆在不遠處。這些鏽跡斑斑的鋼材可不是廢物,切割的就是有意識的進行了分配,是可以作為緊急時刻用來搶修鑽井的後備鋼材的。

古培強他們做起這些事情經驗豐富得很,甚至根本不用尺子去量,他們的眼睛就是尺子。

新的鑽井架架起來之後,古培強過來報告,“姚總,我們計劃先搞清楚井下的情況,然後采用注水的辦法進行測井。”

那口水井的水源非常充沛,在有充沛水源的情況下,使用水作為替代物,用來增加地下原油所受到的張力,把原油“趕”上來。

二次采油技術有三種,水、氣、聚合物,原理很簡單,打到地下提高原油的張力讓原油達到可以被采油機抽上來的水平。其中聚合物是比較先進的驅動方式,通過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增加水的粘度,大白話就是把水變得很黏,然後把這種劑注入地下來驅動零散的原油集中到一塊……

簡單地說,一次采油就是處男,撩一下就噴出來了,頂多就撩幾下,一樣自噴,二次采油呢則好比酒後的中年男性,必須要不斷給他補充能量才能達到可以出來的程度,三次采油就更加離譜了,需要借助藥物,通過藥物來改變分子性質來達到目的……

從成本來看,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呈階梯式遞進的方式增加的。

色丹油田就是典型的一次采油油田,所有的油井都是自噴井,換言之,都不需要你做什麽幹涉,原油自己從地下噴出來,你隻要接上管道輸送到儲油船上就行,成本低到令人發指。

巴庫油田則有近一半的油井用上了二次采油技術,主要是春風科學院采油所開發的聚合物驅油方式,國外搞的聚合物驅油方式成本很高,但是春風科學院搞出來的成本不比水驅動多多少,效率卻提高了37%以上。

南方實業下麵有一個化工廠專門生產石油公司所需要的化學品,驅油的聚合物就是主力產品,年銷售額過億美元。

可想而知,姚遠當時拉開架勢要把南方實業遷到香港去的時候,上麵有多緊張。

古培強的想法很簡單,水源充沛的情況下,聚合物能剩下一袋是一袋,這都是錢。

姚遠考慮的卻更多,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環保都是永恒的主題,未來甚至會變成國際政治爭鬥的戰略武器。

東方石油要完全適應國際化競爭,方方麵麵不但要與外國公司持平,還要比他們做得更好,包括環保標準。

基於此,姚遠道,“用聚合物驅油吧,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要用水驅動,給子孫後代留點資源,說不準過個一兩百年這裏就變成咱們的領土了,對吧。”

古培強笑道,“姚總你真會開玩笑,好,那就用聚合物驅油。”

當一帶一路戰略全部落地之後,貨幣和道路統一之後,那根隻存在於地圖上的國境線,對弱國來說是縹緲的。

每一名小學畢業的華夏學生都知道,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華夏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製度,靠的是兩個基礎,第一,統一了貨幣,第二,統一了道路標準。

美國依靠美元收割全世界,會受限於國境線嗎?

姚遠收拾一下情緒,舉步走向鑽井架,和工人兄弟們一起做探井的準備。大老板把自己當成普通工人用,工人兄弟們那還不玩命幹,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經過初步勘探後發現,這口井已經打得比較深了,海拔幾十米的情況下,打到了近千米,差不多是當時勘探開采技術的極限了。

引起姚遠注意的是,這近千米的深度不是一次打完的,而是前前後後經過了三次鑽井,痕跡非常明顯。

顯然,在日產量明顯下降的時候,蘇聯工程師用了繼續往下鑽這麽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連續兩次,一直到深度近千米後日產量再一次大幅下降,這才被放棄。

繼續往下鑽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測井,涉及勘探成本問題,古培強非常慎重。

他一貫是這樣的性格,哪怕已經是名冠天下的石油鑽井隊隊長。

他在等姚遠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