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巨型總段建造法
“你這麽做會嚇死他的。”林威忍不住笑道。
姚遠一邊往訂貨會現場走,一邊說,“我得讓他知道,如果不長記性,下一次就不是開玩笑的了。”
“這種人回國後真的會給我們添麻煩的,我們是無所謂的,問題是身邊的人肯定會受到影響。”林威已經不是剛開始做生意的林威的,這些年他見多了以權壓人以勢欺人的事情了。
副處級幹事在京城什麽都不算,但是他背後是一個大家族,這種跋扈人幹事情通常沒有什麽底線可言。
“孫一民怎麽辦?”林威問。
姚遠笑道,“他得請我吃飯。”
“你都要把人沉海了,人還請你吃飯,想什麽呢。”林威根本不信,呲道。
姚遠說,“你沒看出來嗎,孫一民是被逼著來的,而且我看他是不情願繼續在陳家這條船上的。我現在甚至懷疑大連造船和川崎重工合作這是並非孫一民本意。”
“是陳家?”林威明白了,“那他真該請你吃飯了。”
他忽然醒悟過來,“這麽說,那個胡波說的話不能全信。”
“做了多少年生意了,哪怕沒這檔子事,胡波的話也不能全信。我隻是詫異,胡波在了解我們的情況之下還敢利用我們,這個人不簡單啊。”姚遠說。
林威問,“你打算怎麽辦?”
姚遠微微搖頭,“大是大非麵前,他的小心思我可以原諒。他有些話說得是沒錯的,大連造船是國內唯一能夠建造航母級別軍艦的造船廠,不能有任何損失。”
“方向造船也能建造。”林威說。
姚遠擺手說,“沒那麽簡單。建造一條六萬噸以上的航母,需要所有的工業門類,成熟的產業體係,大到發動機、雷達、鋼材、艦載機,小到材料塗層、電子係統、飛機阻攔索,這些全部都要能夠建造。”
“所以你當初無論如何都要把馬卡洛夫和他領導的技術團隊請過來,不惜每年花上億美元把他們養起來。”林威想起了幾年前在烏克蘭黑海造船廠的事。
點了點頭,姚遠說,“我們什麽都缺,而最關鍵的是人才,有了這些建造過航母的人才,就能節省下來大量的時間。國家還沒有能力養這麽多高端技術專家,那麽就由我們來。”
馬卡洛夫是黑海造船廠的廠長,他帶領的航母研製團隊建造了蘇聯紅海軍所有的航母,而且蘇聯唯一一條滿載排水量達到10萬噸的航母就是他們研製出來的,雖然隻完成了40%的船體建造。
輕歎一聲,姚遠沉聲說,“造一條十來萬噸的船不難,韓國能造、日本能造,但是你讓它們造一條10萬噸的航母,他們就造不了。建造航母需要600多個相關專業、8000多家配套廠家,需要中央和國家部委、軍事工業部門等的統籌協調安排。這些我們都做不到,但是大連造船做得好。”
林威默然,原來建造航母遠比自己想象的要複雜。
“除非……”姚遠忽然轉折了一下。
林威問,“除非什麽。”
姚遠忽然笑道,“陳鵬開出的條件其實對我們來說很優厚,這個人不懂行情罷了。一千萬美元換取建造瓦良格號的資格,和白撿差不多,但是,他代表的是陳家,不是國家。”
他忽然有些期待鍾衛國那邊的回複了,如果國防工業委員會通過了新的造艦計劃,方向造船廠是極有可能有機會負擔國產航母的主要研製任務的。
要躋身世界最強大的造船廠行列,必須要具備建造大型軍艦的實力,造一百條30萬噸油輪也比不上造一條10萬噸的航母。
如果說LNG船是民船中皇冠上的明珠,那麽航母就是人類能夠建造的技術最高端、最複雜的船舶,沒有之一。
春風科學院從1991年開始就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科研專家進行了研究,整整六年了,但姚遠對方向造船是否能夠把未完工的瓦良格號建成。
到了會場,人基本到齊了。
主持人的角色不太重要了,接下來由船東公司的代表宣布中標造船廠。
不過和去年不同的是,這一次幾位重量級船東們似乎是經過了商量,選派了馬士基航運的代表奧斯特作為統一代表出來宣布。
總而言之,在造船廠代表們看來,今年的氣氛明顯不同,宣布中標方的方式也完全變了。
這些本是競爭對手們的船東什麽時候好到穿一條褲子了?
奧斯特的表情也有些怪異,他走到發言台那裏,打開文件再一次看了看,然後抬起頭來,目光搜尋一番,然後落在了角落這裏的方向造船廠的位置。
姚遠本人一直兼任著方向造船廠廠長一職,可見他對方向造船廠有多麽重視。
奧斯特宣讀道,“我代表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達飛航運三家船東公司宣布,馬士基航運2艘30萬噸油輪和3艘10萬噸集裝箱貨船、地中海航運5艘7萬5千噸巴拿馬型貨輪、達飛航運2艘15萬噸鐵礦石船,中標公司是……”
“華夏方向造船。”
嗯?
大家沒反應過來,還在等奧斯特往下說,可是,奧斯特卻沒有往下說的意思了,那神態根本就是已經宣讀完畢,全球排名前三的三家航運公司發布的一共12艘船舶的訂單競得者是華夏方向造船,隻有華夏方向造船!
這怎麽可能!
三星重工的代表第一個跳出來,質問道,“沒有其他造船廠了嗎?請說清楚,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達飛航運三家航運公司的訂單隻是給了華夏方向航運了嗎?這怎麽可能!”
頓時,所有造船廠的代表都不滿地叫喊了起來,他們根本不相信一家造船廠能夠完成這麽多的訂單。
那不是12艘巴拿馬型貨船,而是有30萬噸油輪、15萬噸鐵礦船、10萬噸集裝箱船,占據了一多半!
可以說,年下水噸位最大的三星重工和現代重工都不具備這個建造實力。
奧斯特示意大家安靜,好一陣子吵鬧才慢慢平息下去。
他說,“諸位的疑問也是我們三家船東公司的疑問,我們根據報價選出了中標公司,的確是華夏方向造船,大家可以看大屏幕,上麵有每家公司的報價情況。”
奧斯特說,“請給方向造船廠的負責人一個話筒。”
馬上有人小跑著給姚遠送過去一支話筒。
“姚……姚先生,你在報價單上特別注明,方向造船廠能夠在24個月時間裏完成上述12艘船舶的建造,同時你還特別建議我們三家船東公司統一考慮選擇方向造船廠,我們采納了你的建議,由我代表三家船東公司就上述12艘船舶的訂單來宣讀結果。”
頓了頓,奧斯特說,“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方向造船廠憑什麽能夠保證在24個月裏完成上述12艘船舶的建造。據我們了解,一艘30萬噸油輪的建造時間是36個月。”
“24個月根本不可能!”三星重工的代表站起來插話大聲說道,“160萬噸的船舶,我們三星重工旗下的所有造船廠全力開工也不可能在24個月內完成建造,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造船廠能夠完成這樣的建造量!”
金宰鉉都忍不住了,朗聲說,“現代重工勉強能做到,但我們不可能把正在建造的船舶停工了騰出船塢來建造新訂單,大家都知道,訂單是要排隊的。姚先生,你違反規則了。”
這兩家造船廠可以代表世界民船造船界了,事實上的確如此,如果三星重工和現代重工做不到,日本任何一家造船廠也做不到,歐洲、美國任何一家造船廠都做不到。
三星重工的代表突然說,“現代重工絕對做不到,事實上,除了我們三星重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造船廠有可能在24個月的時間裏建造完成160萬噸的船舶,更別說這裏麵有30萬噸級的油輪。”
全場突然安靜下來,大家都注意到三星重工的代表臉色有一些隱藏得很好的喜色。
難道三星重工又開發出了什麽新技術?
三星重工的迅猛發展和他們的技術進步有極大關係,事實上韓國三大造船企業的情況都差不多,但是相對而言,三星重工在技術研發上的進取心更加強烈。
“是巨型總段建造法麽?”
一句不輕不重的話輕輕地飄了出來,飄在了會場上,安靜的會場出現了一些低聲的討論聲。
而三星重工的代表臉色驟變,既吃驚又恐懼地遠遠地順著聲音看向了角落那邊,是方向造船的位置。
此時,姚遠站起來穩穩地走到了台前,與此同時,已經等候許久的方向造船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劉大年提了一堆幻燈片從側麵入口步入會場。
姚遠說,“方向造船廠已經掌握了巨型總段建造法,並且已經在兩條4萬噸貨輪的建造上進行了完整的試驗,經驗已經十分成熟。”
這一句話讓三星重工的人全都傻眼了,內心的震驚無以言表。
那位代表之所以有些得意,是因為他們正在搞巨型總段建造法,這是一種全新的船舶建造技術,突破了船塢對建造大型船舶的限製,上輩子就是三星重工開發出來的。
不過那已經是21世紀初的事情了,而現在,春風科學院聯合方向造船廠早已經完成了研發,並且使用該技術建造了兩條4萬噸貨輪。
巨型總段建造法的總工程師就是劉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