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859章 來找茬的

字體:16+-

“奮進”號是一條16000噸的遠洋滾裝船,原來是專跑橫跨英吉利海峽的法國至英國渡輪,船東破產,該船作為抵押資產輾轉到了法國沃德投資集團下屬公司名下。

春風科學院需要一條萬噸級別的、對高航速和巡航能力有清晰要求的、具備改裝成軍用艦艇潛力的船舶來做全柴聯合動力裝置、全艦電力管理係統的試驗,於是這條船就開了回來,更改注冊地更改船名,成了春風科學院的技術試驗船。

為了實打實地試驗,對“奮進”號進行了改裝之後,春風科學院後勤管理中心注冊成立了一家航運公司,該公司名下隻有“奮進”號這一條船,專門跑日韓和國內航線,主要是運輸汽車整車、零部件、農業機械等。

滾裝船基本上用於運輸汽車,也是運輸汽車最合適的一類船舶。

寶馬汽車、寶駿汽車生產的各式汽車銷往北方地區,很多時候不用鐵路運輸,而是用“奮進”號來進行運輸,運輸成本更少,而且又支持了技術試驗工作。

現在,使用全柴聯合動力裝置的“奮進”號已經連續航行了半年之久,總航程高達15萬公裏。

因此年海紅說也是時候對“奮進”號上的全柴聯合動力裝置進行一次仔細的檢查了。

“奮進”號使用的是春風科學院logo同顏色的塗裝,天藍白雲相間,滾裝船的體型高大威猛,船舷非常高,有一個方方正正的大肚子,煙囪在兩舷,船樓在船頭,船長136米,有五層甲板,一次能夠裝載1000輛轎車。

滾裝船是采取滾裝方式裝卸車輛的船舶,這種船是典型的軍改民船舶,最早是軍用的坦克車輛登陸艇,為了提高裝卸效率,坦克車輛登陸艇把船樓放在兩側,中間是直通式甲板,坦克車輛從這一頭開上去,從那一頭開下來,大大提高了裝卸的速度。

這種船舶非常適合用作海峽渡輪,可以載車輛和載客,後來發展成為專門用於運輸車輛的船舶。在甲板之間有升降平台或斜坡道連通,裝卸速度非常快。

在此之前,船舶運輸車輛需要使用碼頭吊機進行裝卸,效率非常低,滾裝船的出現改變了這種作業方式。

因為帶有試驗性質,所以“奮進”號隻運輸貨物,不載客。

姚遠和703所的人到了碼頭時,年海紅那一隊人已經鑽到輪機艙裏麵去了。

於是姚遠就先帶703所的人參觀其他地方,主要是駕駛艙裏的顯示儀器,裏麵的數據是703所的人感興趣的。

703所的帶頭人是楊誌謙,國內船舶動力研究領域第一人,門生遍布全國大小動力所,和朱英傑的恩師楊逑院士並稱雙楊。楊誌謙院士的歲數比楊逑院士要年輕許多,如今不過70歲,精神頭非常好,提著一根文明杖,頗有民國大儒的風格。

人民海軍噸位最大的艦艇南倉號綜合補給艦上麵使用的動力係統就是楊誌謙團隊搞出來的,功率並不搶眼,但勝在穩定可靠,這對充當奶媽角色的補給艦來說至關重要。

不過楊誌謙這個老頭子給姚遠的感覺不太友好,他本人倒是沒有說什麽,但是他的幾個弟子話裏話外言裏言外對春風科學院都帶有歧視,以及略帶怨恨的不甘。

問題是,楊誌謙是院士,姚遠不得不親自場麵接待,他要是不出麵,就得他的老師莫院士出麵,詹成貴出麵接待是會引起對方不滿的。

到了駕駛艙裏,楊誌謙的大弟子王建奇指著裏程表,用毫不掩飾的語氣問道,“姚總,十五萬公裏這個數據都是全柴聯合動力裝置跑出來的?據我所知,這條船是從法國買回來的二手船,已經服役好幾年了。”

一直跟在姚遠身邊的林小虎看了王建奇一眼,心想,這些人昨天說要過來參觀,姚遠馬上安排專機去把他們接過來,下了飛機後直接就要看全柴聯合動力裝置,原以為是帶著虛心學習的態度來的,現在越來越感覺是來找茬的。

春風科學院在搞全柴聯合動力裝置並不是秘密,業界都知道,畢竟這種國際的交易很難瞞過外界的目光。

不像CFZR-30燃氣輪機,從一開始就在秘密的狀態下進行的,現在隻有朱英傑團隊和鍾衛國知道。

林小虎心想,要是讓你們知道CFZR-30燃氣輪機的存在,那你們豈不是要氣得跳到海裏去?

此時,姚遠笑著說,“王教授不會認為奮進號在英吉利海峽服役幾年時間跑不了十五萬公裏吧?我們把該船的動力係統改成我們研製的全柴聯合動力裝置後,重置了所有的相關數據,這是十五萬公裏的航程是全柴聯合動力裝置跑出來的。”

他扭頭對船長說,“把航海日誌拿來給王教授看看。”

楊誌謙的大弟子是某知名高校的兼職教授,正職是船舶重工動力所的所長。

船舶重工身後是陳家,大連造船是船舶重工的核心工廠,在新加坡的時候,姚遠得罪了陳鵬,用“沉海”把這二世祖嚇得幾天不敢出酒店房間門,現在回國了,又覺得自己行了?

回國之後一直沒有和胡波聯係,倒是他和孫一民打來好幾次電話,姚遠都以忙碌為由推脫不接。

看樣子,自己不主動做點什麽,一些事情該找上來的還是會找上來,姚遠心想。

船長示意大副去拿航海日誌,冷冷地看著王建奇。

他是海軍船長退役的海上大老粗,幹海運的就沒幾個脾氣好的,更何況是當過二十多年兵的,船長對這個帶著眼鏡的王教授印象極度差,而且他斷定,這個王教授極可能不懂航海。

當著船長的麵質疑人家的航程數據,這不是指著人家鼻子說你造假嗎?這不是可以開玩笑的事情。

一萬多噸的船開出去一趟,光是燃料就要花掉幾十萬上百萬,你說人家航程造假,那不就是懷疑人家把加油水的錢中飽私囊了?

要不是看到大老板這麽克製,船長早就讓手下的海員把這王教授趕下去了。

王建奇拿到了航海日誌,他的幾個師弟也紛紛圍過來,仔細翻看著。需要注意的是,楊誌謙的幾位得意弟子基本上都在船舶重工裏工作,反倒在船舶工業的較少。

姚遠還不太了解船舶重工(北船)和船舶工業(南船)之間的關係,看樣子是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了。

楊誌謙的態度很奇怪,他既不阻止幾位得意弟子,也沒有表現出支持他們的意思。

此時,他麵帶微笑地問姚遠,“小姚,奮進號裝了兩台MTU柴油機作為主機,那麽總功率是達到了18000馬力了?”

“是的,奮進號用的是雙主機組合,在最大巡航速度、最大巡航航程的時候隻使用其中一台主機,最大航速航行的時候需要全功率推進,則使用兩台主機。”姚遠說,“楊院士,我得糾正一點,不是MTU柴油機,是我們仿製的MTU柴油機,MTU柴油機的單台公裏隻有7500馬力,我們的是9000馬力。”

楊誌謙的神情還是微笑的樣子,說,“那麽一台主機就足以推動一條兩萬噸的補給艦了。”

這個水平已經差不多和他牽頭研製的用於南倉號補給艦上的國產船用柴油機持平了。

“奮進號最大航速能跑到多少?”王建奇突然扭頭盯著姚遠問。

姚遠笑道,“26節。”

“不可能。”王建奇冷哼一聲,“就算最大功率有18000馬力,奮進號也跑不出26節的最大航速,姚總,你大概是不了解這裏麵的概念吧?”

船長忍無可忍了,道,“我最快一次跑出了27.2節的航速,你仔細看航海日誌!今年3月20日!”

王建奇掃了船長一眼,把航海日誌翻到1997年3月20日這天,果然,上麵清清楚楚地記載著,在風平浪靜的海況之下,16時05分,奮進號航速達到了27.2節。

他注意到,此時的奮進號是滿載的。

“這不可能的。”王建奇根本不相信。

姚遠說,“奮進號本身就是作為高速渡輪設計的,它的設計最大航速就達到了25節。”

“但是奮進號此前使用的是德國MTU柴油機組,人家的功率更大吧?”王建奇略帶些冷意地笑道。

姚遠嗬嗬一笑,“看來王教授對奮進號以前的情況很了解。”

“姚總,如果隻是為了補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因此浪費了國家寶貴的人力物力,那就是罪人了,這可開不得玩笑。”王建奇無聲哼笑了一下,理所當然的樣子,他的幾位師弟抱著胳膊,一副要戳破春風科學院的學術造假的架勢。

奮進號上使用的全柴聯合動力裝置是根據5000噸護衛艦理想動力的標準來的,就是要全麵試驗其所有性能,尤其是最大航速、最大續航力以及可靠性。

姚遠沒有回答王建奇的話,而是問船長,“老關,船可以出海嗎?”

“隨時可以!”關船長肯定地說道。

姚遠問楊誌謙,“楊院士,您的身體狀況適合出海嗎?”

“我這把老骨頭沒問題。”楊誌謙第一次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越發讓姚遠感到奇怪了。

“好,老關,向港口申請出海。”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