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929章 先富帶動後富

字體:16+-

姚遠說,“郵政鬆口了,準備好手續提交申請,逆風物流可以正式改為逆風快遞了,是成立控股公司還是集團公司,你和肖總商量著來,總而言之,郵政具備的資質,你也會有。”

“謝謝老板!”周飛激動不已。

等這一天等了七年了,在今天之前,逆風物流都是小心謹慎地行事,一邊要避免和郵政起正麵衝突,另一邊要和地方的物流地頭蛇幹仗,那是真的要幹仗。

在這個時代做物流的,哪個不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逆風物流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和網絡,周飛已經記不清楚流過了多少血,為此犧牲的員工就有十多位。

他一直在等的就是牌照,就是資質。

姚遠說,“和我沒有什麽關係,這是逆風物流自己拚出來的,華東水災,和剛剛過去的三江流域特大洪水,國家看到了你們的努力,這是你們打拚出來的,應得的。”

周飛激動得不能自已。

姚遠說,“逆風航空貨運公司要正式掛牌成立起來了,我已經交代好了,從新聯航、新北航兩家航司劃撥二十七架全貨機給你,拿到牌照之後,盡快把國際航空速運業務開展起來。”

逆風物流是沒有從事國內國際的包裹運輸業務的資質的,此前都是要依附遠大電器的送貨上門或者以物流運輸的名義來進行,很麻煩。國際包裹運輸就更別提了。

有了牌照之後,這些都不存在問題了,逆風快遞自己就能申請國際貨運航線,獨立開展起來,是完全不需要依附郵政係統的形式。

周飛嚴肅地說,“老板,我有信心在明年上半年實現盈利,郵政係統過於僵化的包裹流轉係統是根本比不上我們的效率的。”

他一直在跟蹤研究對手分析市場,發現郵政係統這麽多年來一點長進都沒有,三十年前的流轉效率是什麽樣的,現在還是什麽樣。

姚遠知道,不出現鯰魚的話,郵政係統是不會改變的,因為沒有競爭壓力,等國家文件下來進行要求的話,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了。

把新聯航、新北航兩家航司現有的大部分全貨機劃撥給逆風快遞,是出於快速搶占國際快包空運市場,飛機的交貨期太長了,二手飛機也越來越少,能買的都讓姚遠給買走了,等新飛機交付是不現實的。而且,航司和逆風快遞走的是兩條路子,相互之間不會構成競爭關係。

說白了,姚遠在卸任之前就替逆風快遞考慮好後麵的路怎麽走了,周飛的擔心是多餘的。

肖家炳說,“周總,總部集團以及我個人會一如既往地支持逆風快遞的發展,有任何困難你隨時跟我說。”

這是新任董事局主席的表態,周飛又吃了一顆定心丸。

話說回來,周飛如此擔心絕不是杞人憂天,即便有姚遠親自看著,如果逆風快遞依然沒有盈利的希望,即便是姚遠,一段時間過後想為逆風快遞說話都不知道怎麽說了。

大老板也要向底下的管理層妥協,需要讓大家心服口服,偶爾一次強硬和蠻橫沒問題,但是在不闡明依據的情況下無條件支持一家持續多年巨大虧損的企業,是很難服眾的。

每一次年終總結大會上,姚遠都會先闡明自己對逆風物流未來發展的看法,然後才做出決定,如此是讓大家信服的,畢竟大老板的判斷還沒有出過問題。

如果大老板不管事了,這個基礎就不存在了。

因此,周飛的擔憂是切切實實存在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姚遠還坐在這個位置上的話,即便有些人對逆風物流享受的超國民待遇有意見,那也隻能在心裏想想。姚遠要完全放手集團事務了,肯定不會隨意插手新任董事局主席的工作,這是一定的,因此,到了那個時候,逆風物流的超國民待遇還能不能保留,那可就兩說了。

現在,大老板考慮到這個問題了,而且明顯和肖家炳充分溝通過了,肖家炳的表態讓周飛起碼三年之內不用為了逆風快遞的擴張式虧損擔心。

周飛迅速整理了一下腦子裏亂糟糟的數據,匯報道,“老板,肖總,我打算明年用一年的時間把全國常住人口10萬人以上的城市渠道建設起來,預計要投入37億的資金。”

“你這個37億是怎麽算出來的?”姚遠皺眉問。

周飛連忙說,“我們自己做了幾次預算,又請了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做了兩次預算。”

肖家炳發現周飛誤會姚遠的意思了,當即笑著說,“周總,你們此前建設一個百萬規模常住人口的城市渠道終端網絡,我記得要花掉五千多萬。全國範圍內常住人口十萬人以上的城市,沒有一百個也有七八八十個,按照這個比例算的話,37億的預算會不會緊張了一些?”

周飛回過神來,原來不是認為預算高,而是覺得太少,當即道,“我們參照了國外快運公司的精細化管理方式,在管理和運營這塊下了很大功夫,引進先進的管理係統,人力成本得到了極大的壓縮,而且中西部地區的平均工資相對要低一些。”

姚遠說,“也就是說錢是從人力成本這塊省下來的。”

“是的。”周飛說,“我們比傳統意義上的物流公司要雇傭更大的人,本來人員開支就是最大的一塊,能壓縮一個百分點就能省不少錢。但是沒有簡單地采取降低薪水待遇的方式,而是通過現代化的管理辦法讓更少的人完成更多的工作。”

顯然,這是正確的,現代化企業就是如此。

但是周飛還是沒有想明白姚遠關心的是什麽,肖家炳剛才就是在提醒周飛,但是周飛沒有明白。

姚遠緩緩搖頭說道,“我以前怎麽跟你說的,招人招人盡可能多地招人,快遞員全部從當地招,本世紀結束之前你們逆風快遞起碼要有三十萬的員工。”

周飛愣住了,他猶豫著,道,“老板,我們,我們現在沒有這個必要為了招人而招人了吧?”

此前大規模招人,是作為一種對付保守派的手段,員工越多對方就越投鼠忌器,因為他們能承受得起雇員1萬人的公司倒閉,但是未必承受得起雇員10萬人的公司倒閉。

周飛是怎麽理解的,現在也是這麽理解的。

姚遠卻對肖家炳說,“肖總,你跟他說。”

肖家炳接過話,道,“周總,咱們現在不會再遇到以前的危機了,今非昔比,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把咱們剔除出國民經濟活動。我們是民族企業,企業發展起來了,企業有錢了,除了追求更高的發展目標,還應該有社會責任感,先富帶動後富。”

一句話就讓周飛頓悟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