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950章 收入最高的群體

字體:16+-

軍貿即國際政治,很多時候經濟價值是其次,重點是軍貿延伸出來的政治意義。

弗洛爾米基對華夏從來都是警惕十足的,同為大國,而且是鄰居,沒有哪個大國會去幫助這樣一個鄰居發展其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大國和大國之間極少存在軍事技術方麵的交流。

但是,弗洛爾米基麵臨著的問題是,俄羅斯在國際上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夥伴與它基本保持步調一致,因此俄羅斯必然要對抗整個北約。

弗洛爾米基沒有第二個選擇。

因此,即便弗洛爾米基不情願,但最後還是會同意與華夏的軍事方麵的合作,而且俄羅斯麵臨著嚴重的經濟問題,需要更多的外匯用於進口民生所需的物資,賣遺產是來錢最快的方式。

而且,未來,俄羅斯在各個領域和華夏的交流會越來越深,還是那一句話,俄羅斯沒有第二個選擇。

實際上,姚遠對俄羅斯的軍艦興趣不大,他們的總體設計搞得跟一堆屎一樣,說好聽點是充滿了暴力美學,說不好聽點是總體設計這塊完全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就拿現代級驅逐艦來說,麵上的火力通道多大二十幾條,而這些火力通道是相互獨立的,一旦全部開火,非常容易造成相互感染,電子設備相互的幹擾更是嚴重。

集成技術非常垃圾。

但是,現代級驅逐艦上的許多單個武器的性能什麽的是很出色的,技術這塊很厲害,毛子就是有把單個武器裝備搞到極致的本事,這一點讓人不得不佩服。

他們居然造出能飛三馬赫的截擊機,機載雷達開機後,五十米外的兔子都能被烤熟,相當的可怕。

勇敢級反潛驅逐艦也是如此。

因此,姚遠建議成品之外,把引進方向定在單個武器技術這塊,比如六管近防炮,比如130毫米艦炮技術,比如反艦導彈技術,比如艦載防空導彈技術,等等等等。

軍艦所需要使用的動力係統其實已經不存在問題了,春風科學院能夠提供一係列的動力係統,而且許多型號的性能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的同類產品。

新興集團在海外承建了春風係很多工程,其中,哈薩克斯坦新首都的基礎建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給了新興集團,和其他國內的企業不一樣,春風集團是用美元和新興集團進行結算的。

也就是說,新興集團手裏有不少外匯,用於向俄羅斯引進軍事技術和軍事裝備是足夠的,這方麵倒是不存在很大問題了。

不過基於勤儉節約的好傳統,新興集團希望能夠用輕工產品來抵掉一部分的采購款,這些物資是俄羅斯緊缺的,但是,官方願意不願意接受這種以物抵款的方式,是需要進行艱難的談判的。

以姚遠對弗洛爾米基的了解,他是關注民生的,大概率會同意這個方案。

就這樣敲定了新談判的細節。

時間很快走到了華夏春節前夕,姚遠結束在莫斯科這邊的事務返回南港過年。

除夕前三天,姚遠和林書婷手挽手上街辦年貨,他們倆難得一次出雙入對,平時在一起,身邊肯定跟著其他人,林書婷已經習慣了那樣的陣勢,今天突然隻有她和姚遠反而有些不習慣了,然後很快就感受到了談戀愛一起逛街的滋味。

林書婷挽著姚遠的胳膊,走路的時候偶爾蹦跳幾下,像個小女孩,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道,“咱們好像是第一次一起逛街,說起來,我和你談戀愛以來,有個戀愛的樣子的時候屈指可數。”

“是啊,兩天前還在莫斯科,往來無白丁談笑皆鴻儒,今天就和老婆手挽手逛花市辦年貨接到了地氣,就跟做夢一樣。”姚遠感慨著說,望著前麵整整一條年貨街,兩邊是各種檔口,門前張燈結彩,後麵有彩球橫幅什麽的隨風飄揚,街上辦年貨的人摩肩擦踵,這才是過年的感覺啊。

林書婷聽姚遠這麽說,反過來寬慰姚遠,道,“你要做的事不一樣,心理上經常出現巨大落差是正常的,再者說了,這麽多年了,你也應該習慣了。”

“習慣了。”姚遠捏了捏林書婷的小手,說,“隻是讓你受委屈了。”

“不委屈。”林書婷微微昂著下巴,非常的自豪,道,“你看看這條年貨街,看看辦年貨的人們,南港人民的這幾年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這是因為你,我很自豪。”

姚遠很開心,有這麽一位能理解他的人生伴侶,夫複何求。

林書婷說得沒錯,這條長達3000米、寬100米的年貨街就是南港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一個縮影。

這條年貨街設在未通車的人民大道中上,本身就是一條大馬路,政府管理部門批準在這裏建立春節街市,人們所需要的年貨都能夠在這裏購買到,就連遠大電器都在這裏租賃了最大的一個位置進行經營。

開業以來,這裏天天爆滿,為了維持秩序,市局專門成立了專班,聯合其他管理部門,抽調組織了上百人的聯合管理執法隊駐紮在這裏。

“聽說這種年貨街每個縣城都有,一些大的鎮也有,好像是一個老板。”林書婷說。

姚遠點頭,道,“這個老板很有經商頭腦。”

這種年貨街的形式起碼超前了十五年,姚遠的確很佩服想出這種經營方式的人。這種方式比此時流行的外貿轉內銷展會之類的形式要先進得多,姚遠看得出來,年貨街是有統一管理的。

姚遠笑著說道,“昨天我不是回糖廠了嗎,碰上以前小學的班主任了,她老人家現在一個月工資一千三百多塊錢,比縣裏的老師要高得多,我碰到她的時候,她正好買了一台三十一寸的彩電回來,那個高興勁別提了。”

林書婷眨了眨眼,說,“比我們學校領導的工資都要高。”

西工大的領導沒有幾個工資超過一千塊的,要是三年前,有個五六百塊就很不錯了。

她說,“前段時間經濟學院對南港地區的居民收入情況做過一個調研,你可能都猜不到結果。”

“哦?說來聽聽。”姚遠來了興趣。

林書婷說,“南港地區收入最高的群體是工人,然後是農民,緊接著是教師,排在末尾的你猜是哪個群體?”

她眨著眼睛看姚遠。

姚遠想了想,道,“唔,我猜應該是公務員。”

“對!”林書婷笑道,“誰都想不到人人羨慕的國家幹部的平均收入排在了末尾。”

姚遠道,“楊勝書記是很有魄力的人,他大幅削減了行政開支,把錢投入到了基礎建設等民生領域,搞得南港的官場是官不聊生,下海的人是越來越多。”

“楊書記有個外號。”林書婷覺得有意思,笑道,“大家叫他修路書記,到現在已經當了兩年多的書記了,政府委托我們學校做過統計調查,發現這兩年時間裏,全市共計建成通車了三千多公裏的水泥路,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姚遠感慨著說,“是啊,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首要條件,楊書記很清楚其中的意義。他大幅削減行政開支也到了一個極端,我覺得有些狠了,公務員也是人,也要生活,目前南港地區的公務員薪資水平是遠遠落後於地區經濟增長的,這並非好事。”

說是來逛街辦年貨,聊起來的卻依然是這些事情,這便是二人的共同話題,彼此心裏麵都是心存大義之人。

“我覺得挺好,國家幹部本身社會地位就很高了,而且是一定存在一些灰色收入的,他們的生活其實比很多人都好過的。”林書婷持反對意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社會地位實際上是最容易產生經濟價值的。”

姚遠佩服笑道,“我看你幹脆轉去經濟學院任教得了,這水平杠杠的。”

“我就是平時沒事喜歡看看這一類的書,我還是喜歡在外語學院教書。”林書婷說。

姚遠問道,“1998年南港地區工人的平均收入是多少?”

林書婷吊姚遠胃口,眯著眼睛說,“你猜一猜。”

姚遠很認真地想了想,試探地說,“兩萬?”

這裏說的是平均年收入。

林書婷問,“還有別的答案嗎?”

姚遠搖頭,“我看是兩萬左右,猜得沒錯吧?”

嘻嘻笑了笑,林書婷說,“姚先生也有失算的時候,你的答案和正確答案相差甚遠呢。”

她眨著眼睛豎起一個巴掌,五指張開,揚了揚,“五萬,五萬餘,南港地區工人的平均年收入已經突破了五萬塊!”

姚遠目瞪口呆,吃驚道,“五萬?那一個月不得有四千多塊的工資了?怎麽可能這麽高,是不是被高收入群體給平均了?”

“經濟學院那幾位負責老師一開始也不相信,懷疑算錯了,反複核對了幾次才相信的確是這個數字,驚動了校領導,當時就有人提出你剛才說的問題,會不會被高收入群體平均掉了,但是,統計範圍是一線工人,並沒有包括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林書婷娓娓道來。

姚遠非常驚訝,在上一世裏,這個數字已經是2015年的水平了,而且,即便到了2020年,許多事業單位、國企基層機關、縣鎮公務員,一年的工資收入也才五六萬這個水平。

太嚇人了!

“所以說,在南港,購買力最厲害的是工人,要是雙工人家庭,那是十裏八鄉都羨慕的對象。”林書婷說。

正說著呢,就看到一名穿天藍色工衣的中年工人夫婦昂著下巴邁著大步子從年貨街裏走出來,在他身後,是兩輛三輪車,上麵裝滿了電器和雜七雜八的年貨。

在眾人的注目禮下,夫婦二人在停放車輛那裏推出一輛兩輪摩托車,丈夫騎上去,妻子坐在後座摟著丈夫的腰,往後招呼著說,“兩位師傅,我們開慢點,你們跟著過來。”

蹬三輪車的二人是農民,農活幹完了,撿點廢棄鋼材把二十八寸的雙杠自行車焊接成偏三輪車,然後到市裏來拉貨,一公裏五毛錢,蹬大半天賺二三十塊錢,這就是副業收入。

靠種地為生的農民進城打零工隻能賣力氣,這是短期之內改變不了的。

因為這些零散車夫的出現,遠大電器果斷推出了臨時決定,即春節這一個月裏,遠大電器暫停執行免費送貨上門政策。

這麽做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不與低收入群體爭利,不與進城打零工的農民爭利,把這塊市場讓給他們。

這是企業的高尚所在。

遠大電器曾考慮過把這些零散的臨時勞動力組織起來,來應對春節的銷售高峰,作為臨時性的送貨隊。

但是這麽一來會帶來很多問題,很麻煩。

因此,遠大電器和逆風快遞協商,幹脆把春節這個月的送貨上門政策暫停了,按照具體情況對在這個期間購買電器的顧客進行補貼,但是不直接和車夫交易。

等於是遠大電器替顧客把送貨的費用給付了,也就是說,這塊市場是遠大電器讓出來給打零工補貼家用的農民的。

姚遠看著騎著摩托車轟隆隆逐漸遠去的工人夫婦,目光落在蹬車的兩名車夫身上,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是農民。

當即奇怪問道,“你說農民的平均收入排第二,具體是什麽情況?”

農民的收入是墊底的,而且是長期墊底,南港地區的統計表明,這個群體的平均收入居然飆升到了第二位,這讓姚遠想不明白。

“和你有關係啊。”林書婷笑道。

果然還是和自己扯上了關係。

林書婷說,“你以前不是讓村裏的同學做農業公司嗎,公司加農戶模式,現在這個模式在南港地區遍地開花了,畝產的經濟價值是垂直上升的。”

“而且,政府對農民進行了多種項目的補貼,說到底就是鼓勵農民好好種田,這是根本。就說甘蔗吧,現在畝產都在八噸以上,如果因為天氣減產,保險公司理賠,政府也會給補貼,畝產價值已經突破了六千塊,一家三口人的話,一年下來光是甘蔗這塊的收入就有六萬左右。”

她一口氣說完,而姚遠則感慨連連,感到非常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