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第943章 你會當皇帝嗎?

字體:16+-

(0943)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在明國朝廷公布的奴酋名單裏麵,嶽托的名字,甚至要排在多爾袞和多鋒的前麵。隻可惜,嶽托用兵穩重,從來不給明軍機會,因此,明軍根本無法對嶽托造成任何有效的傷害,更不要說消滅他了。現在,這個罪孽深重的家夥,終於是被殺死了。

仔細的計算起來,葬送在張準手裏的韃子奴酋,已經有多爾袞、多鋒、阿巴泰、阿濟格、嶽托和豪格等好幾個了。至於漢奸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更是不用說了。基本上來說,大金國的高層,有一半,都已經折損在張準的手裏了。

在沈陽,大金國的高層,還有一些什麽人呢?顧炎武仔細的分析了一下,發現隻有皇太極、代善、濟爾哈朗、阿敏、範文程等幾個人了。至於其他的,都是上不了台麵的。一旦虎賁軍攻克沈陽,大金國的高層,就要被一網打盡了。

以前,朝廷的軍隊,就是被這些韃子打得一敗塗地,喪師失地的。現在,虎賁軍出手,韃子的高層,卻是一個接一個的被打死。兩者之間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哪怕是最愚忠的人,看到這樣的結果,都不得不反思朝廷的錯誤所在。

朝廷沒有人才嗎?當然不是。天下人才濟濟,不可能沒有人打不過韃子,隻是這個人沒有被發現而已。朝廷沒有足夠的錢糧嗎?當然也不是。朝廷的錢糧,支持遼東的戰鬥,還是足夠的。是朝廷軍隊的武器裝備不夠先進嗎?當然也不是。韃子的武器裝備”那才叫落後呢”盔甲什麽的,幾乎全部都是來自繳獲。

既然如此,為什麽朝廷就是無法打敗韃子呢?顧炎武和黃宗羲,都很糾結這個問題。直到現在,他們才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這個問題,好像已經有了一些〖答〗案。不是人的問題,不是錢糧的問題,更不是裝備的問題,而是朝廷本身的問題。

朝廷有改變的可能嗎?恐怕是沒有。複社奮鬥了那麽多年”想要改變朝廷的麵貌,都沒有成功。指望在未來的數年,朝廷幡然醒悟,改弦更張,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看來,未來的天下,還是虎賁軍的啊!江南的士紳豪強”恐怕是要認真的思考自己的未來了。侯方域等人,估計也要慎重的考慮,自己家族的出路了。

“大人,前麵就是都司衙門。”

忽然間,有人朗聲的向張準報告說道。

眾人抬頭一看,果然看到前麵出現一棟宏偉的建築。紅牆碧瓦,綠樹紅huā。建築前麵的空地,十分的寬敝,地麵前是清一色的大青磚。在空地的中間,還有一個凸起的高台,顯然是用來檢閱部隊使用的。沒錯”這裏就是曾經的遼東都司衙門了。

這裏,盡管被韃子糟蹋過,盡管還有殘破的痕跡”盡管地上的屍體還沒有被清理幹淨,可是”它的宏偉,它的莊嚴,它的肅穆,還是可以清晰的感受得到的。因為,這裏就是遼東最高的權力所在遼東都司衙門!

在當時的遼東,遼陽城的麵積,要比沈陽大得多。沈陽是作為遼陽的北方屏障而修建起來的,從用途上來說,沈陽乃是一座衛星城。遼東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都是遼陽。

努爾哈赤最開始的時候,也是準備遷都遼陽的。可惜,遼陽經曆了殘酷的戰火,到處都很殘破。而且,殘留在遼陽城內的漢人,也奮力的反抗韃子的統治。他們通過各色各樣的手段,暗殺零星的韃子兵。最終,努爾哈赤才選擇了遼陽。

遼東都司衙門的外麵,已經有青龍軍團的士兵駐守,裏麵的韃子,也已經全部肅清。青龍軍團的副軍團長胡義方,就在門口等待張準的到來。在張準的帶領下,一群參觀團成員,懷著近乎敬畏的感覺,慢慢的進入衙門裏麵。

在二十年前,遼東都司衙門,可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

沒有絕大的權力,是不可能進入這裏的。要進入這裏,文官至少五品以上,武官至少三品以上。作為這裏的主人,必須是正二品以上的文官。二十年後,進入這裏的人,依然可以感覺到都司衙門的威嚴氣勢。

從高高的門檻上跨進去的時候,顧炎武、黃宗羲等人,都情不自禁的覺得熱血上湧。他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居然有機會,踏進遼東都司衙門所在。

他們剛剛開始讀書認字的時候,遼陽就已經陷落了。遼陽陷落時對明國人的打擊,他們是非常清楚的。他們的先生,甚至賦詩一首,以示哀歎。複社每次議事,說起遼陽的失陷,都是一片的憤慨。

進入都司衙門以後,曲折的回廊,寬敞的廂房,紅牆碧瓦,綠樹紅huā,就好像是縮小版的皇宮。事實上,遼東都司衙門,的確要比其他各省的都司衙門,都要威武雄壯很多。

當時,為了顯示天朝的威嚴,遼東都司衙門的建築規格,是朱元璋特許破例的。從洪武八年(公元1575年)到現在,已經兩百六十年的時間討去了,都司衙門的主要建築,依然是完好無損。隻有藏經閣的位置,被焚毀了,一眼看過去,隻有人頭高的雜草。

當時的藏經閣,存放遼東都司有關秘密資料的地方。韃子殺入遼陽的時候,看管藏經閣的官員,就將藏經閣點燃大火,將裏麵的全部資料都少毀掉。而這幾名官員,自己也獻身於火海。當時的遼東官員,還是比較有骨氣的。

看到藏經閣的原址,已經被蓬鬆的雜草覆蓋,顧炎武和黃宗羲的內心,更加的感慨。當時遼陽陷落的一幕,仿佛又栩栩如生的出現在他們的麵前。失去了二十年的土地”終於是重新回到了明國的懷抱,這得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啊!

在以前,不知道多少人,都夢想著要收複遼陽,收複遼東,可是,他們始終沒有做到。相反的,韃子得寸進尺,越來越囂張。直到今天,虎賁軍才成功的實現了他們的夢想。

“這是袁應泰大人的手書……”

進入中堂以後”顧炎武看著旁邊的牆壁,忽然傷感的說道。

眾人都忍不住轉過頭去,看著顧炎武注視的牆壁。隻看到在遼東都司衙門中堂左邊的大圓柱上,刻印著好些鎣金的大字。韃子占領遼陽以後,估計是附庸風雅,並沒有將這些字體鏟除。因此,上麵的大部分字體,還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這些鎣金字體的落款,正是前遼東經略袁應泰。

再看中堂的其他地方,還有不少前任遼東經略又或者是遼東巡撫的手跡。作為明朝最高級別的文官,他們個個都是書法家,留下的筆跡”自然是相當出色的。隻可惜,在張準看來,他們的身份,和這裏的功能,頗有些不般配。他們的筆跡,不應該留在這裏。相反的”這裏應該擺放十八般武器。

這個大廳,曾經是昔日遼東都司的權力中樞,是掌控遼東的最高所在。站在這裏”就等於是控製了遼東。鎮守這裏的,不應該是一位文官”而應該是一位武將。就好像是當初的李成粱。隻有出色的武將,才能鎮住這片富饒卻又充滿殺氣的地方。

明朝的遼東控製區域,麵積隻相當於今天遼寧省的三分之二左右,和中原的土地相比,並沒有什麽特別出色的地方。但是,明朝上下,都很注意遼東的存在。因為,這是漢人正統王朝,第一次將遼東真正納入自己的版圖。大量的遷徙漢人到來,也是從明朝開始的。

在朱元璋之前,沒有人有能力,又或者是有心思,控製遼東。因此,這份沉甸甸的功勞,是必須記在朱元璋身上的。無論別人怎麽汙蔑朱元璋的殘暴,他為漢人建立的不世功業,是誰也不能抹殺的。沒有朱元璋,就沒有屬於漢人的遼東。

漢代的時候,遼陽又叫做襄平,是公孫家的地盤。但是,公孫家的勢力,顯然是最弱的。唐代的時候,這裏基本上都是羈縻州,是契丹人的地盤。宋代的時候,這裏一直都是異族的發源地。一直到明朝,漢人才在這裏設置了真正的統治機構。這個統治機構,就是張準現在所在的地方,遼東都司衙門。

“大人,你要說點什麽?”

王君宇低聲的問道。

他發現張準站在中堂的中間,目光熠熠的盯著前麵,神色有異,胸膛微微的起伏,顯然是情難自製,好像是有什麽東西要宣泄出來。王君宇的性子,和王時德相差很遠,他比較喜歡拍張準的馬屁,喜歡察言觀色,發現張準內心激動,他立刻識趣的問道。

張準的確想要說些什麽。站在遼東都司衙門的中堂裏麵,張準感覺到,自己渾身的血液,都有種往上湧的感覺。他感覺自己的身體,有種膨脹的欲望。他能感覺到,自己是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豪情萬丈。

從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遼陽陷落,到今年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已經足足十六年的時間過去了。在這漫長的時間長河裏,遼東都司這個名字,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站在這裏,他仿佛能夠“看”到,在十七年前,韃子是如何攻占這裏的。

遼陽的陷落,是一場慘烈的戰鬥。明朝在遼東的高層,幾乎全軍覆沒。遼東明軍的精銳,也喪失大半。光是總兵官,就戰死了十個以上。要追究責任,當然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十六年的時間過去,很多事情,都已經被遺忘了。但是,有一點是不能遺忘的,那就是袁應泰的責任。

袁應泰是典型的文人,對於治理民政,還算有一手,可是,將他放到軍事指揮的位置上,他就完蛋了。以他的能力,根本無法應對韃子的凶殘進攻。這不是袁應泰一個人的悲劇,是整個大明王朝的悲劇。

畸形的用人政策,自然導致了畸形的戰果。

說幾句話”已經無法表達張準這時候的心情。他決定寫幾個字。他要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都完全寫出來。他要將大明王朝畸形的用人政策,都深深的刻印在曆史的長河中。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沉聲說道!”筆墨!”

王君宇急忙準備筆墨紙硯去了。

很快”筆墨紙硯就準備好。

張準走到書桌的前麵,拿起狼牙大毫,手腕一轉,筆走龍蛇,在宣紙上寫下幾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文人領軍,痛哉!”

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將他內心的憤慨”都全部表現出來了。

如果當時遼東,不是文人治政,相信韃子絕對不會有出頭的機會。遼東,本來就是軍事管理區,應該派遣一員得力的武將駐守。要是有戚繼光、李成粱這樣的猛人在,遼東又怎麽會出事?這一切,都是因為明國的文官集團”太自我了,太腐朽了,太貪戀權力了。

張準不反對國防部長之類的,由文人擔任,畢竟”國家的統治,還是應該由文人主導的,軍政府帶來的,更多的負麵的影響。後世證明,軍政府的副作用,的確是太大了。但是”指揮作戰,上前線之類的,不應該是文人”特別是根本不知兵的文人。

具體的來說,兵部尚書可以是文官”遼東經略之類的,則必須是武將。或者說,指揮打仗的權力,不應該交給袁應泰。袁應泰就是被放錯了位置。放在內地,他必然是一個很好的巡撫之類,但是放在遼東,他就悲劇了。

“裱起來。”

王君宇急忙叫來幾個虎賁軍士兵,將墨跡未幹的宣紙拿走。他是拍馬屁的好手,準備將張準的題詞,裝裱得溧溧亮亮的,然後掛在中堂的正中,流傳萬世。

張準身邊的人,看到張準寫出這樣的題詞,自然也跟著有些感慨。但是,他們對於張準的題詞,並不是完全讚成的。畢竟,他們基本上都是文人。他們認為,那不是文官的錯,隻是袁應泰一個人的錯。要是換了熊廷弼之類的,遼陽肯定不會輕易的陷落的。

階層之間的矛盾,的確是太難調和了。即使是對張準有些仰慕的顧炎武和黃宗羲,對於張準的觀點,也是不敢芶同的。張準反對文人領軍,有張準的理由。可是,顧炎武和黃宗羲都覺得,不給武人領軍,同樣有充分的理由。

五代十國,都是武將治國,結果,天下大亂,這樣的教訓,難道還不深刻嗎?如果這時候明國各地,都是武將領軍,朝廷根本就無法掌控啊!最後的結果,必然是軍閥混戰,一塌糊塗。當然,這樣的想法,兩人是不會向張準表露出來的。

有人忽然問道:“都督大人,消滅韃子以後,你是不是要進去京師,坐鎮紫禁城了?”

全場的聲音,頓時安靜下來。

進入京師?

封王?

稱帝?

虎賁軍收複了遼陽,聲望已經是如日中天,韃子也已經沒有什麽反抗的能力了。接下來的戰鬥,應該沒有太多的懸念。張準在這個時候,進入京師,入主紫禁城,想必也是眾望所歸。

張準微微一笑,不動聲色的說道:“暫時還沒有這樣的安排。”

有人緊追著說道:“都督大人,朝廷已經撤往蜀中了,你對此事,有什麽看法?”

得,這些人都將自己當做是後世的記者了。

張準輕描淡寫的說道:“蜀中是不錯的地方,適合養老。”

他的回答,看起來很直白,其實,都沒有直接踩在點子上。這讓提問的人,有點不太甘心。可是,以他們的勇氣,又不敢問得更加好直接。

畢竟,這裏是虎賁軍的地頭呢。

有人尖銳的問道:“都督大人,據說倭寇向你宣戰賓”

張準點頭說道:“的確如此。我軍正準備反擊。”

那人繼續說道:“據說倭寇和鄭芝龍有聯係,是不是這樣呢?”

張準淡淡的說道:“這個問題,我覺得你去問鄭芝龍更合適。”

男人微微愕然,想要說些什麽,卻又不好說的。

顧橫波直言不諱的問道:“張準,你會當皇帝嗎?”

張準直言不諱的回答:“別人可以當,為什麽我不可以?”

全場頓時一片的沉默,諸人神色各異。

張準親口承認,他有問鼎九五之尊的野心。這就意味著,朝廷在蜀中的偏安,隻怕也是要曇huā一現了。以虎賁軍的實力,必定是要統治全國,不給別的勢力生存的機會的。

更令他們感覺到不安的是,張準的回答,充滿了霸氣。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已經不適用於虎賁軍了。通過對韃子的戰爭,虎賁軍的霸氣,已經充分的外露。

無論虎賁軍多麽的低調,都不會有人再對虎賁軍粗心大意。這個時候,虎賁軍就要充分的顯露出自己的霸氣來。未來,將是虎賁軍的天下!

忽然間,有人急匆匆的趕來,在王君宇的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王君宇點點頭,然後來到張準的身邊,低聲的說道:“大人,皇太極派人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