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女真
朱棣這才放下心來,從那日禦前會議後,他的小兒子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回宮了。
朝西宮走了幾步遠,見坤寧宮那邊也在忙乎,朱棣好奇道,“這小子,不是單給朕這邊牽電線,還給他娘那邊也牽上了?”
“回皇上的話,這都是殿下的一片孝心呢!”
“走,看看去!”
徐氏在幾個後宮女人的陪伴下,站在廊簷下,看著大明帝國學院的學生們在拉線,看到朱棣來了,忙走過去行禮。
不等她拜下,朱棣已經握住了徐氏的手,“怎麽這麽涼,不多穿點衣裳?今日風大,你怎麽還站在風口上。”
兩人手牽著手進了大殿的門,幾個女人跟在後麵,低著頭,看著腳尖,其中便有朱棣為燕王的時候,所納女真酋長阿哈出的女兒。
阿哈出乃是女真部首領,胡裏改部酋長。
朱棣看到金氏,便想起了小兒子跟他所說的女真後來入山海關,逐鹿中原,幾乎將大明屠遍,所有朱姓全部殺絕的事,頓時一陣惡寒。
“你父可好?”朱棣問金氏。
金氏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原先在燕王府的時候,所有後院的女子,除了徐氏之外,任何人不得與外界通信,片紙不得入後院。
等進了應天府,入了皇宮,別說是信了,外頭的天都難得看到,她上哪兒知道她遠在奉州的爹如何了?
金氏跪下來道,“回皇上的話,妾身不知!”
“不知?你為何不知?自己的親爹過得如何,你都不知道,如何為人子?”
朱棣此言一出,整個大殿裏的女人們都驚慌失措,除了與朱棣一塊兒坐在上座,還手牽著手的徐氏,其他人都跪了滿地。
金氏混身瑟瑟發抖,帶著哭腔道,“妾身,妾身有罪,父親,父親一切安好!”
朱棣便將目光緩緩地挪向了徐氏,徐氏與丈夫四目相對,她今日著實是不明白丈夫到底怎麽回事?
但多年同床共枕的夫妻了,徐氏雖不知丈夫緣由何在,她也從丈夫的眼裏看到了,丈夫是要發作金氏。
隻這後宮乃是她的地盤。
“你什麽時候與你爹通過信了,這事兒,我怎麽不知道?”
“皇後娘娘,妾身沒有!”金氏看都不敢看朱棣,比起朱棣來,徐氏都要比他溫和多了,她膝行兩步,跪在徐氏的麵前,拚命磕頭,“妾身斷無與外通信的道理,連口信都不知道。”
“既是不知道,你為何知道你父親一切安好呢?”
這可真是欺負人啊,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妾身昨日做了個夢,夢到了爹娘,說是讓妾身不要擔心,家裏一切都好!“
“家裏?”朱棣加重了語氣,“看來,你對這宮裏怨言頗深啊,奉州才是你的家,那朕的這宮裏算什麽?”
傻子都知道不對勁了,所有人都低著頭,噤若寒蟬。
朱棣的後宮裏,迄今為止,有位份的隻有一個人,便是徐氏,其他的女人,連個名分都沒有,地位隻比宮女稍微高那麽一點,隻需要服侍徐氏和朱棣,不需要服侍別的人。
“妾身不敢!”金氏不知道哪裏出了錯,她哭道,“不知妾身錯在哪裏,請皇上明示!”
“放肆!”徐氏柳眉倒豎,嗬斥道,“皇上說你錯了,你就是錯了,你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頂嘴,成何體統!”
眼看,外頭的學子們要往宮裏拉電線了,徐氏不想把這宮闈秘事泄露出去,讓外麵的人看著好笑,喊了嬤嬤來將金氏帶走,又讓其他的女人們都退下。
“皇上,這是怎麽了?怎麽輕而易舉地就發作起人來了,也不提前跟臣妾說一聲,嚇得臣妾還以為出了什麽事!”
“也沒什麽事,朕隻是看到金氏不順眼而已,以後少叫她在朕的跟前晃悠,你也多留點心,身邊服侍的人挑些幹淨點的,別叫那些異族女子近身。”
一番話說得徐氏心驚膽戰,但女主內,她聽著就是了,朝堂上的事,她也不好過問,道,“皇上,眼看冬至日了,是不是該把老四叫回來了?這孩子,才多大一點兒,成日裏在外頭都不著家了。”
說起小兒子,朱棣的心情瞬間陰轉晴,他眉眼間都溫和了下來,“他這陣子忙著呢,等冬至日了一準兒會回來,你讓大庖廚多做點他喜歡吃的點心送過去,朕得了空,就去看他。”
正說著,湯嬤嬤進來了,“皇後娘娘,康郡王妃帶著小世子進宮來了,說是要給皇後娘娘請安!”
徐氏很納悶,“這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的,她來請什麽安,還帶著孩子,風這麽大,她也不怕孩子吹了風病了!”
朱棣心知肚明,一揮手,“讓他們回去,別讓孩子下了車,以後不得宣召,不要入宮。”
徐氏不知道為什麽,丈夫如今對張氏越發不得待見了,說實話,她心裏也是覺得張氏還是小門小戶,頗有些上不得台麵,既然丈夫都發話了,她自然不能攔著。
“皇上,臣妾還有事要跟皇上說,就是老二的婚事,臣妾在冬至日前,把老二這事定下來。”
“朕記得是郭英的孫女兒?皇後要是瞧著好,定下來就是了。老四呢?老四年紀也不小了,這小子,一門心思都在學院的事上,身邊也沒個知寒問暖的人,總不能一直這麽著吧!”
徐氏都覺得丈夫是不是太偏心了?老三就直接被忘了?
她沒好氣地道,“皇上可要想清楚了,要是老四成了親,是不是要搬出去住?那以後,皇上要見老四,可就更難了。依臣妾之見,長幼有序,辦完了老二的事,就輪到老三了,不知皇上心裏可有人選?”
“朕上哪裏認識那些大家閨秀去?哦,對了,朕之前在皇後這裏見過一個小姑娘,是誰家的女兒?還不錯!”
朱棣說的是沐晟的女兒沐汝嫚,徐氏為難地道,“那是西平侯府的姑娘,皇上之前說要和西平侯府結一門親事,臣妾聽說他們家大姑娘不錯,便和侯夫人提了一聲,今年夏日裏,侯府那邊給老四送橡膠來,就順便把姑娘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