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叔嫂
“弟弟全仰仗嫂嫂了!”朱高燧歎了一口氣,“我們兄弟四個,原先還隻是爹偏心老四,如今連娘都偏心了,我還能指望誰呢?”
“你就指望嫂嫂好了,嫂嫂可不偏心老四!”她笑道,“我就是想偏心,也偏心不了啊!殿下,老四跟我像有仇,今日當著那些內外命婦的麵,硬是沒有給我留麵子啊!”
朱高燨不尊重張氏這個當嫂嫂的,就是不尊重朱高熾這個大哥。
朱高熾很不高興,“他年紀小,不必和他一般計較。既然當著那麽多人的麵,是非曲直,諸人心裏總有評說。”
張氏心說,還能如何?總不能當著那麽多人的麵,和朱高燨直接起衝突吧,到時候公婆怪罪下來,吃虧的還不是她這個當兒媳婦的?
沐汝嫚留在了宮裏過夜,宿在寶慶公主的宮裏,寶慶公主還隻有九歲,徐氏寵愛這個妹妹,特意讓黃儼給她的宮裏牽了電線,接了一盞電燈。
熾白的燈光將寶慶的寢殿裏照得明亮如白晝,兩個姑娘在靠南窗的榻上坐著散頭發,寶慶朝沐汝嫚的手看了一眼,問道,“你還在為那件事生氣嗎?”
沐汝嫚搖搖頭,“沒有!事情都過去了,而且是我自己沒有保護好我自己,怪不得別人。”
“你的性格和我四侄兒很像!”
九歲的寶慶說話口氣很老道,沐汝嫚想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她口中的四侄兒是誰,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嗆著了。
“為什麽這樣說?”
“吃了虧,很多人都是想著先討回公道,他想到的是自己哪裏不夠強,才會導致自己吃虧。我其實和他打交道不多,但我總覺得,他就是這樣的人,老師說,這樣的人才會越來越強大。”
沐汝嫚聽得心裏很甜蜜,自己放在心上的那個人,得到了別人的讚賞,比自己得了讚賞要開心一百倍呢。
沐汝嫚喃喃道,“他真的是很強大啊,我從來沒有見過比他更利害的人了!”
寶慶的頭發散完了,宮女幫她通了一百下,她等了沐汝嫚一會兒,兩人一起去內殿的時候,她偷偷問道,“沐姐姐,你是不是喜歡我四侄兒?”
沐汝嫚震驚片刻,臉蛋兒紅得如火燒雲,在這雪白的燈光下麵,藏都藏不住,她慌亂道,“哪,哪有?”
夜裏,躺在**,幔帳外麵的燈熄了,一片漆黑,沐汝嫚想到朱高燨的手摸在她頭上時候的觸覺,隻覺得溫暖而又令人心安,想到她每次去大明帝國學院,朱高燨看到她後都淡淡地打招呼,雖然不甚熱情,可珠兒說了,殿下專門發話了,不是學院的學生,不許入內的呢。
所以,四殿下對她,還是特別的吧?
她動了動自己受傷的手,所以,雖然受了傷,其實還是很值得的吧?
至少,知道了一點,那個人的心思呢!
次日,朱高燨來坤寧宮陪朱棣和徐氏用早膳,萬壽節放了三天假,早膳擺在小花廳裏,窗外是大片的芍藥圃,開得極為濃豔,團團錦繡,瑞麗芬芳。
一張不大的紅木圓桌,桌上擺了二十多個小碟,盛放著各色的麵點,小饅頭,湯包,水晶膠……形色各樣,五六種粥品,品種雖多,份量也重。
若是徐氏一個人,萬萬吃不得這麽多,朱棣和朱高燨卻是能吃,邊吃,父子二人邊聊些事情,溫情脈脈。
黃儼過來了,還沒進門,徐氏便看到了,皺了皺眉,示意黃儼不要進來。
一頓早膳的時間都不給嗎?
朱棣卻是知道黃儼必然有要事,道,“吃得也差不多了,讓他進來吧,看是什麽事?”
徐氏一麵埋怨,一麵還是讓黃儼進來了。
“皇上,安南那邊的使臣今日一早到了,鴻臚寺卿急著見皇上,說是皇上有過吩咐,安南的使臣要是到了,就緊急傳見。”
“朕是下過這樣的旨意。”朱棣看向兒子,“正好你也在宮裏,就一起去見見。”
徐氏見兒子還沒有吃完,一手拿了一個包子,心疼不已,嗔怪道,“皇上再忙,也要把飯吃完,什麽事比吃飯更重要呢?”
朱棣笑著對兒子道,“慢慢吃,不急,爹等你,讓他們等會兒又何妨?”
黃儼在一旁湊趣,“是啊,殿下,哪有皇上和您遷就臣子們的?”
等用過了膳,到謹身殿的時候,鴻臚寺卿景清已經領著安南使臣進來了,一進來,其中一個使臣便撲到了朱棣的腳前,“大明皇帝陛下,請為我安南陳氏國王伸冤啊!”
其餘的使臣不期然這一幕,一個個都驚呆了,還是在景清的咳嗽聲裏,才反應過來,忙跪下來,卻是瑟瑟發抖,一個字都不敢說話。
曆史上,景清建文初為北平參議,後來升遷禦史大夫,朱棣上位後,以原官留任,後來欲行刺朱棣而被處以以磔刑,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
不得不說,景清是個悲劇人物。
但眼下,景清卻是朱高燨一句話,而被朱棣任命了鴻臚寺卿這個職位。
當時朱棣手上一共有三個人選,不知道選哪一個,正左右為難,朱高燨看到了,說景清此人,忠烈肝膽,若為鴻臚寺卿,絕不負國,朱棣這才圈定了景清。
朱棣不說話,看向景清。
景清忙上前來,“皇上,此人乃是安南大臣裴伯耆,此番與其他安南使臣前來,一是恭賀皇上萬壽,二是為狀告安南原大臣胡季犛傷害了陳氏國王及宗室,前不久又將原陳氏國王的弟弟陳天平殺害在來京的途中。”
聽說陳天平死了,朱棣朝兒子看了一眼,故作震驚地道,“陳氏國王的弟弟?他來京見朕,你們安南國為何要殺他?”
這似乎是一筆說不清的糊塗賬,見大明皇帝根本沒有搞清楚狀況,裴伯耆傷心欲絕,重新講起了故事,先是講了胡季犛篡位之事,後又說起陳天平的死因,“胡季犛喪心病狂,瘋狂屠殺陳氏子孫,王爺好不容易死裏逃生,逃亡至哀牢,打算從哀牢進入大明,好將這件事告訴皇上,請求皇上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