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三百一十五章 景清的私心

字體:16+-

景清將百家姓寫出來,讓這些人給自己挑一個姓,而他則用這些人本來的名字中的兩個字做名字,如此一來,這些人便有了和大明一樣的姓名。

等這些人有了下一代,誰還能記得他曾經是什麽人,他隻會記得自己是大明人。

當天,這些人搬進了大明小鎮,住進了一間用來做宿舍的屋子裏,上下鋪,屋子後麵有茅坑,旁邊的耳房可用作澡堂,院子門口一口井可以用來提水。

將桶和盆,還有毛巾發給這些人後,哈三要求他們的第一件事便是將自己的身上刷洗幹淨,換上了一條五分褲。

最起碼要把下襠給遮住。

蔣伯齡等人之前嫌棄土著,此時聽說,隻有三十多人轉化成了大明人,他們又很失落,覺得這些土著們真是給臉不要臉。

朱高燨倒是沒有當回事,景清向他匯報的時候,談到了自己的擔憂,朱高燨笑了一下,“時間長了,慢慢會越來越多,提前把準備工作做好。”

景清已經知道土著們種植失敗,他也要為將來這塊土地的發展做準備,問道,“殿下,這裏適合種植什麽?”

他問出這句話後,才想到,殿下也是才來這裏,對這裏哪裏就那麽熟悉,他有些後悔貿然問了這個問題。

“適合養殖,種植作物有小麥、大麥、棉花之類的,這裏的確不適合種植水稻。”

景清心說,殿下之前還和土著們做交換,要教他們種植水稻。

“臣讓他們多開墾些田地出來,將來這裏好種上大麥和小麥。眼下季節正合適。”

這是很自然的事,不可能一直從大明那邊運送補給過來。

朱高燨點點頭,他算著日子,這邊的事要是忙完了,就該回大明了。

若是沒有遇到那些白人,他可能就把這邊的事一丟,讓四大家族,工部的人忙,而他早就打道回府。

可眼下,他們必須要在這裏生根,他才放心回去。

蔣伯齡等人等在中心樓門口,看到景清出來,忙迎了上去,蔣伯齡領頭問道,“景大人,殿下怎麽說?”

景清邊往外走,邊將他向殿下請教的事說過了,道,“大麥、小麥和棉花是可以種的,就是不適合種水稻,且適合養殖,殿下的意思,可以在這裏養牛,養羊這些,但主要,我的意思還是種大麥和小麥吧!”

祝景彰摸了摸頜下的胡須,點頭道,“眼下最重要的事,還是先開墾出田地來,把種子撒下去,不管能夠長多少出來,總比回大明運糧要便宜多了。“

這麽多張嘴等著要吃呢。

酋長金姆這邊,部落裏少了三十多人,數量比起一千五百多人來說,非常少量,但三十多個年輕人,又顯得意義重大。

而且這三十多個年輕人在大明的礦上做事後,每天都能吃到非常可口的食物,他們穿著五分褲,布料舒適,也帶給了他們很大的優越感。

以至於,部落裏又有不少年輕人動心了。

幾個在部落裏說得上話的族長聯袂來找酋長,對酋長允許他們的人成為大明人,非常不滿。

其中一人道,“若長此以往,以後部落裏的人會越來越少。”

酋長略一沉思,“這一點,我也想到了,但是,你們也應當看到了,大明人以及之前的那些白人比我們高明,將來會有很多人到來,若是我們不提前找一個能夠聯盟的部落,將來我們可能還會被那些像白種人一樣的人欺負,他們非常殘忍,不會給我們活路。”

就在這時,亞力克西斯進來了,他躬身道,“酋長,大明人求見!”

和大明人打交道多了,亞力克西斯似乎變得讓人看著舒服多了。

這是幾個族長們對亞力克西斯的看法。

酋長忙道,“快請!”

說著,要親自起來前去迎接,這讓族長們都非常不快。

好在,哈三進來了,忙道,“酋長,請不要起身,如若不然,我大明人會非常過意不去。”

族長們見此,心裏又好受多了,雖然他們沒有大明人高明,但是大明人並沒有把他們不放在眼裏,給了他們足夠的尊重。

大明人有著寬廣的胸懷,這讓他們也非常敬佩。

來的是紀鬆,他先是與酋長和族長們見過禮,忍著惡心,麵上一點兒都不顯露地像一個真正的邦家侖族人一樣坐在地上,道,“酋長,我奉我大明皇子殿下之命前來,是想詢問一下,之前你們準備用來種植水稻的那一塊地,還需要嗎?”

酋長等人愣了一下,問道,“你們需要嗎?”

紀鬆點點頭,“那塊地,之前你們付出了很大的勞動,將上麵的雜草全部都清除幹淨了,若是不利用,那麽之前的工作白費了。若是酋長你們還打算利用,那麽就當我的話白問了,若是不用,我們大明願意用一些粗劣的瓷器和你們交換那塊土地。”

紀鬆特意說了粗劣的瓷器,其實,他主要是為了強調,這些瓷器,比起大明自己帶來的瓷器要粗劣很多。

酋長在大明皇子那裏喝過幾次茶,見識過那些瓷器,他聽懂了哈三和亞力克西斯翻譯過來的“粗劣”二字的意思,好在他並沒有覺得,大明人不給他精美的瓷器是因為瞧不起他們。

前兩天,隔壁部落的酋長來了,也是為了談他們部落的青年成為大明人的事情,他專門將大明皇子贈送的茶碗舀水給對方喝,對方把玩了那碗很久流露出了很想要的意願,但他假裝沒有看到。

如果,大明人能夠給他們很多瓷器,哪怕是很粗劣的瓷器,沒有關係,他們依然可以拿著這些瓷器去找隔壁部落交換很多物資。

如此一來,他們就成為了附近部落裏的強者了。

要知道,這些土著們,不但要麵對外麵日益加劇的外部威脅,還要麵對內部的很多傾軋問題。

不是每一個部落首領都願意平靜安詳地過日子,很多壯年的首領們希望壯大自己部落的實力,搶占更加有利於生存的土地,讓部落擁有的資源能夠保證繁衍生息。

而他們打算用來種植的那塊地,不過是將地表上的那些植物給清除掉了,雜草、藤蔓以及矮木叢林,況且,那些根係可能依然還在地裏,沒等這個雨季過去,或許就會重新生長,與他們播下的植物的種子爭奪養分和陽光。

這也是金姆和他的部落裏的人不願意再走種植這條路的原因,常年的遊牧生活,讓他們的身體裏並沒有等待種子生長,田地被馴化的基因。

“大明是我們永遠的朋友,將來或許我們會成為一家人。那塊地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麽價值,若是能夠拿來換你們的瓷器,哪怕不是那麽精美,我們也願意。”金姆自然不肯放過這樣的機會。

紀鬆心頭一動,已經有了一個念想,他麵上不動聲色,道,“太感謝你們的慷慨了!”

紀鬆很快讓人挑來了兩擔他們用這裏的窯燒製出來的瓷器,並沒有精美的紋路,顏色也不是很純正,但並不妨礙這些用樹葉包裹食物的土著對瓷器的喜愛。

大量的瓷器讓他們非常高興。

還沒等送瓷器的大明人離開,他們便小心翼翼地用樹葉包裹了瓷器,打算想辦法弄去和別的部落交換對他們來說有用的東西,食物、武器等。

而大明人得到了這塊土地之後,他們很快便在土地的周圍豎立起了籬笆,然後用拖拉機開始開墾這塊土地,一塊約有一百畝麵積的土地不到兩天時間,便開墾完成。

之後,土地得到了暴曬,大約一周時間,被翻在表麵上的那些植物的根莖便枯萎。

大明人再次雇傭了一些婦人和兒童,讓這些人幫忙將植物的根莖收集起來,再在土地表麵覆蓋上了之前被土著人清理出來的被曬幹的植物藤蔓,雜草等,點燃了火。

在一個無風的日子裏,這片土地被火燒過之後,變得更加肥沃。

大明人再次用拖拉機,後麵裝了一個耙,開始翻這塊土地,大塊的被曬幹的土塊被敲碎,草木灰混雜在其中,土塊呈現出富有營養的黑色。

部落與部落之間定期會有一個集會,安排在每一個滿月後的第一天。

提前一天,金姆便在幾個年輕人還有族長們的陪同下,帶著瓷器,還有他們最近收集的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前往集市。

集市在附近的一座山丘北麵的平原上,附近有一條河流,是澳大利亞北部的部落長期匯聚的中心。

路過那塊土地的時候,金姆等人看到幾天時間就被大明人平整出來的土地,不由得驚呆了。

田地的周圍,挖了很深的溝壑,被澆灌上了水泥,附近的河流被引入了溝壑之中,繞著田地緩緩地流淌,清澈的河水似乎在以肉眼可見的方式滋養著這片土地。

田地的周圍,幾株錯落的金合歡花樹全部都被移走了,一條小路被平整過來,連接的大明小鎮和這塊田地。

田地一眼望不到頭,但裏麵被平整成了一壟一壟。

他們的速度怎麽能這麽快?

從田地旁邊經過的時候,金姆等人的腳踩在溝壑邊緣的水泥地麵,被太陽曬得溫熱的感覺透過腳底板,直接傳遞到渾身,熨燙著每一個細胞和神經,舒服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