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治理黃河,興修水利
萬國博覽會的第三天後,額勒伯克很快就讓人將一封他親筆所寫的信送了出去。
張輔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之後,與沐晟做了交接,領著親衛往北京城趕回來。
他到的第二天,正好是朱棣的生辰,也就是大明一年一度的萬壽節,隨著外國的國主,內外的文武百官給朱棣磕頭行過禮後,張輔便被朱棣叫進了宮裏。
朱高燨和軍機處的人在,張輔與朱高燨見過禮,先匯報了安南和占城的情況,“今年種下去的橡膠樹,出苗出得很好,比往年的出苗率高了不少,臣來的時候,黃福從瓊州府那邊過來了,有他在,殿下不必擔心。”
朱高燨道,“有你們在,我都不擔心。對了,雜交水稻的事,如何了?”
“去年,有了殿下一句話,張本帶著人到處找雜交水稻,還真被他得了幾株野生的種子。他去年秋天種了幾粒下去,發了芽,寶貝一樣地護著,後來又收了一季,今年種了好些下去,現在長得還不錯。”
張輔靦腆一笑,“臣知道的就這些,是不是雜交的,臣也不知道。”
朱高燨笑道,“急什麽,不著急,這雜交水稻,可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能夠培育出來的。”
說著,朱高燨扭頭對狗兒道,“你記著一下,回頭提醒我給張本弄一台顯微鏡,讓他好培育雜交水稻。”
張輔道,“張總督要是知道了,還不得高興得覺都睡不著!這可真是叫人羨慕啊!”
朱棣道,“你有什麽好羨慕的?給朕把仗打完了,你想去哪裏種地,朕給你圈一塊!”
張輔忙跪下來謝恩,“臣先謝皇上隆恩!”
朱高燨笑起來,“你可真是……猴子投胎啊,機靈成這樣?”
張輔不好意思地起身,揉了揉鼻子,“臣這兩年跟著張本看他安排人種橡膠,看他自己弄了幾塊地育水稻,臣瞧著還挺有意思的。”
“不過,叫臣自己去種,臣怕種不好。”
朱棣道,“這就對了,什麽樣的人做什麽樣的事,你一個武將,種什麽地?給朕去外麵開疆擴土去。”
張輔在回來的路上聽人也說了這邊的情況,韃靼和瓦剌居然敢在北京城,萬國博覽會期間,想要搞爆炸行動,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恐怖襲擊,簡直是豈有此理。
“皇上,北征的事,就交給臣了。”張輔拍著胸脯,“臣保證將那幫北狗子打回他們老家去,讓他們永遠不敢越過長城半步。”
朱棣搖搖頭,“不,你四殿下說想要去金帳汗國還是什麽國去弄鐵礦石和石油,你得把韃靼和瓦剌都打成咱們的版圖。”
張輔頓時渾身的熱血都沸騰起來了,身為武將,怕的就是沒有機會打仗,他忙行了個軍禮,“是,皇上,臣遵命!臣保證將我大明的金龍旗插在韃靼和瓦剌的國土上。”
萬國博覽會一共持續了十天,這十天中,大明接到的訂單一共高達三千多萬兩白銀,訂單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從汽車、能源一直到衣食住行,包羅萬象,而下訂單的國家除了周邊的朝鮮,暹羅,以及印度等國的商人。
有些是民間的商人,但更多的還是政府采購。
大明的崛起與科技有關,而這一次大明展出的科技產品自然是引起了周邊國家的君主們的重視,為了將來不至於被大明吞並,他們掏空腰包都要買盡量多的科技產品回去。
哪怕他們都很清楚,大明將他們的科技產品賣到了天價,一台發電機居然要二十萬兩白銀,可是,發電機買回去之後,隻要開動起來,就能供一整套房子的照明電力。
當然,後續還要購買柴油,因為這台發電機是要喝油的,隻有喝飽了油,才能運轉。
而柴油自然也不便宜。、
夏原吉這幾天走路都在飄,每天興奮得滿臉潮紅,有返老還童的跡象。
他將訂單的情況向朱棣做了匯報,道,“皇上,這一次訂單是在博覽會上簽訂,按照協議,每達成一張訂單,商家都需要向朝廷繳納少量的費用,不過,這些都是小錢,總共也就三十多萬,不值一提!”
朱棣笑著搖了搖頭,三十多萬對大明戶部來說已經成了不值一提的小數字了。
他接過了夏原吉呈上來的訂單情況,看到最後,三千六百多萬兩白銀的訂單數量,頓時驚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這麽多?”
“是啊,皇上,不過,四殿下的意思,很多都是暴利,可臣覺得很多都是長久買***如水泥出口,幫忙修路之類的,這些將來可以為我大明掙不少白銀。”
夏原吉說得很興奮,“不說別的,這三千多萬兩白銀,稅收一共是六百多萬兩。唉,臣今年又可以高枕無憂了!”
朱棣將單子遞還給了夏原吉,道,“部庫的收入不少了,朕聽說今年以來,黃河水位上漲了不少。工部那邊不可不重視,朕打算這兩年多花點精力,把黃河治理好。”
夏原吉瞬間便冷靜下來了。
朱棣站起身,走了兩步,背著手道,“一個是黃河的治理,還有一個是興修水利。大明到了今天這一步,不能再靠天吃飯了。”
夏原吉不得不感歎大明的百姓,真是生在了一個好時代,有一位好君王也有一位好皇子。
“皇上能夠一心想著百姓,真是老百姓們的福氣啊,也是臣的福氣。”
正好朱高燨邁步進來,向朱棣行了個禮,等夏原吉與他見過禮,他笑道,“又在說什麽?什麽是你的福氣?”
“臣在說,生在這個時代,能夠有皇上這樣的明君,實在是臣的福氣!”
朱棣笑道,“朕不過是說,今年和明年,朝廷要在治理黃河和大修水利上多費點功夫,以後,我大明的老百姓不能靠天吃飯了,要能夠做到旱澇保收!”
“父皇英明!”朱高燨也忙道,“父皇此舉,百姓們要銘記父皇世世代代。”
朱棣道,“你來得正好,有沒有什麽好章程,說出來,朕回頭和工部好好說說。”
朱高燨道,“無外乎就是疏通河道,在高處修建水庫大壩。大明現在科技發展到了這個程度,用水電進行灌溉,完全能夠做得到。朝廷將水通到縣裏,每個村子裏自己的水渠,還是讓他們在農閑的時候自己修,也不能把老百姓們太慣使壞了,艱苦樸素的作風還是要有。”
“那你說的建水庫,誰來建?”朱棣問道。
“朝廷自己建。爹,弄一些挖土機,挖起來的土就用車拉走,費不了多少事。人和機器不能同時工作,那樣太危險,所以,挖水庫的事,就由朝廷自己來做。主要還是多挖些水庫,這個,要根據每個地方的情況來定。”
朱棣一聽,這事情似乎很簡單了,他當即很高興,吩咐夏原吉,“你先讓宋禮那邊擬一個章程出來,看要多少預算,呈上來給朕看看。”
朱高燨提醒道,“可不能讓宋禮按照萬國博覽會上的價格來擬預算啊,一台挖土機,我大明自己來做,算一千兩白銀好了,還是大型挖土機那種。一輛土方車也就五百兩銀子,人工成本的話,一天八十文錢。”
“一天八十文?殿下,這是不是太高了?”夏原吉驚呆了,這都趕上他的收入了。
“老夏,現在會開挖土機的人不多,會開土方車的人也不多,一天八十文錢是按照技術工人的工錢在給。”
“殿下,這工錢開得太高了,將來沒人種地了,怎麽辦?”夏原吉不由得擔憂。
“沒人種地了,就用機器來種啊,拖拉機可以耕地,可以耙地,隻要人撒種就行了,實在不行,將來,用機器播種,機器收割,你擔心那麽多做什麽?”
夏原吉尷尬笑道,“這是臣沒有遠見,臣受教了!”
朱高燨邁步出了延寧宮,正好看到了餛飩張開著一輛三輪車從萬國博覽會將他的器具設備拖回來。
朱高燨看到他的時候,他也看到了朱高燨,將三輪車停靠在路邊,下來給朱高燨行禮,“殿下,這幾天在萬國博覽會沒看到殿下呢!”
“那裏人山人海,我也擠不進去啊!怎麽樣,這次,大訂單都沒有你的份啊!”
餛飩張笑道,“小民就做點小生意,現在比起以前不知道好到哪裏去了,小民也沒那本事掙大錢。不過,不瞞殿下說,這十幾天的時間,小民在那邊就賣點小吃,一天就淨掙了十多兩銀子,十幾天功夫,近二百兩銀子,這三輪車就是小民昨日買回來的,太方便了。”
三輪車用的是單缸的發動機,後麵拖著一個不大的車廂,駕駛座的頭頂有個簡單的棚子,是今年大明的三輪車廠新發布的一種拖拉機。
“多少錢買的?”朱高燨圍著拖拉機轉了一圈,是大明帝國學院在他的提示下自主發明的便民機械,看起來還是很實用,後世的農民伯伯們家裏,每家都買了一輛,用起來很方便,若是將發動機換成電瓶,連有些能幹的老太太都能開著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