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兵製
看門老頭朝他瞪了一眼,嘴裏嚼著飯菜,待咽下去了,才道,“這是什麽話,你要是隻為了貪圖學院的好處,你就趁早別想這心思,我要去告你!“
“別啊,大爺!”王二狗一笑,滿口大白牙,“我隻是嘴貧,說說罷了,那能真這麽想。我要真這麽想,別說您了,我爹都要削我!”
“你爹還活著?”
看來,老大爺雖然老了,也沒有糊塗。
王二狗見騙不過去了,隻好說實話,“不瞞您說,我這幾年在碼頭幫人搬貨,後來又弄了一輛小山輪拉貨,又掙了不少錢。可是,錢再多,有什麽用?人家大明帝國學院隨便一個畢業生,走到哪裏都被人恭敬得不得了,我就想啊,錢算什麽東西,還是知識值錢!”
說白了就是,沒錢的時候想要掙錢,有了錢,又想要地位,獲得尊重。
看門老頭斜睨他一眼,“怎麽,想上大明國防科技大學?是誰告訴你的,今天來的那位書生,和你認識?”
“您是說徐琦吧?他可是我們那地兒有名的大才子呢,他肯定是上不了大明國防科技大學的吧?聽說這是一所軍校,他一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
“聽說,聽誰說的?是聽我說的吧?”看門老頭扒了一口飯後,嚼碎了,咽下去,“手無縛雞之力,你以為以後打仗,還要拿把刀槍上去砍?告訴你,以後軍隊缺的都是高科技人才,能夠開裝甲車,能夠修理槍械,聽說以後還要開飛機,開個轟炸機,炮彈從上麵掉下來,還需要人去衝鋒陷陣?”
看門老頭白了他一眼,“以後的軍隊裏,書生可比你們這種莽夫要有用多了,以後又不是主要靠人打仗。“
王二狗瞠目結舌,頓時覺得,自己大字不識一個,以後在這個社會上就成了廢人一個了。
他越發想要學點知識,最起碼,識幾個字。
“大爺,您行行好,給晚輩指條明路吧,我想讀點書,您說,我現在這種樣子,哪裏能夠去上個大學?”
看門大爺問他,“你讀過書嗎?”
王二狗搖搖頭,以前他還能拍著胸脯,說一聲“爺大字不識!”這會兒卻羞愧得想要從地縫裏鑽進去了,臉漲得通紅,“我小時候家裏太窮了,吃飯都困難,哪有錢上學?再說了,我們那地兒可不比這南邊,也找不到好老師。“
這話,別說半真半假了,一個字兒的真話都沒有。他小時候是和徐琦一起上學,徐琦的書讀得好,一篇文章,他背不出來,徐琦熬夜都要背會。
雖然窮,但他家裏比徐家還是要富有,說是沒有好老師,人家徐琦怎麽就中舉了呢?
所以這些話,都是王二狗為自己撿個麵子。
但看門老頭卻是信了,王二狗也是來自寧夏那種地方,天底下能夠和應天府相提並論的,也就一個北京城了,寧夏應當是想象不到的貧窮與落後。
看門老頭瞧著王二狗是個靈光人,還是被家裏和地區給耽誤了,難免為這後生娃惋惜,便給他指點了一條明路,“你呢,今年驗兵的時候,你就去當兵……”
“今年驗兵?怎麽驗兵?”王二狗震驚不已,“難道說人人都能當兵了?”
“是啊,五月份的時候會募兵,這批兵說是和以前不同,進了軍隊,除了訓練之外,每天晚上都要學習,你到了那裏好好學,等學個一兩年,軍隊組織人考軍校,你就報名去考。”
看門老頭低聲道,“據我所猜,軍隊裏考軍校比起從外麵招人,肯定還是要容易多了。”
大頭兵嘛,能指望他們有多少學識?而且將來出來,多半要留在部隊裏,要學,一生都能學。
還能這樣?
王二狗有些懷疑,他看著淡定地吃著飯盒裏飯菜的老人,問道,“大爺,您在這裏多少年了?”
就在這時,一輛車開了出來,老人忙站起身來,站在玻璃窗戶旁邊,目視著車離開,車走到門口的時候,駕駛室這邊的車窗降下來了,露出一張年輕的臉,和老大爺打招呼。
老大爺激動地舉起手來,朝對方揮了揮手,等車走遠了,拐過街角瞧不見了,他才坐下來。
“大爺,這人是誰?”王二狗的心裏有了個猜測。
“是殿下啊!是我們南方理工大學的校長。”看門老人吃著最後兩口飯菜,“你若信我,你就照著去做,以後當兵啊,一般都是三年,三年幹完了,要是想回家,就能回家,你又年輕,不耽誤你事兒。”
“不是當兵就是一輩子嗎?子孫後代都要當兵。”
“你想得美,還子孫後代都當兵,以後當兵,你搶都搶不到名額!”
王二狗決定相信老大爺的,他看著老大爺將最後一塊五花肉吃到了嘴裏,情不自禁地道,“您這夥食是真好!”
“食堂裏的飯菜,每天都是兩葷一素,就這,校長還說夥食不行,咋不行啊,非得讓這些小夥子把他吃窮?”
語氣裏滿滿都是與有榮焉。
王二狗告別了老大爺,回到了客棧,他去找徐琦。
徐琦正坐在房間裏很茫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去考南方理工大學吧,未必能夠考得上,不去考吧,他現在返回順天府還能參加二月份的春闈,肯定能夠考上,可他很不甘心。
王二狗讓店小二送了一壺茶進來,和徐琦一起坐在窗前朝外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徐琦問他打聽到的情況,“有什麽打算嗎?”
“我現在隻後悔當初沒有和你一樣好好讀書。”王二狗道,“以後的大明和以前不一樣了,若是不讀書,恐怕很難在這世道生存。所有六歲以上的孩子,都要讀書,朝廷免費供孩子們讀書,我們將來能做什麽?”
“老大爺怎麽說?”
王二狗道,“隻有去當兵!”
他將看門大爺的話說了,問徐琦,“你比我腦子好,你說,老大爺這些話能不能信?”
“應當是能信的。”徐琦道,“老大爺為殿下看門看了這麽久,我瞧著他是個和善的老人,應當不會在這種事關前程的事情上騙我們。再說了,募兵是在五月份,離現在時間還早,將來總有風聲傳出來的。”
風聲很快就傳出來了。
三月初,王二狗在碼頭攬活,就聽到有人在傳,“聽說朝廷要更改軍兵製度了,入伍三年以上,想退伍的人都能拿到一筆安家費,不管在哪裏落戶,每人能夠分到三畝地。”
王二狗活都不想幹了,上前去站在一旁聽,“兄弟,能不能說細一點?”
“前邊不是貼了告示嗎?說是朝廷下的聖旨,你去那邊打聽。”
王二狗轉身就朝城門口跑去,正好遇到了一個能識字的人在念那告示,話語都很直白,讓人聽得明白,和他方才聽到的消息差不大離。
王二狗聽到守城門的一個軍兵在說,“上麵都在統計了,有多少人願意轉業,以後咱們這些軍兵的子女可以選擇當兵,也可以讀書了不當兵,嘿嘿,不當兵能去做什麽?”
“你們現在好,當兵又不需要上戰場,上了戰場,死的是別個,又不是你們,換我,我也不轉業。”
“嘿嘿,那是,傻子才轉業。等我認幾個字,我也去考軍校。”
整個大明,因為這一條政策,全都沸騰起來了。
很多年輕人都在考慮自己的出路,等到了十月份開始募兵的時候,很多人都報名,但這一次的募兵與以往不同,由軍隊的軍醫把關,選取身體素質強的人入伍。
大朝會上,朱棣聽說報名的人有上百萬,他也嚇住了,問道,“怎麽會有這麽多人?怎麽人人都喜歡入伍了?”
好男不當兵,這是老話。
茹瑺也沒想到會帶來這麽大的變化,“現在教育是熱潮,但很多人錯過了上學的時間,聽說軍隊每天晚上都要上課,將來可以上軍校,年輕人的積極性高了很多。“
夏原吉可不想看到這樣的變化,他上前道,“皇上,臣以為,征兵的人數不能太多,今年退伍的人一共是三十萬,募兵隻需要招募三十萬人即可,否則會影響到生育和種地。”
沒人在家生孩子了,也沒有人種地了,對社會當然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朱棣問朱高燨,“今年軍校和航空航天大學各招收了才一百人,你覺得,今年募兵要募多少人?“
朱高燨道,“未來幾年,大明都沒有戰爭,兒臣以為,募兵的人數都不需要太多,主要還是改進操練方式,把隊伍的素質拉起來,加強戰鬥力。“
如此一來,軍隊的身體素質就很重要了。
朱高燨不由得想到大明人的餐桌上,素比葷多,肉食依然屬於老百姓的餐桌上吃不起的食材,主要是養殖業落後的緣故。
他記得養殖靠玉米撐起來的,但現在玉米應該還在南美洲,若是真要讓誰出海一趟,馬三寶是最好的選擇,而他還欠馬三寶一次去麥地朝聖的承諾。
朱棣對兒子的話深以為然,道,“這一次軍隊的訓練就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