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該死的狗官
“我乃錦衣衛都指揮使,毛驤。這是陛下的禦賜金牌,命你們速速打開城門。”
毛驤的金牌一亮出來,那些還在推搡的難民立刻就傻了。
對抗難民的那些官方的士兵,也在這一刻忽然停下了手。
禦賜金牌,那不就是等於欽差大臣駕臨,更別說這個人還是什麽錦衣衛的指揮使。
錦衣衛三個字,在如今的大明早已經家喻戶曉。錦衣衛這三個字就相當於是催命符一樣,誰聽了不得抖幾下。
這些百姓和普通士兵,哪裏見過這種程度的大官,立刻嚇得不敢動彈。
剛剛他們互相發生衝突,本就是百姓為了活命,官兵為了保護城裏的百姓。可現在在這目如鷹隼一樣的錦衣衛麵前,他們的小命實在有些微不足道。
城牆上的那個縣官,早就看到了毛驤一行人。其他百姓都是徒步而來,穿的也都是破衣爛衫,而他們幾個不但衣著光鮮,而且還有馬騎。
肯定不是普通人,也肯定不是逃難來的。
縣官隻以為,這幾人也隻是路過。沒想到現在這人居然拿出了禦賜金牌,而且還說自己是錦衣衛。
這讓縣官立刻就雙腿發軟,不停的打著哆嗦。
剛剛他的這些作為,要是白這錦衣衛添油加醋的報上去。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朱元璋治他個阻礙救災的罪過,就能讓他丟官免職,甚至搭上小命。
而且錦衣衛手裏還拿著陛下的禦賜金牌,這明顯就是替皇帝來查看災區災情的。
這豈不是更加顯得,他的作為與朝廷的救災方針不符。
看著下麵黑壓壓的百姓,再看看毛驤手裏明晃晃的金牌,縣官的心徹底涼了。
此時城門的所有官兵全都盯著縣官,城外的那些難民也都盯著他的決定,毛驤微微皺眉,金牌都拿出來了,這人怎麽還磨磨蹭蹭的。
“速速開門!”
城門口聚集著無數的百姓,但此刻卻沒有發出一丁點兒的聲音。這讓毛驤的喊聲十分清晰的,傳達到了縣官的耳朵裏,也傳達到了城牆上的每一位官兵的耳朵裏。
那名縣官兒聽到毛鄉的再次催促。雖然心裏極不情願,不過還是讓手下的那些官兵打開了城門。
吱呀一聲,阻斷難民前進方向的那扇大門緩緩打開。隨之而來爆發出的,是難民震天的歡呼聲。
歡呼聲過後,那些難民並沒有做出什麽過激的舉動,隻是依照次序逐漸進入了那扇城門。
所有難民在路過毛驤的身邊時,都對他拱了拱手。有些人明顯已經出現了長途跋涉後的脫力,可在麵對毛驤的時候,依舊努力擠出一個微笑,對毛驤點點頭。
毛驤看到百姓的態度,知道他們不會鬧出什麽事情,於是便也對百姓一一致意後,找上了縣官。
縣官早已等在了城門裏麵,見到毛驤立刻過來見禮。
“你身為朝廷命官,難道沒有接到陛下的旨意麽。”
“善待災民,善待難民,你就是這麽善待難民的嗎?”
“眼睜睜的看著數以萬計的百姓在城外,哀求,難道你就如此無動於衷?”
那名縣官此時也已經知道自己,官路走到了盡頭,索性放開了對毛驤大倒苦水。
“大人,下官也是無奈啊。”
“這已經不是第一波從這裏過的難民了,前麵的下官都善待了,可是善待的結果呢。”
那官員隨手指了一下街道上,毛驤這才看到,街道上有不少乞討之人。
“不少難民,見我們這裏有施粥點,於是索性留了下來。可是下官這裏也沒有餘糧了呀。”
“如今隻能每日供應一頓,稀得像水一樣的米湯,就這樣那些逃難來的人,也不願意離去。”
“下官實在是沒辦法,再次接納這麽多的難民了。”
毛驤想起一路走來的見聞,心裏自然清楚這官員說的是真的。
“可是這些百姓不是說了麽,他們是要去南方,要去兩廣。”
這時,那名縣官確實搖了搖頭:“有幾個能走到那邊的……”
縣官話音剛落,一旁路過的難民就出聲了:“走不到也不會留下來等死。”
“後麵還有更多的人呢,停下被後麵的人趕上,那是連樹葉都沒得吃了,還不如早些南下。”
這名難民的話,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縣官看著那些人驚訝的轉向毛驤:“莫非兩廣的儲糧十分充足嗎?”
毛驤想起了福州滿街飄散是食物香味,和那邊百姓的富足生活,不由得哭笑不得,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毛驤忽然想起來,之前朱元璋對於這些難民,遷徙到兩廣那邊的態度似乎有些曖昧。
這倒是可以提醒一下朱迪,就算是對於跟著朱迪賺錢的一點報答。想到這些,毛驤立刻派人飛鴿傳書給了福建的錦衣衛,將此事以朱老爺侍衛的名義,告知朱迪。
大批難民南下的時候,朱元璋這裏已經收到毛驤派人送來的報告。
當朱元璋看到易子而食、路有白骨的描述後,頓時勃然大怒。
“這些該死的狗官,咱家要全都將他們殺了!”
正在與朱元璋商議對策的幾名官員,頓時嚇得頭都不敢抬頭。
朱元璋劈手就將那份報告扔到了幾人的身上:“看看,看看大明的百姓已經成了什麽樣子,你們還在這裏打官腔。”
幾名官員哪敢怠慢,立刻就撿起那份折子看了起來。
看過之後,也是大為驚訝。他們隻以為災情困難,百姓吃不飽,卻沒想到已經到這種程度。
“這些官員,一個個的毫無作為,全都該殺,傳……”
眼看著朱元璋就要對那些官員動手,下麵的幾名高官立刻出言勸阻。
“陛下息怒,殺不得啊。”
“哦不,暫時殺不得呀。現在這些官員雖然沒有做好應對,可他們也是最了解災情的人。”
“如果現在把他們殺了,再重新調動人手,怕是時間上也來不及。而且,這樣可能會導致當地的難民管理變得更加的混亂。”
朱元璋被氣得眼睛瞪得溜圓。
“難道你還有更好的辦法?”
“這……這個,不如讓附近的官吏去輔助治理此事。”
“或者,責令立下軍令狀也可。”
就在百官們討論的嘰嘰喳喳的時候,朱元璋的心中突然浮現出了朱迪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