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不願回家的人
兩廣地區的無數難民,都在祈求當地的官員,不要把他們送回家鄉。
可這些事情,很多官員根本無法做主。
這些難民中的絕大多數可都是壯勞力,不是壯勞力的人,也不敢長途跋涉的,從河南走到兩廣。
這些人自然可以,為兩廣那些工程的進度加快不少。可這些人若是回到家鄉,也能為當地提供不少勞力。
而且河南可是還有不少耕地,等待著這些百姓去耕種。
若是因為地方官,擅自將人留下,導致河南糧食減產。那可就不是幾個難民的事情了,朱元璋絕對會大發雷霆。
因此,不少官員直接將問題反映給了朝廷,讓朝廷來決定那些百姓的去留。
朱元璋一直都在關注著,那些逃南下的難民。
朝會之上,朱元璋再次問起了那些百姓。
“這些百姓雖然南下了,不過對於百姓來說,這都是暫時的都是為了活命,土地就是他們的根本,他們終究會回歸河南。”
“因此,一定要做好河南受災地區的安撫和重建,咱家的免稅政策,應該都下發了朝廷的文書吧?”
“那些百姓的反應如何?另外把他們安頓下來也都必須要仔細,災民們剛剛經曆了身心上的多重打擊,很多災民都失去了親人和朋友。”
“因此地方官府不隻要安頓好他們,還要安撫好百姓的情緒。”
“趙愛卿,你那邊可有災區的上書?”
朱元璋說著說著,就發現趙甄吉的臉色變得有些古怪。一個勁兒的張口欲言,不過因為自己的話沒說完,這才完全插不上嘴。
朱元璋眉頭一皺,覺得趙甄吉媳婦兒,你還算沉穩,怎麽今天變得如此古怪?
“趙愛卿,你可有什麽問題?莫不是咱家說的這些,你做不到?”
趙甄吉一直聽著朱元璋的侃侃而談,幾次想要開口打斷。但礙於朱元璋的脾氣,幾次張開了嘴,但話卻沒敢說出口。
不過朱元璋如果再這麽說下去,後麵可就真的要被打臉了,於是他才做出了這副表情,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回陛下,這些事情,河南的地方官府已經做得很好了。”
“所有針對那些百姓的安頓工作,都已經準備妥當,隻是……”
趙甄吉麵有難色,他接下來要說的話,和剛剛朱元璋的侃侃而談幾乎是背道而馳。
這讓趙甄吉心裏有些打鼓,不過話已經到了嘴邊兒上,不說更是對朱元璋的不敬。
“隻是,現在的問題不是出在那些受災的地方官府,而是出在那些南下的難民身上。”
“嗯?難民有什麽問題。”
朱元璋對趙甄吉的話感到莫名其妙,有些不悅的催促他趕緊說原因。
趙甄吉連忙解釋:“陛下,難民的問題是,他們不想回河南,幾乎所有得知朝廷安頓災民政策的那些人,全都拒絕回到家鄉,他們都希望能留在兩廣地區。”
“還說,兩廣地區的官吏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不像他們家鄉那邊,那些官吏都在幫助鄉紳欺負他們這些百姓。”
“不但活的十分艱苦,而且有時候連肚子的填不飽。完全不像兩廣這邊,不但賺的錢多,還有那麽多好吃的。”
趙甄吉看著朱元璋越來越難看的臉色,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那些河南的貪官汙吏,不是都已經收監了嗎,難道這些消息沒有傳遞給那些難民?”
趙甄吉連忙否認:“告訴了,不過臣以為,那些災民之所以願意留在兩廣,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那邊賺的錢更多。”
“而且,除了可以多賺錢之外,兩廣地區還有不少優惠政策。隻要在兩廣地區工作幾年,那麽在當地買房,官府就會給予補貼。”
“陛下,兩廣那邊的居住和生活環境你也知道。各方麵的**都讓那些南下的災民,心甘情願的願意留在兩廣地區。”
朱元璋聽了趙甄吉的解釋,隨即想起了幾次去福州的見聞。對比一下河南的生活狀況,兩廣地區簡直不要太優越。
心裏歎了口氣,繼續問道:“有多少百姓,願意留在兩廣?”
趙甄吉偷眼看了下朱元璋的臉色,這一眼直接和朱元璋四目相對。看到趙甄吉的眼色,朱元璋立刻反應過來,這個數字一定不小。
“嗯?”
趙甄吉看到朱元璋的眼睛盯著他的時候,心裏就打了個哆嗦,此刻聽到朱元璋的這聲催促,更是不敢耽擱,連忙道出了人數。
“二十萬。”
“二十萬!”
“一共才多少百姓南下,怎麽會有這麽多人不願意回家?”
趙甄吉看著朱元璋有些發綠的臉色,硬著頭皮說道。
“回陛下,南下的百姓,大概也是二十萬左右。”
朱元璋頓時就沉默了。
這麽多的百姓不願意回去故鄉,自然是因為兩廣的優秀。
毫無疑問這又是朱迪的手筆,但是冷靜下來朱元璋又覺得,這件事上麵確實怪不到朱迪。
如今兩廣那邊的生活狀態和賺錢收益,相比河南來說絕對是遙遙領先的。
不,不止是河南。即便是放在整個大明的這個環境中。兩廣的優秀也是一騎絕塵的,甚至有很多地方,就連京城都比不了,更別提河南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真沒想到這一次,朱迪居然會趁著鬧饑荒的工夫,給他們兩廣增添了如此多的人口。
再想想河南以後新上任的官員,朱元璋不禁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雖然朝廷有政策傾斜,不過那麽多的百姓不願意回去,他們真是應了那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人什麽事情也做不起來。
越想朱元璋越是覺得,牙根癢癢。這個朱迪還真是能給自己添麻煩。
但是似乎暫時又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難道強令兩廣的官員,將那些百姓押回去嗎。
於是幹脆將這事放下,轉而研究起,導致這次災情如此嚴重的原因。
很快一疊蓋了朝廷印章的空白信紙,放到了朱元璋的麵前,他麵沉似水,整個朝堂上的百官都是瑟瑟發抖,不敢出聲。